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辕桥 编辑
轩辕桥为全花岗岩礅桥梁,全长66米,宽8.5米,仿灞河古 桥,横跨印池,外形粗犷朴实,为近代全石材第一桥。印池占地 400余亩,利用沮河古道改建而成,蓄水量达46万立方米,平静、 透明的湖面恢复了“沮河月夜”的景观,不但能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质量,还可满足下游千余亩农田的灌溉需要。
中文名:轩辕桥
全长:66米
占地: 400余亩
宽:8.5米
轩辕桥
轩辕桥
古河道
一是轩辕故里扩建前想挖一条河道,挖开后此处正好有一条古河道;
轩辕桥
二是将桥起名为“轩辕桥”,开挖之后,挖出的原桥,桥名就叫“轩辕桥”。请看原来这座砖拱桥。这座桥宽5.7米,东侧有阴刻铭文“轩辕桥”,西侧有“隆庆四年徐州造砖户王仲”。隆庆四年(1570),正是高拱任明朝宰相的第二年。他回新郑探家,农历三月三到辕辕故里祠祭祖。这一天下小雨,祠前河上只有一条青石板桥,河南巡抚李邦珍、新郑县令匡铎陪同高拱,走到桥上,高拱滑了一脚,但没有跌倒。拜过轩辕黄帝之后,高拱当日就回北京了。高拱走后,据清顺治年间《新郑县志》记载,河南巡抚李邦珍和新郑县令匡铎商议,在轩辕故里祠前建造“轩辕桥”,同时要求各州府县出钱相助。这“轩辕桥”上的砖很可能是徐州府为讨好高拱提供的。
新开挖河道与桥
轩辕桥
歌谣传说
有歌谣传说:轩辕丘前有条河,九百六十三丈多,有天轩辕把河过,飞来青龙把他驮,青龙桥有夜明珠,照得南蛮睡不着,南蛮派来两个人,盗走宝珠扔下河。传说那南蛮就是九黎族,他的首领叫蚩尤,后来黄帝战败蚩尤又要回夜明珠。不知这个传说是真是假。负责扩建的领导说:这个顺口溜,恐怕不会是无稽之谈,不妨根据这个顺口溜试一试,兴许真有一条河。于是,大家回忆旧村时轩辕丘旧址,就用步数,大约数了90多丈远,也就是在轩辕故里祠前十来多的地方停下来,叫考古队用探铲探,一探果然挖出这条河与桥。大家都欢呼雀跃,说这是天意,黄帝显灵了。不管天意也好,黄帝显灵也好,反正是想修一条河,原来就有一条河道,想建一个“轩辕桥”,原来就有一座“轩辕桥”。这确实是奇中奇了。于是传得满城风雨。这条河名姬水河,是一条象征性的河。真正的姬水河在新郑市区南约10公里,发源于具茨山,流经新郑南部,汇入淮河。关于姬水河的来历,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天上的轩辕星奉玉帝之令,下凡降到熊国的轩辕丘做了熊国的首领。天上一位宫女爱慕轩辕,就私自下凡来到人间,投胎到具茨山上白龙潭附近一户姓王的人家,取名叫玉姬。后来,这里大旱,河水断流,禾苗枯死。玉姬为拯救有熊国的百姓,上天偷下玉帝的一面天鼓。这天鼓可奇啦,擂时像时雷,所以我们常说擂鼓。擂鼓面,天就下雨,河就涨水,敲鼓梆,就停雨,河水就落。天鼓是偷来的,玉姬只能在白龙潭边悄悄擂,结果是白龙潭的水漫漫往上涨,玉姬把水引下山,成了一条河。这时玉姬又敲打鼓梆,让水流的小些,就成了长年河流。后来,人们怀念她,就将这条河起名姬水河。为什么要在黄帝故里开挖姬水河?历代史书记载说黄帝本姓公孙,在具茨山下姬水河畔成长、发迹,做了有熊国的首领,改姓姬。
轩辕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