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捭阖 编辑
纵横捭阖(拼音:zòng héng bǎi h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王诩《鬼谷子·捭阖》。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是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两种方法。捭阖:开合。)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中文名:纵横捭阖
拼音:zòng héng bǎi hé
近义词:急缓相通、捭阖自如
注音字母:ㄗㄨㄥˋ ㄏㄥˊ ㄅㄞˇ ㄏㄜˊ
出处:《鬼谷子·捭阖》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定语
先秦·王诩《鬼谷子·捭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为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纵横捭阖”。
鬼谷子,姓王名诩,因隐居淇县云梦山鬼儿谷,故自号“鬼谷子”,世尊“王禅老祖”,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出世养性及纵横术。他周游四方,广交朋友,后在云梦山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苏秦身为东周京畿之下的百姓,放弃了周国人治理产业致力工商的习俗,为了出人头地,背井离乡远赴云梦山向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学成归来之后通过对七国强弱的分析,提出了“合纵”之法,即联合众多弱小的国家一起对抗一个强大的国家。以崤山为界,位于西边的秦国锐意改革,而位于东边的六国长期彼此消耗,曾经七国并存的形势日益难以维持。苏秦的“合纵”之法就是想要联合六国制衡日渐强大的秦国。于是,他便踏上了游说六国的征途。
在苏秦的努力下,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都成了合纵联盟的一员。六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任命苏秦为“纵约长”,并授予他六国的相印。在六国按照苏秦的规划执行着合纵政策的整整十五年里,秦国再没有奇袭过他国。而一致对外的孤立政策有效地限制了秦国的商贸往来等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既是经济制裁又是军事制裁,以至于“秦兵不敢越函谷关十五年。”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推后了十五年。
而师出同门的张仪则是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张仪在成为秦王身边成为智库一员之后,便死心塌地跟在他身边,积极策划破坏苏秦合纵策略,下挑拨魏国和齐国之间的关系,配合秦王的威逼利诱使魏王背弃了合纵的盟约,然后与秦国连横。尔后,又来到史上著名昏君楚怀王的面前,承诺献出六百里的土地使楚国和齐国断交,致使六国盟约逐渐破裂,最终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苏秦游说六国使其达成联盟共同抗秦,却被张仪逐步分化最终各个击破。成语告诉人们,人或国家无论处在优势还是劣势,都可以联合众多弱小者形成强势力量抗衡强者,也可以联合一个强者征服众多的弱者,采取“刚柔相济,急缓相通;捭阖自如,阴阳互动;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因人而异,因事而治”的智慧来处理事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