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欲伐魏 编辑

西汉刘向所著的散文

《齐欲伐魏》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主要讲述了齐国政治家淳于髡用“犬兔相争,农夫得利”的寓言形象说理,劝说齐王放弃伐魏的故事。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齐欲伐魏

外文名:Qi gave up the attempt to attack Wei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出处:《战国策·齐策》

文学体裁:散文

编者:刘向

衍生成语:犬兔之争

原文

编辑

齐欲伐魏。淳于髡(kūn)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qūn)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也。(选自《战国策·齐策》)

字词解释

编辑

【通假字】: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这里指“使……困倦”。弊:困乏、疲惫这里指“使……疲劳”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逐字翻译】:

1 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2.天下之疾犬也(疾)快 疾犬:跑的极快的狗

3.各死其处(各)各自

4.田父:农夫

5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6.顿:使......困倦

7 谢:遣散

8.擅:得到

9.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

10.逐:追逐。

11.恐:担心

12.疾:快跑

13.顿:困倦,这里指“使……困倦”的意思。

14.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15.伐:讨伐、出兵

16.韩子卢者:韩子,韩国;卢,良犬名。

17.东郭逡者:东郭,东城;逡,狡兔名。

译文

编辑

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国的良犬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的狡兔逡是四海内极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精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的辛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互对峙,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们都回家休息了。

评析

编辑

淳于髡能言善辩,不仅改变了齐国的进兵方略,而且也改变了齐王对他受贿一事的看法。受贿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淳于髡认为它与国家进兵方略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系,“我”提的意见真的是不错的建议,这与“我”受贿与否毫无关系。事实本身不能言说自己,只有人的语言给事实以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学会解释,任何事实的意义都会变得对你有利。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啊。

道理相似的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编者简介

编辑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