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介镇 编辑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下辖镇

裴介镇裴介镇

裴介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地处夏县南端,东接瑶峰镇、庙前镇,南、西连盐湖区,北与王镇接壤,距夏县城约16千米, 区域总面积61.04平方千米。

1949年,裴介镇境域属夏县第三区;1984年9月,由大吕公社改为裴介镇。 截至2018年末,裴介镇户籍人口为52924人。 截至2020年6月,裴介镇下辖1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裴介村。

截至2018年末,裴介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裴介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地理位置:夏县南端

面积:61.04 km²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裴介村

电话区号:0359

邮政编码:044401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晋国大将介子推的故居坟茔

车牌代码:晋M

人口:52924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编辑

1949年,属夏县第三区。

1958年,改属庙前公社。

1959年,属闻喜县庙前公社。

1961年,为夏县大吕公社。

1984年9月,大吕公社改为裴介镇。

行政区划

编辑

1984年9月,裴介镇下辖26个村。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下辖裴介、裴介庄、南卫、北卫、师村、辕村、吉家庄、鲁因、西浒、营里、姚村、大吕、小吕、大吕庄、朱吕、四辛庄、墙下、墙下堡、高家埝、毛家埝、石桥庄、陈乔、双庙、郭村、樊韩王、兴郎庄2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裴介镇下辖18个行政村:裴介村、大吕村、姚村、郭村、小吕村、四辛庄村、朱吕村、石桥庄村、墙下村、永丰村、营里村、西浒村、鲁因村、辕村、师村、卫村、陈乔村、韩王村, 镇人民政府驻裴介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裴介镇地处夏县南端,东接瑶峰镇、庙前镇,南、西连盐湖区,北与禹王镇接壤,距夏县城约16千米, 区域总面积61.04平方千米。

裴介镇

地形地貌

裴介镇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10米左右。

气候

裴介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10余天

自然灾害

裴介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阴雨、暴风、冰雹、干热风等;霜冻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3—4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4月1日,涉及26个行政村,受灾人口3万人,受灾面积11000亩,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自然资

2011年,裴介镇有耕地41000亩。

人口

编辑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总人口51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810人,城镇化率31%;总人口中,男性25485人,占49.9%;女性25515人,占50.1%;以汉族为主,达50993人,占99.99%;有回1个少数民族7人,占0.01%。2011年,裴介镇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36人。

截至2017年末,裴介镇常住人口为53357人。

截至2018年末,裴介镇户籍人口为52924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裴介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627元。

截至2018年末,裴介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农业

2011年,裴介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比2010年增长6.7%,农业增加值0.4亿元。

裴介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裴介镇生产粮食20000吨,人均392千克。

裴介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

裴介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为主。2011年,裴介镇生产肉类754吨;畜牧业总产值0.35亿元。

2011年,裴介镇水果种植面积16900亩,产量30700吨,主要有苹果、桃。

工业

2011年,裴介镇工业总产值为0.84亿元,比2010年增长5%。

商贸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商业网点210个,职工438人。2011年,裴介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2%。

邮电业

2011年,裴介镇邮政业务收入为2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320万元。

裴介镇古老文化遗址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019人,专任教师70人;小学11所,在校生1989人,专任教师2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59人,专任教师8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5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40人,经营管理人才310人,技能人才320人,农村实用人才28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7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20人。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中央、省、市、县等50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1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专业卫生人员2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5人。2011年,裴介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万人次,住院手术360台次,出院病人1300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裴介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13户,人数1480人,支出188.4万元,比2010年增长25%,月人均100.52元,比2010年增长2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3人,支出26.6万元,比2010年增长2.4%;农村医疗救助6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2人次,共支出30.03万元,比2010年增长31%;农村临时救助2060人次,支出4.5万元,比2010年增长22%。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征订报纸3000份、期刊0.15万册;有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移动电话用户9400户。

供电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99%。

交通

编辑

裴介镇有209国道和S232省道太三路(太原至三门峡)交织成一个交通枢纽;三条镇环油路通往各村,101路和102路公交从裴介经过。

截至2011年末,裴介镇有县乡级公路3条,总长22千米。

裴介镇卫星图裴介镇卫星图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裴介镇因该地为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的故里而得名。

重大事件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回晋国继承王位为晋文公,大宴群臣,封赏随从。然而,在受奖的群臣中,晋文公重耳却忘了对有恩于他的介子推。但此时介子推由于看到晋文公登王位就忘却老臣,同僚争官争功,深感厌恶,便伴着老母隐居到绵山。晋文公派了诸多使臣请他,他都不回。于是便亲往绵山去请,介子推闻之,便隐居到山林更深处;晋文公见请不回,便生一计,对手下人说;“把山上草木,焚烧三面,留一面出口,逼他下山。“但是熊熊烈火烧了很久,终于没见到介子推的身影,直到大火熄灭,才寻见介子推母子相抱的焦尸。晋文公看到这副惨景,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为了感念介子推的救命之恩和忠诚,晋文公封绵山为“介山“。下令该处乡民每年清明节时三天内不准生火做饭,在山下的田地上祭祀介子推,以示纪念,后谓之“寒食节“流传至今。

下一篇 水头镇

上一篇 庙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