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菜 编辑
黄花菜 (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别名金针菜、柠檬萱草等 ,是阿福花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20枚,长50~130cm,宽6~25mm;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黄色;果为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种子黑色,有棱;花果期5~9月 。
黄花菜起源于中国东北部、日本及欧洲温暖地带 。在中国,主要产区有湖南、江苏、陕西、四川、甘肃等省份 ,是中国特色小宗作物 。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中 。既喜光,又耐阴;喜湿,但不耐涝,耐旱性较强,能耐瘠 。
在中国,黄花菜被誉为“四大素山珍”之一,味鲜质嫩 ,可制作成黄花菜酱、黄花饼干等产品 ;其根可酿酒,叶可造纸和编织草垫,花葶干后可以做纸煤和燃料 。其性甘,凉,具有利湿热,解郁,凉血的功效,主治小便短赤,黄疸,疮痈,胸膈烦热等病症 。黄花菜花型优美,色泽金黄,可应用于园林造景中 ;黄花菜秸秆用作动物饲料,营养丰富,有利于动物消化,并提高生产性能 。
中文名:黄花菜
拉丁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别名:金针菜、柠檬萱草
界:植物界(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天门冬目(Asphodelaceae)
科: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
属:萱草属(Hemerocallis)
种: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分布区域:起源于中国东北部、日本及欧洲温暖地带。在中国,主要产区有湖南、江苏、陕西、四川、甘肃等省份
黄花菜起源于中国东北部、日本及欧洲温暖地带 。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与香菇、木耳、冬笋一起被称为蔬菜类中的四大珍品 。
在古时,黄花菜被称为“忘忧草” ;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又叫“金针菜” ;其英文名为“Daylily”,可译为“一日百合”,含义是黄花菜的一朵花开放时间为一天左右 。
黄花菜植株一般较高大 ,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
根
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 。
叶
叶7~20枚,长50~130cm,宽6~25mm 。
黄花菜的叶
花
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10cm,自下向上渐短,宽3~6mm;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cm;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cm,花被裂片长(6)7~12cm,内三片宽2~3cm 。
黄花菜的花
果
果实为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cm 。
黄花菜的果
种子
种子约有20多个,黑色,有棱 。
世界分布
黄花菜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广泛种植 。
中国分布
中国是黄花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种植黄花菜面积最大的国家 。其主要产区有湖南、江苏、陕西、四川、山西、甘肃等省份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因盛产黄花,被誉为“中国黄花之乡” ;黄花菜在山西大同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标签 ,是中国特色小宗作物 。
黄花菜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 。平原、山岗、土丘等都能种植 。
黄花菜既喜光,又耐阴,是果园、玉米、高粱等的良好间作作物。喜湿,但不耐涝,忌土壤水分过湿或积水,肉质根发达,含水量较多,耐旱性较强;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耐瘠,肥料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反之,植株矮小,分蘖少;日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幼苗出土,叶片最适生长温度15~20℃,开花期所需温度为20~25℃ ;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
自然繁殖
黄花菜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结实率较低,通常以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 。
人工繁殖
黄花菜长期进行无性繁殖 。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黄花菜繁殖育苗技术,每3~5年分株1次。将母株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可结合更新复壮进行,或将每株丛的一侧连根挖出,取1/4~1/3的分蘖株作种苗 。
芽块及切片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6~9年生健壮母株,取其上的根状茎使用。将带有顶芽和侧芽的1年生及带有侧芽的2年生根状茎段,分别剪成3个芽块,直接移栽到大田中 。
切片繁殖是选择适宜在本地种植的黄花菜品种,挖出种株,一株株分开芽片,减去上端,将根状茎自上向下纵切成两片(根据根状茎粗度决定是否需要再切片),切片后,用多菌灵浸种消毒、晾干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片,即可移栽育苗,伤口朝内,芽点向上,栽后灌水覆细土 。
扦插繁殖
采收黄花菜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仍为绿色的花莛,在其中上部鲜绿苞片下部的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左右剪下,用NAA溶液浸泡24小时后,插入土中,让生长点的部分呈弧形露出地面,或直接以30°倾角斜插入土中。扦插后浇透水,经1年培育,次年即可开花 。
种子繁殖
当黄花菜的蒴果由青转黄,顶端稍开裂时,即可采收,脱粒后放在干燥通风处风干。播种前,用25~30℃温水浸种催芽48小时,在平畦上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后耙 。
组织培养
研究表明,黄花菜的心叶、花茎、子房、种子等部位均可作外植体,在合适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试管苗后,经过生根,炼苗后,即可移栽到大田栽培 。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品种。合理搭配黄花菜早熟、中熟与晚熟品种 ,可延长黄花菜的采收期 。
选地整地
黄花菜对地形地质的适应范围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的沙质或黏质土上种植最佳 。定植前15天,在伏天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耙平,起埂,作畦,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
适期定植
在黄花菜生长旺盛期和采收期不宜移栽,其他时间均可移栽。一般从5年以上的老黄花菜刨出1/3老根,或切块分芽繁殖的秧苗作为种苗 ,采用宽窄行栽植的方式 。定植前2年,黄花菜苗小产量低,可与豆、瓜、薯类等低秆作物间作 。
肥水管理
出苗到抽薹前,适施促苗肥;抽薹到现蕾是黄花菜需肥最多的阶段,以速效肥为主,追肥2~3次;盛花期每周叶面喷肥喷1次,如KH2PO4溶液,共喷2~3次,有保蕾之效 。
抽薹前浇足第1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花薹抽齐;抽薹后到采收前,需水量较大,每周浇1次水;采收期需水量最大,勤浇水;采收结束后,浇1次水,封冻前再浇1次水,以蓄墒。夏秋雨季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造成减产 。
种植8年以上的黄花菜,短缩茎会不断向上抬升,部分裸露在外面,影响根系生长,可在上冻前引水漫灌或外运来肥土将根围住,可提高地力、防寒抗旱,有利于第2年根系生长,提品质,增加产量 。
适时中耕
早春土壤解冻后,春苗出土前,在晴天做第1次中耕松土,清除杂草,提高地温;出土后,中耕1~2次,疏松土壤;抽薹后,中耕培土1次;采收后,在晴天土壤干燥时,深耕1次,风化土壤,深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
采收
在开花前4h内采摘品质佳,5:00~10:00进行。采收标准为花蕾发育饱满、含苞欲放,花蕾中段呈金黄,顶部呈浅黄色或黄褐色,手捏花蕾有弹性、充实,花苞纵沟明显,蜜汁也显著减少 。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黄花菜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等 。
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发病时,嫩叶出现淡黄色斑点,扩展成深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边缘水渍状、半透明状;薹秆在发病初期,会产生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展成纺锤形病斑。在新叶出土后20天左右,用一定浓度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搭配唑醚·氟环唑悬浮剂进行防治。锈病发病初期,在叶片和花薹上出现黄色或橘红色椭圆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可致全株叶片枯死,且会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线条状的冬孢子堆。在5月上旬,可用一定浓度的多·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
虫害
黄花菜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 。
蚜虫主要危害黄花菜的嫩叶、芽和花蕾,易造成落花落蕾,可用一定浓度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啶虫脒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薹秆,成虫和若虫群集刺吸植株汁液,使叶片呈淡黄色至焦黄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枯死,可用一定浓度的阿维螺螨酯悬浮剂进行防治 。
在中国,北京街边绿化带常种植萱草作为观赏植物,其与黄花菜同属,外观相似,容易与黄花菜混淆,萱草含有的有毒物质比黄花菜多,误食后更易中毒 。其形态特征区别如下:
物种名称 | 拉丁学名 | 形态特征区别 | 图片对比 |
黄花菜 | 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 根近肉质,中下部常纺锤状;叶7-20,长0.5~1.3m,宽0.6~2.5cm;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3-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花多朵,最多可达100以上;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 。 |
|
萱草 | Hemerocallis fulva (L.) L | 根近肉质,中下部有纺锤状膨大;叶一般较宽;花早上开晚上凋谢,无香味,桔红色至桔黄色,内花被裂片下部一般有∧形采斑 。 |
|
经济价值
黄花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花经过蒸、晒,加工成干菜,远销国内外,备受欢迎;根可酿酒;叶可造纸和编织草垫;花葶干后可以做纸煤和燃料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时提出:“小黄花,大产业”,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可“致富花” 。
食用价值
在中国,黄花菜被誉为“四大素山珍”之一 ,味鲜质嫩,营养丰富,是一种热量很低但富含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多酚、黄酮、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养分的食物 。黄花菜主要食用未开放的花蕾,漂烫后或蒸制成干菜食用,还可制作成黄花菜酱、黄花饼干、黄花饮料等产品 。
观赏价值
黄花菜花型优美、对环境适应性较好,广泛应用于庭院、花镜等栽培中,黄花菜花朵色泽金黄、 芳香味美,观赏价值高 。
饲喂价值
黄花菜秸秆以叶为主,营养丰富,常以贮青形式用作动物饲料,相比于他类型秸秆,动物更易消化利用,常与玉米等秸秆混合饲喂动物,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 。
药用价值
黄花菜性甘,凉,具有利湿热,解郁,凉血的功效,主治小便短赤,黄疸,疮痈,胸膈烦热等病症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