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编辑

刘向散文作品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作者:刘向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出处:《战国策》

文学体裁:散文

编者:刘向

原文

编辑

(选自《战国策·齐策》)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1〕 ,欲逐之。鲁连〔 2〕谓孟尝君曰: “ 猿猴错木据水 , 则不若鱼鳖〔3〕 ; 历险乘危, 则骐骥〔 4〕不如狐狸 。 曹沫〔5〕奋三尺之剑, 一军不能当〔 6〕 ;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7〕 , 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 之〔 8〕其所短, 尧(9)亦有所不及矣 。 今使人而不能, 则谓之不肖〔10〕; 教人而不能, 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 不肖则弃之, 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 , 而来害相报者, 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孟尝君曰: “ 善。 ” 乃弗逐之。

注释

编辑

〔1〕悦:开心。

〔2〕 齐人仲连。   

〔3〕 错,同“措”,放弃。 据,处于,居住。猿猴和弥如果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中,那么久不如鱼鳖。    

〔4〕 骐骥:良马、骏马。   

〔5〕 曹沫, 鲁庄公士也。 传曰,曹刿也。衍「 之」 字。   

〔6〕 鲁记, 庄公与齐桓公会柯, 沫执匕首劫桓公, 归鲁侵地。   

〔7〕 垄, 田埒。铫鎒,农具。   

〔8〕 之, 使用、取用。   

〔9〕 舍, 收也。 之,犹用也。 收所长者,用所短者,故尧有所不能及为也。   

〔10〕 言党友以此士见弃逐,不屑与处。   

〔11〕 弃逐者必之他国, 自彼来而害我, 报其弃逐之怨。   

〔12〕 言后人视此为戒。   

〔13〕 彪谓: 仲连, 立言士也, 言必有中。

〔14〕 乘:登 危:高

*依异文,该句讹误有三:①非,当为“用”;②之,错位;③首,当为“道”。故原句当为“岂用世立教之道也哉”。

译文

编辑

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其中的一个门客,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队都不能抵挡;假如叫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派人去做他无法做到的事,就说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 因为笨拙便罢用他,因为没有才能便遗弃了他,让这个人有被遗弃的命运,不与他相处。将来他会来加害于你,向你进行报复。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 ”孟尝君说:“好!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没有赶走这个门客。

故事道理

编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总是有自己不能胜任的地方。

原因

编辑

孟尝君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所以没有赶走门客。

解释词语

编辑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释(放下)

(2)与农夫居垅庙之中:居(处在、处于)

(3)尧有所不及矣:及(比得上)

(4)则谓之不肖:谓(认为、说)

编者简介

编辑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下一篇 孟尝君出行国

上一篇 孟尝君燕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