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核 编辑
菌核是指某些真菌贮有营养的一团紧密交织的菌丝体。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坚硬的休眠体。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子实体、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中文名:菌核
外文名:Sclerotium
本质:休眠体
成因:菌丝紧密连接交织而成
内层:疏松组织
分类:真菌核、假菌核和小菌核
领域:生命科学
菌核是指某些真菌贮有营养的一团紧密交织的菌丝体,外层细胞壁厚,质坚硬,能抵抗不良环境,大小不一。在形成初期为营养组织,到一定地阶段即后期能形成繁殖组织,即子实体。
菌核的形状大小差别很大,小得如鼠粪,大的似人头,均很坚硬,可耐高温,低温及干燥保存,条件适宜时可萌发产生子实体 。
菌核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真菌核、假菌核和小菌核。
真菌核, 完全由菌丝组成;
假菌核,由菌丝和寄主组织组成;
小菌核,由不分层的菌丝组成,基层细胞厚,体积很小,一旦形成则大量出现。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连接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松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御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菌核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休眠体。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子实体、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
主要危害西葫芦的茎蔓和果实,病部呈水浸状腐烂。该病侵入果实后,导致果实软化,长出白色菌丝(霉层),病斑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染病,病部初呈水浸状,有褐色斑,后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黑色菌核,病部以上的叶及茎蔓枯死。菌核病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 。
菌核病是一种高湿型病害,在0~32℃的环境条件下菌丝都可以生长,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所以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偏施氮肥、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
①水旱轮作,深耕土壤,配方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②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亩用药1千克,与20千克细土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以杀死菌核。
③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防止浇水过量。
④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00克,熏一夜,隔8~10天熏一次。也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朴海因1000倍液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