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贼 编辑

汉语词语

山贼山贼

山贼,汉语词语,拼音shān zéi,指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山贼

拼音:shān zéi

释义: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

出处:《三国志

词语释义

编辑

1、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

2.虽称其山贼,但有时也不乏打劫之嫌。

山贼哨兵山贼哨兵

运用示例

编辑

《三国志》:孙策讨六县山贼。

《后汉书·侯霸传》:“ 霸 到,即案诛豪猾,分捕山贼,县中清静。”

《宋书·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尝自 始宁 南山伐木开迳,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临海 太守 王琇 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 灵运 ,乃安。”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却说孙权周泰守宣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策闻之大惊……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乃待为上宾,请视周泰疮。佗曰:“此易事耳。”投之以药,一月而愈。策大喜,厚谢华佗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后因东南一带反了无数山贼,朝廷勅令都督 顾秘 统领大兵往讨之。”

孙中山 《建国方略·知行总论》:“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贼海盗,无不羡仰文艺。”

下一篇 杜长

上一篇 龙凑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