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十寺 编辑

唐代洛阳龙门境内寺院

龙门十寺龙门十寺

龙门十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指唐代时期,洛阳龙门分布的十所木构寺院。

龙门十寺分别是香山寺、奉先寺、广化寺、敬善寺、菩提寺、天竺寺、乾元寺、宝应寺、胜善寺、龙华寺。其中香山寺为龙门十寺之首,建置时间在公元690—700年之间。 武则天称帝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该说法始见于白居易撰《修香山寺记》:“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门十寺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

著名景点:香山寺、奉先寺、广化寺、敬善寺

寺院介绍

编辑

香山寺

龙门十寺之首香山寺龙门十寺之首香山寺

香山寺,龙门十寺之首。建置时间在公元690—700年之间。 武则天称帝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并建造御碑亭,至今仍存于寺中。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奉先寺

奉先寺,全称“大奉先寺”,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大卢舍那像龛之南。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毁于洪水。后与龙华寺合并,遗址位于龙门西山阙口南侧、魏湾村北的一高台地上。

奉先寺并不等于大卢舍那像龛,二者并非一回事。后人将大像龛称作奉先寺,实为误解。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洛阳龙门村西的山岗上。原为印度高僧善无畏的塔院,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建为广化寺。

广化寺

历史上,广化寺屡经战火,毁毁修修。据旧《洛阳县志》载,清康熙四十四年,僧照洪曾募修。1966年“文革”中,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殊为可惜。现寺院规模较小,系龙门村1992年所重建,建筑全部为仿清式,青瓦红砖,沿中轴线依次为五间大的二层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都为飞檐高挑的歇山顶,画栋绘梁,古色古香。寺内另有无畏师塔,为纪念唐朝时来中国传扬佛法的天竺僧人善无畏而立。后又建开元三士纪念堂,采用仿唐风格,成为广化寺的标志性建筑。

敬善寺

敬善寺,是唐朝皇室直接开窟造像的重要洞窟之一,是唐太宗的妃子韦氏所造的功德窟。因洞内刻有宣德朗守记室参军李孝伦撰写的《敬善寺石像铭》而得名。

菩提寺

寺址不详。王维《菩提寺禁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天竺寺

位于龙门西山奉先寺附近。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开元)十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寺、奉先寺,坏罗郭东南角,平地水深六尺以上,屋舍树木荡尽”。

乾元寺

乾元寺建于唐乾元二年(759 年),旧址原在伊阙山东巅,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1944年洛阳沦陷时,日军修工事而将其拆除。

宝应寺

洛阳龙门西北侧的唐代宝应寺遗址,1983年出土《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是唐代僧人慧空所撰写的一篇铭文。简称《神会塔铭》。

胜善寺

亦作“圣善寺”。唐·成崿《登圣善寺阁望龙门》:“高阁聊登望,遥分凿门。刹连多宝塔,树满给孤园。 香境超三界,清流振陆浑。”

龙华寺

洛阳龙门的龙华寺始建年代不详,或为北魏所建,寺名记载见于《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即“牒敕旨龙华寺宜合作奉先寺,开元十年十二月五日”条。

龙华寺与奉先寺合并是因奉先寺被洪水冲毁,至少说明开元十年以前龙华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开元十年以后虽然龙华寺名消失,但其寺院实体仍然存在,只是被改名为奉先寺罢了。现奉先寺遗址虽有人作过调查,但未进行过正式发掘,所以龙华寺的始建年代,只有待对其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后方能确定。

寺院之数

编辑

龙门古寺院之数主要有“八寺”说和“十寺”说。

八寺之说

八寺说始于元代 萨天锡《龙门记》:“旧有八寺无一存,但东崖巅有垒石址两区,余不可辩。”

清代所修《河南府志》卷15《古迹志》云:“后魏所建龙门八寺,见于《伽蓝记》(即《洛阳伽蓝记》)者,惟有石窟、灵岩二寺。余六寺见于《引日洛志》者,曰乾元、曰广化、曰崇训、曰宝应、曰嘉善、曰天竺。而奉先、香山不与焉。然奉先、香山据《引日洛志》亦建于后魏’。

《名胜志》又云:“龙门八寺最著者曰奉先、香山”。

八寺说的记载前后矛盾、混乱、重复。

北魏龙门山是否有八寺以及八寺中除灵岩寺、石窟寺外,均无考。

十寺之说

十寺说始于白居易《修香山寺记》:“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清代所修《河南府志》卷15《古迹志》云:“八寺外益以奉先、香山则为十寺,故居易记曰‘龙门十寺香山为冠”’。

十寺说主要指唐代而言,见于唐人诗歌或碑铭中记载的寺院名除灵岩寺、石窟寺等石窟寺院外,木构寺院有香山、奉先、龙华、宝应、天竺、广化、乾元、敬善、菩提等,已不止十寺。此外,见于宋人文章中的追记,亦有唐代建于龙门山的胜善寺。

寺名记述

编辑

龙门十寺 寺名的记述,以《洛阳县志》(明嘉靖七年(1528年)路敬夫编纂、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武攀龙增补、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重修)为最早,惜部分章节散佚。

现存《洛阳县志》系清乾隆十年(1745年)龚松林所编纂。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施诚编的《河南府志》称武攀龙所增补的方志为《引日洛志》。

《河南府志》卷15《古迹志》云:“后魏所建龙门八寺,见于《伽蓝记》(即《洛阳伽蓝记》)者,惟有石窟、灵岩二寺。余六寺见于《引日洛志》者,曰乾元、曰广化、曰崇训、曰宝应、曰嘉善、曰天竺。而奉先、香山不与焉。然奉先、香山据《引日洛志》亦建于后魏。八寺外益以奉先、香山则为十寺,故居易记曰‘龙门十寺香山为冠”’。

十八寺院

编辑

无论八寺说还是十寺说均不能函盖龙门所有的古寺院。

据现有材料,自北魏始至清末,龙门山的佛教寺院至少有18所。

依始建时代之先后或始称时代说,分别为

北魏

石窟寺院2所:石窟寺、灵岩寺;

唐代

木构寺院10所:香山寺、奉先寺、龙华寺、宝应寺、天竺寺、广化寺、敬善寺、乾元寺、菩提寺、胜善寺。

另石窟寺院1所(详后);

北宋

木构寺院1所:潜溪寺。

石窟寺院2所:皇龛寺、看经寺;

(在宋代人的诗文中新出现了“潜溪”、“皇龛”、“看经”等寺名)

明清

木构寺院2所:平泉寺、皇觉寺。

(明清之际,见于碑刻资料或《县志》所载,尚有建于龙门西山平泉庄的平泉寺和郭寨的皇觉寺等。)

下一篇 香山九老

上一篇 修香山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