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德府十二景 编辑
顺德府十二景,别称邢襄十二景,分别是:太行叠巘、大陆澄波、尧山圣迹、鹊庙仙迹、百泉鸳水、达活龙湫、郡楼远眺、古刹春游、宫墙柏影、雉堞荷香、龙岗霜月、檀台烟雨。
顺德府即今邢台市,别称邢襄,依山凭水,形胜之乡,古有十二景之称。
出于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李京增补。
中文名:顺德府十二景
别名:邢襄十二景、邢台旧十二景
类别:古代名胜
年代:明、清时期
出处:明万历《顺德府志》
内容:太行叠巘、大陆澄波、尧山圣迹等
现状:部分已消逝
属地: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
太行叠巘
太行万里也,自龙门至医无闾,绵亘万里,皆太行也。中条、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胜数。大河北之干龙,东西界之襟带,控燕、韩、晋、赵、郑、卫、齐、梁。在顺德则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视他郡为密迩。支颐丽瞩,以供朝夕。
诗曰
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
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大陆澄波 大陆既作,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夏禹疏九河,分九州旧迹也。今旧迹虽迁移,泽尚在任县。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汇于此。一名小东湖,一名张家泊。八月,水平万顷,茫然涵虚混太清矣。诗曰: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擎飞向晚风。
明月蒹葭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尧山圣迹 尧山,唐山县之北八里,一名虚无,又名巏山务,又名宣雾。帝尧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岗、干言山、卧牛山,尧山内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尧庙,尼父祠存焉。京师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车召登陟,马首翠微自尧山始。诗曰:
平原东陆结山岗,灵秀飞来接太行。
日耸丰碑霄汉回,雨收废寺碧云凉。
帝尧封邑名还在,尼父停车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变,时雍非复旧陶唐。
诗文
鹊庙仙迹 鹊庙,内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鹊,有首有尾。春秋时,赵简子病,秦越人诊脉,知七日而悟。简子神其术,赐越人扁鹊田四万亩。宋仁宗疾,梦人予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问履历,建庙于鹊山,祀封灵应王。岁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满岩谷。庙之西龙腾山太子岩,神僧咒龙,虢太子出家处。诗曰:
巍峨宫阙已千年,劫火曾灭世几迁。
古柏虽沾新雨露,残碑犹峙旧山川。
人声响彻惊三月,神贶通灵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今貌
扁鹊庙,俗称神头庙,又名鹊王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 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扁鹊庙建于汉代,至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风景区。早在明代时期,鹊庙仙迹就是顺德府十二景和内丘八景之一。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内丘扁鹊庙,始建年代久远。据《魏书·地形志》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至元五年 (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周显健中安国军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清康熙七年(166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
扁鹊庙
不可胜记”。据庙内现藏碑刻记载: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华四出”;复经宋神宗熙宁二年 (1069年)修缮后,“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巍然可观”;金明昌元年(1190年),内丘县令赵实率众监修后画檐雕梁,所以称之“其庙自古以来未有似今完备者哉”。逾数十载,又一场劫难火焚,荡然无存。大蒙古国国朝龙兴癸未岁(1223年),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元提点太医颜天翼纠材募工,重修之,后经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万历六年(1587年)、万历十三年 (1585年)、天启元年(1621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等修缮。从以上历代重修碑文中可了解到:扁鹊庙的每次修葺、重建、修缮大都是由官方牵头来完成的。
百泉鸳水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诗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净明润物作甘霖。
双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万亩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无地不风林。
从来疏凿归沟洫,泽被邢襄自古今。
诗文
顺德府十二景之一“达活龙湫”之达活泉旧影
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
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
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
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
今貌
河北省邢台市达活泉公园位于邢台市桥西区西北,占地面积800多亩,居河北省之最,是邢台市面积最大的公园,也是河北省面积较大的公园之一,2007年初被评定为河北省“四星级公园”,2011年又被评为省“五星级公
达活泉公园内有一名泉“达活泉”,为邢台百泉之首,原 为 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许,泉水晶莹碧透,一望见底,水量大时,主泉似开锅之水,翻华斗艳,银花沸腾,无数水泉,犹如玉盘行珠,滚流不息。公园以此命名。据碑刻记载,早在公元330年,后赵石勒于邢台定都时,此泉已有,曾一度干涸,经西域高僧佛图澄“龙岗咒水”后又复出,泉北建有龙神祠。早在宋代及至民国初年,历有官家或私人在泉边筑亭植柳,修建花园。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开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饰,遂使达活泉成为一郡之胜。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骤伏,时隔六年,泉水复出,故又名“再来泉”。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园。元至正年间,于泉北龙神祠址建广源庙,
明代顺德府知府张延廷改建泉南,清康熙五十六年邢台知县朱大栋又移建于泉北,明清时期,达活泉分别是顺德府十二景和邢州八景之一,民国八年,王怀庆在泉角筑花园,至今树木阴翳,为一方名胜。
达活泉原来水量较大,60年代泉水还能涌出地面一米左右,后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泉水于1979-1980年时断时续,而后逐渐干涸。解放后,人民政府数次投资,疏通河道,修筑池塘,建造亭台,开挖人工湖,堆造假山,广植花木,辟为人民的游览风景区。今达活泉公园经过历次规划和修建,已经成为一座园中有园的名胜。
历史上,邢台周围曾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泉区,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形成“环邢皆泉”的天然奇景。其 中,最著名的泉就是达活泉。
诗文
郡楼远眺 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诗曰:
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
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
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
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今貌
邢台清风楼
诗文
古刹春游 东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浮图,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正月十六日,贩农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乡民之力农者,争售其器,亦有妇女游,竟日而罢。诗曰: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今貌
大开元寺
开元寺是唐代、五代、宋代和元代皇家寺院,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敕建,邢州开元寺由大云寺改建,该寺初建时,香火旺盛,为中国北方之最。五代后梁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于后梁乾化年间曾在造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邢台人)诏命建立开元寺大圣塔,宋代末期,重修邢州开元寺大圣塔,宋徽宗下诏赐名为圆照塔,该塔高98米,元朝初期邢州顺德府为忽必烈的封地,世祖忽必烈曾数次驾幸开元寺,万安禅师将受到兵火损破的圆照塔修复为十三层,高108米,可容纳千人。经刘秉忠凑请,忽必烈下诏改圆照塔为普门塔。此塔为中国历史上最高最大的木佛塔,故该寺更为昌盛。明正德年间该寺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明初,开元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元朝是该寺最兴盛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开元寺。1250年,忽必烈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1276年,忽必烈在邢州开元寺召开资戒大会,一次受具足戒者竟达十万人,1279年,忽必烈再次在邢州开元寺设资戒大会,并立资戒坛碑,虽然明朝以后,开元寺逐渐衰落,但每当住持法师讲授教义时,知名高僧仍多达千人云集于此。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所以,开元寺堪称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佛教中心。
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即邢台市政府决定修复再次开元寺,并建成占地200余亩的公园,助力邢台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诗文
顺德府儒学(文庙)正门旧影
宫墙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苍秀色,芹香熏老岁寒心。
讲堂照日云流砌,书阁凌空月满林。
天际笙簧风细细,诸生弦诵和歌吟。
今貌
邢台文庙
雉堞荷香 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诗曰:
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
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
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龙岗霜月 龙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长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许,土龙也。如绳如带,如龙如蛇,后周以此名县。无林木蔽,少农牧践。八、九月,霜月凝空,城头下瞰,蜿蜒蠕蠕,似动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云护之。元儒董朴结庐其傍,讲周、程、张、朱之学教士,隐居五十年,号龙岗先生。诗曰:
郁郁葱葱五里长,城头远眺小平岗。
晓风浮动黄如雾,夜月轻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护金汤。
回旋龙脉饶形胜,北拱皇都控大荒。
檀台烟雨 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诗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兔栖狐卧喘牛。
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