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疝 编辑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斜疝低,约占腹股沟疝的5%,多见于老年男性。
中医病名:直疝
多发群体:老年男性
病因
直疝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
治疗
腹股沟区
(一)非手术治疗
年老体弱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佩用疝带、“无创封合疗法”等疗法 。中医保守治疗对早期疝有效果。但疝气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医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疝气,因为内服、外帖药物,不能直达病变部位促使疝口愈合。
(二)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 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总之不同类型疝气,治疗方法和步骤及用药有很大差别,根据不同病情确定不同治疗方案。
治疗费用
直疝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话,如消疝贴、疝气带等,无痛苦副作用较小,价格也就在一千元左右;如果用手术疗法的话,手术的总费大概需要3000余元(传统手术),如果使用腹腔镜,则需要4000-5000元。如果采用进口补片,单侧最高4000元、双侧最高5000元。
鉴别要点 | 斜疝 | 直疝 |
患者年龄 |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 多见于老年 |
突出途径 |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
疝块外形 |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 半球形,基底较宽 |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 疝块不再突出 | 疝块仍可突出 |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 精索在疝囊后方 |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
嵌顿机会 | 较多 | 极少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