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叶 编辑
柳叶,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的叶。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杨柳目
科:杨柳科
属:柳属
种:垂柳
分布区域: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中文学名:柳叶
采收时间:春、夏季采收
毒性:无毒(《纲目》)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叶。
味苦,性寒。
归肺、肾、心经。
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
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1.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鲜垂柳叶、鲜栗叶、鲜侧柏叶各60g。水煎服(煎1h以上),10d为1疗程,间隔2-3d,再服1个疗程。
2.治膀胱结石:垂柳叶、赤小豆、玉米须(或根叶)各30g,滑石粉、黄柏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高血压:新鲜柳树叶250g。水煎浓缩成100ml,分2次服,6d为1疗程。(1-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及面上恶疮: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5.治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外敷。(《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柳叶膏)
6.治背痈:垂柳鲜叶、鲜丝瓜(如有八棱丝瓜——奥丝瓜更佳)各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小儿丹,烦:柳叶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以洗十度。(《鬼遗方》)
8.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柳芽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圣惠方》)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柳叶线稿图
垂柳: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全体灰绿色或淡绿棕色。有叶柄,长0.5-1cm。质地柔软,气微,味微苦、涩。
1.治疗炎症感染。
2.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1.《本经》:“主马疥痂疮。”
2.《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
3.《本草经集往》:“疗漆疮。”
4.《日华子》:“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服金石药人发大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
5.《纲目》:“疗白浊,解丹毒。”
6.柴裔《食鉴本草》:“新柳芽代茗,宜行气血。”
7.《本草再新》:“柳头平肝,发(散)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8.《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高血压;外用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皮肤瘙痒。”
同属植物细柱柳Salix gracilistylaMiq.其叶亦作柳叶入药,分布于东北地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