-
伊藤仁斋 编辑
伊藤仁斋【いとう じんさい(Ito Jinsai),宽永4年7月20日()—— 宝永2年3月12日 】,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古学派之一的古义学派(又称堀川学派)的创立者。名维桢,字源佐、源吉、源七,号仁斋、古义堂、棠阴。生于平安京(今京都)。
他终身没有做官,1662年,在京都堀川开设私塾“古义堂”。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中国明朝哲学家吴苏原的影响。37、38岁时怀疑宋儒背离孔子和孟子,于是摈弃朱子学,独尊孔、孟,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古义,十分重视《论语》和《孟子》两书,并要建立所谓“圣学”,虽然遭到朱子学派的攻击,仍然坚持己见。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他,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儒学家,形成古义学派,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宝永2年3月12日(1705年4月5日)逝世。
逝世后,他的弟子私谥他为“古学先生”,他的长子伊藤东涯继承并且发展了他的学说。
朱熹以理为本,把宇宙看作是寂静不动的;而仁斋却以气为本,把宇宙视为“一大活物”,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一切现象,仁斋宣称,理是气的条理,是虚的,气才是实的;虚的理是死的,只有实的气能体现活生生的运动、变化。
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关于对立面及其转化的命题。他写道:事物“无不有对”,“盖物有两而后化,无两则无以化”。
在伦理思想方面,仁斋认为,孔门以仁为宗,仁的本质就是爱。他的道德观以仁为核心。他所讲的道是为人之道,认为“圣学”就是王道,王道就是仁义,这是儒家传统的学说。他赞成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说法,反对宋儒把人性分为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他重视教育和实践,不作烦琐的考证,曾用通俗说理的方法注释儒家的经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