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稳定性 编辑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心理品质特性。
不显著的注意起伏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到。如在研究反应时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刺激物(光、声等)尽可能迅速地做出预先规定的运动反应(如按电钮)。结果发现,如果在给予刺激之前大约2~3秒内给一个预备信号,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时间间隔较长,就出现因注意起伏而造成的反应时加长现象。由此可见,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其时间是相当短的。不过,这种不显著的起伏,只是在要求一个人非常迅速地对刺激物进行反应的时候才有消极的影响,而在较长时间或多样化的工作中则影响极小。
就广义而言,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而是指虽然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活动本身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却没有改变。例如,学生听课时,既要看教科书、看实验演示、板书,又要听教师讲述,还要记笔记等。由于这些活动都服从于听课这一项总任务,它们属于在注意稳定性范围之内的注意转移。对于要求持久注意的活动,这种转移有积极作用,它可以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保持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就要了解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和掌握提高稳定性的方法:①应该明确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具体任务,并积极地去尝试解决它。②要使注意对象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化。不同的活动最好是交替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③注意与外部实际活动相结合,可以起到组织和控制注意的作用。因此,人在注意的时候,若能把注意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直接接触实物,就可以使注意较长时间地稳定在所注意的对象上。④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一个人的主体状态有关。例如,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能以极大的兴趣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所注意的事物,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维,注意的稳定性就容易保持。
你也许认为电话更影响注意力。但最近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则认为不是这样。95个志愿者参与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杰夫·莫赫(Jeff Moher)和宋朱铉(音译,Joo-Hyun Song),以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布赖恩·安德森(Brian Anderson)的实验。他们发现微妙的干扰和明显的干扰虽然看上去不同,但前者更容易使我们的注意力从正在做的事上转移到干扰物上。
让人分心的事物有很多种形式——鲜艳的颜色、闪光、响声——这类事物相对于周围环境越“突兀”,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分心的事物引起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当某人发现自己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酒精、香烟、或是金钱——这些东西就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之前的研究发现酗酒者更容易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如果这些事物与酒有关。
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想知道不同的干扰对在做不同事情的我们影响有多大。毕竟这些干扰在我们被动地看电视和开车时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他们设计了四个实验。前两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较弱干扰和一个较强的干扰:实验者指出红色圆圈可以被奖励2美分,指出绿色圆圈则可以得到10美分。这个练习告诉他们绿色圆圈更有价值。在习得这层关系后,第一组的参与者完成了一组需要在一堆灰色的物体中指出特别图案的实验。第二组参与者的任务是通过按键判断在多种图形中显示的线条是平行还是垂直的。在这两组实验过程中,一半会显示更有价值的绿色圆圈和价值较低的红色圆圈,另一半作为对照将不会显示这两种圆圈。
在(第一组)指出实验中,相比于价值大的干扰物,价值小的干扰物出现时,这项任务中手部动作的偏差——即指向干扰物的程度更大。在(第二组)按键实验中则出现相反的情况——相比弱干扰的物体,强干扰物出现时受试者的表现更差。换言之,在需要做出动作的任务中,体积更小而且不太重要的干扰物更容易吸引注意力,而在只需要观察的任务中则恰好相反。
两组实验者重复了相同的行为和认知实验,不过在这两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了颜色而非金钱奖赏作为干扰。在这一系列实验中所有屏幕中显示的物体都是红色的,干扰物为蓝色或粉色。蓝色相比于粉色,与红色的差异更大,所以是较强的干扰。较弱干扰的粉色物体比起较强干扰的蓝色物体更容易干扰指示动作。反之,蓝色物体比起粉色物体更严重地削弱了认知的准确度。金钱奖赏实验和颜色实验具有相同的结果,这表明,不同种类分散注意的事物都具有类似的干扰效果。
据未参与实验的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 Toronto)实验心理学家蒂姆·韦尔什(Tim Welsh)所说,这些发现也许会改变研究人员的认识方式,让他们重新审视是什么影响了行为和注意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重拾把认知、注意力和行为视为互相分离的过程的旧模型,但这引发了另一个观点:行为系统的表达方式与认知系统不同。”他说道。
为什么我们对干扰的反应不同呢?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大脑有一个阻止干扰物干扰工作的抑制过程——例如开车时是否该接电话。但这个过程只在特定的范围生效,因此细微的干扰依然会影响到我们。“我们还并不确定这个过程是什么,但发现该过程的神经机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宋说道。如果这个抑制过程存在,它则显现于行为系统中而非认知系统。我们的大脑也许已形成了这个体系,因为行为通常与生存息息相关。“适应性的行为通常与寻找食物和避免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有关,”莫赫说,“所以如果你看到无关的干扰时,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行动被它们吸引。”
莫赫认为行为和认知的差异随着我们从笔记本电脑过渡到平板电脑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个过程让我们与屏幕的互动从间接转变为直接。这在注意细节的工作中尤其重要,比如机场安检或放射医学检验。检查包裹寻找炸药,或是医学扫描中寻找肿瘤——也许在屏幕上圈出可疑的东西会容易遭受较小干扰的影响,然而被动地审视整体图像更容易被较大干扰所妨碍。注意这些细微之处也许会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的准确度。
虽然注意我们身边即刻的威胁很重要,比如迎面驶来的车,但是我们周围大多数刺激物和手头的工作并不相关。我们的大脑可以屏蔽干扰——但似乎我们没在意的事物是最影响我们注意力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