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坡村 编辑
黄土坡村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位于河北镇东南部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中。东与半壁店村交界,南与山相邻,西与南车营村相连,北与三福村接壤。且与国家地质公园石花洞景区毗邻,是通往石花洞的必经之路。 全村总面积1851.5亩,户籍人口694人。
中文名:黄土坡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
地理位置:房山区西北部
人口数量:694人
著名景点:石花洞、鸟语林、黄土坡登山道
农特产品:金银花、磨盘柿、大白杏、大枣等
黄土坡村有户籍人口694人,其中,农业户口278人,非农业户口416人,共有党员53人,村民代表32人(11人兼)。
黄土坡村村民
黄土坡
(1)绿色生态农业
自2006年开始,黄土坡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用本村野生金银花开始嫁接繁育,逐步在全村范围内推广种植,且均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同时研究发展绿色酵素,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农业。通过多年努力,黄土坡村的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广泛种植了金银花,从基地试种到全村覆盖种植,从剪枝培育到加工销售,逐步建设以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发展金银花林下经济,种植蒲公英、板蓝根等中草药材。
金银花采摘
2012年,为加强对金银花的管理,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黄土坡村以村名“黄土坡”注册了产品商标,并与巨鹿县富隆金银花有限公司签订相关管理与培训合同,由其提供金银花种苗、人工技术;同时,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黄土坡村有设施农业36亩,蔬菜大棚11间,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等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亩,育苗300万株,建有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一处。
金银花产业的形成不仅能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促进旅游观光、休闲服务和文化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民俗旅游产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发展,黄土坡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矿山关闭和环境整治的大形势,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分别召开党小组长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共同研究制定该村的发展规划和具体转型方向,研究决定发展以本地金银花和磨盘柿、大白杏、大枣等农副产品为基础的集旅游观光、休闲服务和文化养生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环保的特色旅游产业,加快调整村域产业结构,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今,黄土坡村经过多年的改善,已发展为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旅游村,农业观光园初具规模。与半壁店、石花洞鸟语林形成了环形旅游带。优越的地理位置,绿色的生态环境,是该村发展民俗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黄土坡村现有民俗旅游户33户,餐饮、洗浴设施完备。村内成立了民俗旅游管理中心,制定了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黄土坡村特产丰富,有金银花、山野菜、磨盘柿、柴鸡和柴鸡蛋等。黄土坡村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郁,登山、休闲、采摘。垂钓、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深受游客欢迎。黄土坡村自2014年开始改造南坡,打造南坡绿色休闲景区,已经完成初期工程,累计修建石板、枕木步道2000余平方米,山脚的两处停车场也已完工,共计2500余平方米。另外,为防止土地塌陷、流失,在南坡土地外侧修砌了1500余平方米的地阶,并在空地处栽种了金银花,绿化、美化南坡景区环境。
黄土坡村的青石砚历史十分悠久,相传青石砚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青石砚雕刻不仅有精湛的传统平雕和浮雕等,还有许多创新。砚台大则一米左右,小则八九厘米,最轻的仅三四百克,让人难以想象其雕工有多么精细。
黄土坡村青石砚
由于原料短缺,青石砚已停止生产。黄土坡村还保存有青石砚一千方,下一步,村里打算将加工墨块、毛笔、宣纸做成“文房四宝”礼品盒,同时为青石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着黄土村的老记忆走得更远。
今后,黄土坡村会听取韩美林老师对联中“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的建议,“一把草”即本村金银花,“两块泥”分别是黄土坡青石砚和黄土泥手工艺,将金银花产业、手工艺、文化产业结合民俗旅游共同发展,逐渐壮大村庄集体经济,打出黄土坡自己的特色。
黄土坡长者院
残疾人康复站
村民一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1)理论学习
村民制作优秀传统文化标语
黄土坡村与河北省孝行慈善基金会合作,在该村建立了慈兴斋,以“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慧”为目标开办各年龄阶段传统文化学习班,义务宣传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希望能借此平台将黄土坡村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孝行村”。
(2)实践教育
自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黄土坡村时刻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指导开展各项村务工作。
首先,是在村务工作方面,村干部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秉持“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的服务理念,形成了“一线工作法”,包括“六民”和“四多四少”。“六民”即:察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听民意,意见在一线征求;贴民心,感情在一线融合;解民难,问题在一线解决;帮民富,措施在一线制定;与民乐,喜悦在一线分享。“四多四少”即:多学习思考,少浮躁松懈;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到农户田头,少待家里单位;多办好事实事,少讲假话套话。
“逢三义工日”活动
最后,根据村内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义工活动,例如义务拔草、打扫街道卫生等,党员干部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以身作则,切实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活动
黄土坡村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培养并弘扬集体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加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举办家庭评选活动,包括和谐家庭、模范丈夫家庭、孝儿媳家庭评选,每类家庭各10户;二是共度传统佳节,即每逢传统节日为村民送去节日祝福,普村同庆,使村民能够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例如春节分发春联、挂历,夏至、冬至分发艾条,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分别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送元宵、粽子、月饼、点心等等传统节日活动;三是传承传统习俗,不定期举办应节应景的孝道文化相关活动,例如在慈兴斋免费素食餐厅宣传并推行“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烙饼裹鸡蛋”的传统饮食习俗,2015年9月26日为该村王贺琴老人举办百岁宴,10月20日重阳节前夕为村内65周岁以上的老人照相留念等。
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黄土坡村文化广场-东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