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粉虫 编辑
黄粉虫(学名:Tenebrio molitor)为拟步甲科粉甲属昆虫,亦称面包虫、面条虫、黄金虫、黄粉甲等 。黄粉虫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卵长1-1.5毫米,呈长圆形,乳白色。初孵幼虫长2-3毫米,为乳白色,随后变为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黄褐色,节间和腹面呈黄白色。蛹长15-19毫米,乳白或黄褐色,有光泽且无毛。成虫体长15-20毫米,体色初为乳白色,后成熟为黑褐色,呈椭圆形 。
黄粉虫原产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全球 。在野外多栖息于森林落叶层下及岩石、原木下的隐蔽处 。过去为粮食害虫,现人工养殖中则以米糠、叶菜类、野生植物及动物蛋白等为食 。黄粉虫活跃好动,偏好黑暗环境,具群居性,适于高密度饲养 。通常需80天完成一个生长周期,成虫寿命在50-160天,平均约60天 。
黄粉虫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昆虫资源,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广泛应用。其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速且成本低,已成为继养蚕、养蜂业之后,发展迅速的养虫业之一 。
中文名:黄粉虫
拉丁学名:Tenebrio molitor
别名:面包虫、面条虫、黄金虫、黄粉甲
外文名:yellow mealworm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拟步甲科
属:粉甲属
种:黄粉虫
亚种:无
分布区域:原产于北美洲,现全球均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年
栖息环境:常栖息于森林的落叶层下,以及岩石和原木下的隐蔽处
黄粉虫属于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卵
黄粉虫的卵长1-1.5毫米,呈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脆软易破。卵壳外的黏液可粘附杂物,提供保护。卵一般直线排列或成圆圈,最终集片成团,少量散布在饲料中 。
幼虫
初孵幼虫长2-3毫米,乳白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逐渐增长。蜕皮时幼虫呈乳白色,随后体色变为黄白色至浅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体径约5-7毫米,体壁坚硬有光泽,无大毛。其体色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头壳硬且深褐色,各足转节腹面近端部有2根粗刺 。
黄粉虫
蛹
蛹长15-19毫米,乳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鞘翅芽伸至第三腹节,腹部向腹面显著弯曲,背面各节两侧有侧刺突,末端有一对尖弯刺呈“八”字形。雌蛹的乳状突大而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弯曲,雄蛹的乳突较小,基部愈合,端部呈圆形向后延,以此可区分雌雄 。
成虫
成虫体长15-20毫米,椭圆形,初羽化时乳白色,逐渐变为黄白色至黑赤褐色,性成熟后开始交配。体表多黑斑点,无毛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11节,念珠状,末节长大于宽,第一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第三节长度为第二节的两倍,鞘翅末端圆滑 。
黄粉虫成虫
黄粉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在野外生活中,黄粉虫常栖息于森林的落叶层下,以及岩石和原木下的隐蔽处 。
黄粉虫原产于北美洲,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1952年,北京动物园从苏联引进并进行人工饲养黄粉虫养殖技术,作为观赏动物的鲜活饵料,后逐渐传播到民间。在中国自然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内蒙古、四川、重庆等地,是黄河流域仓库中常见的害虫。随着黄粉虫养殖业的发展,各地相互引种,目前已遍布全国各地 。
食性
黄粉虫原为粮食害虫,通过人工养殖主要食用米糠、麸皮、菜饼、叶菜类、瓜果皮、蔬菜根茎、桑叶、部分树叶及野草、水生草类,还有一些昆虫蛹、死成虫及熟肉、骨头等动物蛋白 。
集群
黄粉虫为集群性动物,幼虫和成虫均喜欢聚集生活,这种行为对其生长和繁殖有利,适于高密度饲养,最佳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3000只老龄幼虫或成虫 。
活动
黄粉虫昼夜活动,但夜间最为活跃,成虫喜欢在光线较暗处活动与产卵,因此饲养时需创造黑暗环境。成虫后翅退化不能飞行,成虫和幼虫均靠爬行运动 。
蜕皮
黄粉虫幼虫具有周期性蜕皮习性,这主要发生在幼虫期,每次蜕皮增加一龄并伴随体形、体重的增加。蜕皮间隔时间通常为4-6天,间隔时间随虫龄、温度和营养条件而变化,虫龄增加蜕皮间隔时间也增加 。
负趋光性
黄粉虫喜黑暗怕光,具有负趋光性。成虫喜欢在阴暗角落躲避阳光,幼虫则潜伏在粮食、面粉、糠麸表层1~3cm处。这些昆虫在阳光强烈时会隐藏在暗处,因此人工饲养时需提供遮蔽;成虫和幼虫需要散射光照,而蛹对阳光最为敏感,2小时内暴晒可导致死亡 。
自相残杀行为
黄粉虫群体中存在互相残伤现象,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食掉的可能。刚羽化的成虫体壁白嫩易受伤害,蛹和正在蜕皮的幼虫等也易受同类攻击 。
黄粉虫
生长特性
卵期
黄粉虫卵粒微小,常黏附食物或粪便碎屑,使得难以观察孵化过程。卵期长短与温度相关:10℃以下卵极少孵化,15-20℃需7-12天,20-25℃需5-8天,25-32℃仅需3-5天。8月自然变温条件下,孵化率可达90%左右;每天24小时均可孵化,但以半夜至早晨8时前为主 。
幼虫期
幼虫生长发育伴随周期性脱皮,每脱皮一次增加一龄,体形和体重随之增加。幼虫脱皮次数为8-19次,通常为13-15次,与营养条件相关。脱皮时,幼虫停止取食,头部脱裂线裂开,随后脱皮。刚脱皮幼虫乳白色,1-2天后变黄褐色,体壁硬化。每次脱皮间隔时间因虫龄、温度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异,虫龄越大,间隔时间越长 。低龄幼虫生长较慢,高龄及老熟幼虫生长较快 。幼虫期在15-30℃需30-90天,平均60天 。
蛹期
老熟幼虫停食并弯曲成“C”形或“S”形,进入预蛹期。3-4天后蛹从幼虫表皮中脱出,初为白色,1天后变黄褐色。蛹期长短与温度相关:15-20℃需8-20天,25-32℃需6-8天。蛹发育成熟后颜色变深,羽化前成虫在蛹内扭动并破裂蛹壳完成羽化 。
成虫期
初羽化成虫呈乳白色,1-2天后体壁硬化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4-5天后变黑褐色并开始交配产卵。成虫寿命50-160天,平均60天,受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影响较大 。
繁殖方式
成虫阶段为黄粉虫繁殖期。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每年繁殖3-4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多次交配,每次产卵5-40粒,最多50粒。每雌成虫一生产卵280-370粒,产量高峰在羽化后60天左右。在华东地区,最佳产卵季节为4-6月和9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通过科学管理,如利用复合生物饲料和适当提高营养,可延长产卵期、增加产卵量,产卵量最多可达800粒 。
养殖设施
选择朝南向阳房屋,门窗安装纱网,以防成虫逃逸及天敌(如蜘蛛、蚂蚁、蟑螂、壁虎、老鼠)的危害。小规模养殖可使用光滑内壁的盆、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大规模养殖应采用立体养殖,设置框架,使用规格为长0.6 m、宽0.45 m、高0.15 m的养殖箱。一养殖箱可养幼虫1万只左右 。
养殖方法
池养
在室内建造养虫池,可分层立体养殖,分别用于饲养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和放置蛹。池高20-30厘米,池底和内壁用水泥抹平,内壁上沿嵌入宽5厘米的玻璃条,防止虫体爬出 。
盆养
使用现成的塑料盆、搪瓷盆或陶瓷盆,由于内壁光滑,无需特殊处理防逃逸。应准备多个盆,将不同虫态分别饲养,利用养虫架分层放置盆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注意空气湿度和饲料含水量的控制 。
箱养
适用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需统一规格的养虫箱,材料常用铁皮、塑料板、木板、胶合板等,木板或胶合板需光滑处理 。
柜养
柜养适用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柜中的抽屉可将不同虫态和日龄的幼虫分开饲养,确保幼虫整齐一致。养虫柜多用木板制作,抽屉内壁光滑处理 。
饲料管理
黄粉虫及其幼虫食谱广泛,采用精饲料和青饲料搭配喂养。精饲料由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等组成,含水量应在15%,青饲料有白菜、萝卜、甘蓝、马铃薯、瓜类、野草等。常用精饲料配方如下 :
(1)麦麸70%,米糠20%,玉米粉6%,豆饼粉4%,混合搅拌,每100kg混合料添加多种维生素6g,微量元素100g 。
(2)麦麸60%,米糠21%,玉米粉10%,豆饼粉9%,混合搅拌,每100kg混合料添加多种维生素6g,微量元素100g,以上两种配方可用于饲喂幼虫或成虫 。
(3)麦麸80%,玉米粉10%,花生饼粉9%,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土霉素共1%,混合搅拌,此配方适合饲喂幼虫 。
病害防治
软腐病
软腐病为黄粉虫幼虫期病害,主要发生于梅雨季节。症状为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最后软烂死亡。应及时捡出病虫,调整湿度,停止喂高水分饲料,并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与250克麦麸拌匀投喂 。
干枯病
软腐病为黄粉虫幼虫期病害,主要发生于梅雨季节。症状为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最后软烂死亡。应及时捡出病虫,调整湿度,停止喂高水分饲料,并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与250克麦麸拌匀投喂 。
天敌危害
蚂蚁
蚂蚁会钻进饲养室和器具,取走虫体。防治方法包括修建水沟或将饲养架底脚置于盛水容器中,隔离效果较好 。
螨类
螨类常随饲料传入,对黄粉虫危害极大,捕食卵或寄生于虫体。防治方法为杜绝饲料带螨,未使用饲料密封贮存,使用前隔水蒸20分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其他
老鼠、鸟类、壁虎、青蛙等天敌可大量捕食黄粉虫,需防止其进入饲养室。仓库害虫如玉米象、揭拟谷盗等也会危害黄粉虫,应及时清除并对饲料进行前处理 。
黄粉虫 | 黑粉虫 | |
---|---|---|
幼虫 | 背板为黄褐色,臀部各节、背中部及前后缘为黄褐色,腹面及节间为浅黄白色。第二节触角的长要比宽大3倍,靠近内唇的两侧有刚毛,每侧各有3对刚毛。在前足转节的内侧有两根刺状刚毛,第九节宽超过长,尾钩的长轴和背面形成直角。 | 背板为黑褐色或暗红褐色,臀部各节为黑褐色,腹面及节间为黄褐白色。第二节触角的长要比宽大4倍,靠近内唇的两侧有刚毛,每侧刚毛不成对,约 3 根刚毛。在前足转节的内侧有一根刺状刚毛,第九节宽不超过长,尾钩的长轴和背面形成明显的钝角。 |
成虫 | 体色为赤褐色,有脂肪的光泽,较为圆滑。触角末节的长大于宽,鞘翅有刻点,行列间没有大而扁的刻点。 | 体色为深黑色,无光泽,较扁平。触角末节的长小于宽,鞘翅有刻点且极为密集,行列间有大而扁的刻点,从而形成明显隆起的脊。 |
繁殖能力 | 产卵能力强,每年繁殖2-3代,饲料利用率高,人工养殖周期短。 | 产卵能力弱,成活率低,每年繁殖1代,饲料利用率低,人工养殖周期长。 |
图片 |
|
|
参考资料: |
生态价值
黄粉虫不仅是害虫,还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餐厨垃圾、腐烂动植物、畜禽粪便等为食,具有生物降解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产品的能力。这可为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及塑料废物的处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缓解养殖生态环境污染。此外,黄粉虫还能处理养殖场周边污泥,改善土壤生态 。
经济价值
黄粉虫是禽类理想的饲料昆虫,富含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其人工养殖设备简单,饲料廉价、生长快速,且养殖技术易学 。2001-2003年,国家农业部将“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列入丰收计划项目,推动了黄粉虫的高效标准化规模养殖,并涌现出许多专业化公司和企业 。
科研价值
黄粉虫最初被用于杀虫药剂的检测及毒性试验,还作为昆虫生理学、生化学、解剖学及生物学等研究和教学的试验材料 。
营养价值
黄粉虫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分布广泛、人工养殖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与豆粕、鱼粉等常规蛋白饲料相比,黄粉虫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平衡,富含矿物质元素、甲壳素、维生素和抗菌肽等,其饲料化利用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