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霞寺 编辑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称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区现存三大千年古刹之一,与淅川香严寺、镇平菩提寺齐名。位于南召县留山镇北五公里的群山丛中,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
丹霞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东北部,留山镇北五公里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豫南禅宗圣地。丹霞寺是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高僧天然禅师游至丹霞山被这里的奇异山水,所吸引开创而建。
中文名:丹霞寺
古称:西霞寺
开创:公元824年
荣称:河南八大名寺之一
所在景区:丹霞寺省级森林公园
相关景区:南召五朵山、南召真武顶景区等
机场:南阳姜营机场
位置: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丹霞寺森林公园
从旅游角度来讲,本景区以丹霞寺为重心,包括寺庙区、塔林、青龙山、白虎山、古树名、门区等几部分。
丹霞寺
(1)寺庙区:位于马湾村。唐长庆四年(824),天然禅师于此建寺。自天然禅师在此开创僧寺,至北宋崇宁四年(104),禅僧德淳又将寺院翻新增高,且购置田产,据山占水,日渐兴盛。
丹霞寺
元朝末年,因遭兵乱,被焚殆尽。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禅僧谭宽,又在寺院的废墟上修建庙宇一间。明正统元年(1436)自然禅师又竭力筹划重修。明嘉靖二年(1523)僧性寿又加以扩建,丹霞寺得到了中兴,面貌焕然一新。"南北营殿,东西构堂,中则巍然耸出山巅,又塑三大佛像和十八尊罗汉。昔之漫延荆榛今则巍巍殿宇,临之者悚敬,游之者畅怀。"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兵乱迭起,寺院再次被毁。清初,流散各地的僧人,相继归来,寺里的砥中和尚,披荆斩棘,清理遗址,重修寺院。
千年古刹之一——南召丹霞寺
接着静庵、冕珠二和尚继其志,焚香修道,竭力劝助,经过重修,庙宇更加辉煌。寺院内外古木参天,翠柏成荫,郁郁葱葱,景色宜人,被列为南阳八大景观观之一。丹霞寺从此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僧众达300多人,寺产也大大增加,在豫西南佛教事业中的影响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清光绪皇帝赐给了"万岁牌"一面。民间至今流传着"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说。
丹霞寺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全寺占地面积达50余亩,有殿堂房舍140多间。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伽兰殿、大雄宝殿、毗芦殿、藏经楼、方丈室、后祖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膳女院等。其布局严谨合理,错落有致。
河南八大名寺之一——南召丹霞寺
寺内现存有宋、明、清等朝代的碑碣数通,上面记载着丹霞寺的沿革变迁。清道光十三年(1834)碑记"......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朝重建至今"。丹霞寺几经废兴,历经沧桑。到民国时期,兵匪交加,战祸连年,寺院多年失修,残缺不全。特别是,清风禅师与静观和尚因门户之见、财产之争,闹得两败俱伤。后来,明新和尚在当卖庙产中被人杀害,玉普和尚也相继被捕入狱,佛寺从此败落。解放时,仅留觉来、觉先等三名和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下,不少房舍进行了翻修。
丹霞寺
南召丹霞寺
(2)青龙山:青龙山险峻挺拔,犹似巨龙昂道长啸,山腰间的佛洞,为天然禅师初到丹霞修行之所居。
(3)卧佛山:又称档子山。登上青龙山远望,可见档子山"巨人"仰卧,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大溶洞,洞内钟乳石笋,犬牙交错,煞是壮观。
南召丹霞寺
(5)塔林:解放初,丹霞寺周围古塔林立,其规模超过少林寺。如今零散分布仅存十余座,皆为元、明、清时期所建,为丹霞寺和尚墓地。现存完整的有元代砖塔五座,明塔五座,清塔四座。
(6)柏林:丹霞寺柏林是全国佛教活动场所中规模最大的,古木参天,翠柏成荫,栽植按阴阳八卦布局。
(7)古树名目众多:丹霞寺,远有腹廓,近有临村,靠山有脉,临水有源,上有镇山之塔,下有通市之桥。寺内的两株古柏,寺前的雌雄七星银杏,据史记载,栽植于唐宋,迄今已有千年;寺内的香樟树、白瓜树、塔松及空心檀树,以及柏栗葡萄架,把寺院妆点的古朴典雅。方丈室门前台阶两边的两株柏树分翼并长,为宋柏,距今已近千年。
丹霞寺
在湘南寺下一里。唐贞元(公元785~805年)间,天然和尚创建,天然又名丹霞,故名。或称天然禅寺。清末,寺僧玉清塑五岳圣帝神像于前殿,又称五岳殿。1935年住持醒悟和尚重建,有山门、正殿、后殿,石墙铁瓦。八十年代对寺宇进行了维修,新塑了五岳圣帝像和佛像,寺内有僧人长居,丹霞寺是一座唐代贞元年间(公元七三五~八0四年)建造的古刹。它是唐代著名的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所建,故又名天然禅寺。清朝末年,僧人把五岳圣帝神像放置佛寺内,便改名为五岳殿,沿袭至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