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鸿烈 编辑
沈鸿烈(1882~1969),湖北天门人,字成章。1906年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4月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上校科长。1916年任赴欧观战团海军武官。1918年回国后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4月任吉黑江防军司令部参谋长。1922年任东北航警处处长。1923年创办葫芦岛航警学校,任东北海防舰队司令。1927年任海军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任青岛特别市市长。1938年1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任内积极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破坏山东敌后抗战。1941年调任国民政府农村部部长。1942年兼任国家总动员委员会秘书长。1944年8月任国民党中央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8年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
中文名:沈鸿烈
别名:沈成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69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国民党海军上将
出生地:湖北天门
早年经历
沈鸿烈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自幼勤奋好学。1900年,沈鸿烈府考中秀才,遂执教于府学。1904年,入武备学堂,后参加湖北新军。1905年春,公费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夏毕业回国,加入清朝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员起步,先后担任清政府军咨府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海军统领、宣慰使,参与策动长江下游清廷海军起义。1912年,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调任北京参谋本部海军局上校科长。1916年3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后又出访美国。1918年10月回国,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10月,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后任参谋长。1922年8月,调任张作霖公署航警处长。1923年7月,升任江防舰队中将司令。1925年,出任东北联合航务局董事长。1926年11月,奉命率江防舰队抵青岛,与渤海舰队合编为东北渤海舰队,被任命为舰队副司令。1927年7月,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11月升任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是东北军中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1930年9月,蒋介石将东北海军编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沈鸿烈被任命为第三舰队司令。
崂山事变
张学良
“崂山事变”不仅使沈鸿烈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也迫使当时任青岛市市长的胡若愚辞职。张学良为安定东北海军的军心,解决军费问题,遂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崂山事变”也使蒋介石认识到东北海军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从安定青岛局势,用东北海军制衡地方军阀、山东省省主席韩复榘的势力考虑,蒋介石决定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1932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布任职命令。
晚年生活
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由于没有实职,他便杜门谢客,埋头写书。其晚年著有《读史答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五十年间大梦记》等。从这些书目结合沈的历史看,这是沈鸿烈在逝世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观总结。1969年3月12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终年88岁。
执政青岛
沈鸿烈
1931年12月16日,时年45岁的沈鸿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宣誓结束后,沈鸿烈当即宣布了十大施政纲领:
一.整顿吏治,修明内政;
二.厉行自治,充实民力;
三.禁绝恶习,改良风俗;
四.建设乡村,施惠贫民;
五.普及教育,以求实用;
六.提倡国货,优遇劳工;
七.发展区务,繁荣市场;
八.整顿军警,巩固治安;
九.慎重邦交,保护外侨;
十.力图建设,输入文明。
沈鸿烈在青岛执政6年。1932~1935年间,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每年均增加必要的教育经费。注重抓市政建设,前后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扩建和修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第二码头;拓宽了崂山的道路,加修了崂山里盘山梯子石阶;整修了市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外,还整修了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设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在其任内,沈鸿烈也忠实执行国民党中央反共亲日方针,多次破坏中共组织,逮捕共产党人,并镇压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奖许青岛市为“全国模范市”称号。1936~1937年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意欲再度占领青岛,加之“西安事变”等缘故,沈鸿烈进退维谷疲于周旋。1937年6月,青岛成立保安处,沈鸿烈亲兼处长。“七七事变”后,青岛局势紧张。“8·14德县路事件”发生后不久,日商各工厂相继关闭,两万余名日侨陆续回国。10月1日,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陆海军总指挥。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政策,伺机撤离青岛。12月18日,蒋介石再次电令沈鸿烈炸毁日商纱厂及其重要企业。12月25日,日本驻青总领事率员降旗回国。12月26日,日本海军封锁了青岛海面。12月28日24时,沈下令炸毁20多家日商工厂。12月31日拂晓,沈鸿烈带队撤离青岛。
反共的追随者
沈鸿烈
脱离东北军投靠国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放弃了东三省,张学良调驻西安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以沈鸿烈为司令的东北海军失去了依归。在沈鸿烈焦虑不安的时候,张学良将其引荐给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庐山召见了沈鸿烈。蒋允许沈的东北海军全部开驻青岛,预定任命沈为青岛市市长,以青岛税收直接拨充海军军饷,并提请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补选沈鸿烈为中央委员。这样一安排,使得沈鸿烈感激涕零,决心脱离东北军,投靠蒋介石。
1931年12月,沈鸿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岛市市长。沈主青达6年之久,苦心经营,对青岛的开拓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建了三号码头、船坞和海军造船厂,重视教育事业,举办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主持修订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在城建、民政、教育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青岛得以快速发展,青岛被南京政府赞誉为模范市,蒋介石对沈鸿烈甚为满意。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及南京方面,都希望沈鸿烈表态。深受张氏父子器重的沈鸿烈处在两难境地,他决定张学良、蒋介石都不得罪。他先致电南京政府,敦促他们妥善解决事变,积极营救蒋介石,接着又致电张学良:“鸿烈受张氏知遇,已届两世,感恩图报,时系吾衷,平日言行,无不出自忠诚。顷读通电,惊悉西京兵谏,骊宫幽蒋,殊失将道。在此内忧外患日急,千钧一发之时,委座一身,国家安危所系……”他要求张学良必须保证蒋介石的安全。蒋介石回南京后,得知沈鸿烈的态度和作法甚为满意,视沈为心腹。
炸日本厂子得蒋介石嘉许
蒋介石
由联共走向反共结束主鲁生涯
沈鸿烈主鲁期间,正值日军大扫荡之时,胶济沿线及省内大城市均被日军占领,沈在省政府成立了一个游击政府。在日军大扫荡中,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部队和沈鸿烈的部队受到不少损失,而群众基础好的八路军,作战灵活机动,又有群众掩护,力量有了发展。见此,原与共产党的武装联合抗日的沈鸿烈,指责八路军“破坏行政系统”、“游而不击”,由联共逐渐走向反共,随着国民党中央《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的发布,他便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共。反共的结果是他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蒋介石见沈在山东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了,于1941年秋,以召回述职为名,调沈鸿烈回后方,旋即公布沈鸿烈任农业部长,至此,沈鸿烈结束了主鲁生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