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家花园 编辑
胡家花园,又称“胡厅”,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孝子里,建于1899年,为清代山西巡抚、洋务派重臣胡聘之故居,是湖北省仅有的一座巡抚官厅、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晚清官邸,被誉为晚清“华中第一豪宅”。
胡家花园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轴线渐进、前厅后堂”式布局,由中厅、东厅、西厅等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及园林组成。其建筑形式、形制、结构处理手法明显带有中国北方民居的特色,同时又因地制宜地结合南方的气候特征,另外在墙体、天花板、门柱的装修装饰上还带有西方装饰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现存的牌坊、冲天牌楼、斗拱、马头墙、匾联、天井等基本保持完好。
2008年,胡家花园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胡家花园经整体修缮后对外开放,202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胡家花园
外文名:Hu Family Garden(Hu Pinzhi’s Former Residence)
地理位置:湖北省天门市雁叫社区孝子里
所处时代:晚清
占地面积:18000 m²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00至17:00(16:00停止入场)
别名:胡厅、胡聘之故居
始建时间:1899年
景点级别:AAA级
胡家花园总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轴线浙进,前厅后堂”的建筑布局形式。,整个布局由主殿、厢房、前堂、客厅、乡楼、天井、花园组成,现存的牌坊、冲天牌楼、斗拱、马头墙、匾联、天井等,仍基本保持完好。其府衙结合的式样,是清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胡家花园入口
建筑群由中厅、东厅、西厅建筑及其附属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园林组成。东厅后续建筑和西厅尚存,中厅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园林已不复存在。其建筑形式、形制、结构处理手法明显带有中国北方民居的特色,同时又因地制宜地结合南方的气候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构造形式。另外,该建筑在墙体、天花板、门柱的装修装饰上,还带有西方装饰的特点,因而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胡家花园全景
胡家花园的建筑形式、形制、结构明显带有中国北方民居特色,同时又结合南方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建造了较大坡度的屋顶,而后花园的设计风格却完全仿西式洋楼而建,有拱形门和罗马式立柱等。这种南北结合,中西融合的前衙后府式建筑样式,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专家分析,胡厅的建筑艺术成就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于它严整总体布局。胡厅以中厅为轴线纵深地展开组织建筑。中厅共五进两天井一过廊,建筑沿百余米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从中厅大门向里行进,大厅、大堂、正厅、二堂、上房及书房秩序井然地坐落于该轴线上大厅与大堂、大堂与正厅之间有天井围合的小院落,两个天井都是十米见方。第二道天井略大。正中植一大树。天井除采光、通风之外,隐寓着“四水归堂”的涵义(因晋中多商号,人们将雨水隐喻为金钱与财富,建造天井是让雨水从屋面汇聚到天井中去,象征财富的积累)。大厅重要功能为迎送宾客和会见一般客人之所;大堂的形制高于厅,似为会见贵宾之所。正厅似为主人办公处事之用。二堂则为办理婚丧嫁娶,处理家政之处。上房为夫人卧室。荣仁斋为绣楼,是子女卧室及书房。该建筑布局功能分区明晰,空间由公共部分浙入隐私部分;同时充分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及宗俗礼教制度。
前堂
第二,在于它独特巧妙的结构体系。胡厅的东厅已于1965年改作天门市盐业公司的仓库,东厅后尚有两个天井相联的旧房(包括过廊、厢房等)。西厅尚存。东西厅建筑开间约十五六米,略小于中央主体建筑,西厅前厅进深约三十米。令人称奇的是,在如此大跨度的内部空间,竟未看到一根立柱,同时室内光线充分,照度能保证工作需要。通风与排水系统比较完整。室内采光主要通过两侧山墙的高侧窗以及屋面的两座老虎窗和均匀分布的亮瓦天窗来组织。结构的处理独特巧妙,通过横梁、三角梁以及异型梁的层层叠递,将屋顶及结构自重受力传递到外墙的壁柱上。老虎窗除用于采光外,还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花园天井
第三,体现了高超的施工水平和手工技艺。外墙的山花,额柱,檐门处木纹,窗棂屋架上的雕刻,柱础的收分,牛腿支架的造型及墙体的抹角等无不体现了工匠们的技艺。两侧山墙由马头墙形式组成,级级云阶高耸入云,建筑群体轮廓线参差错落,形象甚为壮观,生动表现了胡厅威严显赫的官邸气势。
由于一直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胡家花园历经百年风雨,除自然破损外,人为损坏也很严重。东厅和私家园林已不复存在,主体建筑的前厅也被改作商铺,尚存的厅室破损之处也显而易见。但这一切并非无修复的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胡家花园暂还不是正式的文物保护单位,由房地产部门作为民居租赁,曾出租给三十多户居民和一些商户租用,现已搬出修整。
胡家花园修复前原貌
2000年以来,有关部门拟拆除胡家花园搞房地产开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保护胡家花园刻不容缓,”终于使之留存。有关部门向市政府专题请示,要求理顺胡家花园的管理体制,市政协也将保护和开发胡家花园的提案列入重点提案进行督办,为保护和开发胡家花园这一古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胡家花园历经百年变迁,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天门市委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对胡家花园实施抢救性维修,2016年对外开放。在胡家花园一期修复工程中,恢复了原有的庭院景观,包括中厅、西厅、绣楼、书院及附属建筑等。在修复胡家花园的同时,天门市博物馆还展开了对胡家花园陈列布展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的征集工作,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和部分实物重现了山西巡抚胡聘之在天门的晚年生活情况。
胡家花园内胡聘之雕像
任职期间,他根据山西交通闭塞,人民贫苦,文化落后的状况,一方面力主改变旧书院空读讲学、溺志词章的积弊,在太原令德书院开设算学、天文、舆地、农务、兵事等课程,延请硕学之士任教,培养学士“新法明通,兼达时务”。同时,上《请变通书院章程》奏折,奏准颁布各省实施。另一方面,向光绪帝连续提出富民强兵之策。1892年,他主持了山西第一家工厂——太原火柴局的筹建工作。1894年,又筹建山西招商局,因甲午战争的影响,到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始获诏准,着令“从速开办,以重军需”。他即派干员首先建成机器局。同年又提出兴建铁路,发展矿务的主张。是年3月,派员赴京与华俄银行签订《柳太铁路合同》(十六条),并达成借款协议,修筑自直隶正定府柳林堡至山西太原的铁路(即正太铁路),全长500华里。5月,又与英国福公司签订了《议定开矿制铁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二十条),借银1000万两,开发山西的煤铁矿。戊戌变法失败后,聘之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1899年10月16日免官回家。
胡聘之晚年营舍于天门孝子里,闭门谢客,以诗词书画自娱。1912年(民国元年)病逝于上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