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峡江号子 编辑
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地方民歌,属于流传在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工呼喊的号子,以及装卸、泊船时呼喊的码头号子和搬运号子。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地方民歌号子类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种,是船工在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的,是群体劳作创造的生命乐章。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中文名:长江峡江号子
所属地区:湖北 · 宜昌文化
遗产编号:Ⅱ-17
申报日期:2007年
所属地区: 湖北 · 宜昌文化
遗产名称:长江峡江号子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人/申报单位: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宜昌市伍家
遗产级别: 省
长江峡江号子现存126首,包括起舱、出舱、发签、踩花包、抬大件、扯铅丝、上跳板、平路、上坡、下坡、摇车和数数等。峡江号子在峡江上下广为流传。
作为一种地方民间音乐,长江峡江号子,伴随着劳动节奏而歌,以高亢、浑厚、雄壮、有力,节奏铿锵,表现形式为一领众合,有喊唱、呼啸、翻唱等。音乐旋律与内容融为一体,音调与语言声调相结合,自由行腔,节奏、速度视具体活路(活计)而定。“腔旋律”居多,也有“韵调旋律”,别具古老的徵羽乐风,音乐呈现出力度感与节奏性强的突出特点,气势磅礴,有疾劲、悠扬的号子,也有抒情的民歌。结构多为联曲体,也有单曲体,抒展自由,灵活多变。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音乐史、心理学等研究价值以及合理开发的可利用价值。
长江峡江号子是人与自然抗争而又和谐共处的结果,已成为该地域人民中最富凝聚力、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具有持续认同感,是人们在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
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且长江三峡已建坝蓄水,长江峡江号子因木船在峡江逐渐停用而随之消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巴东县文化馆、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馆、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秭归县文化馆(县文艺创作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长江峡江号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三峡大坝
上一篇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