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晔 编辑
袁晔(生卒年不详),一作袁暐,字思光,广陵人,太傅掾袁绥曾孙、袁迪之孙,撰有《献帝春秋》。
全名:袁晔
别名:袁暐
字:思光
主要作品:献帝春秋
籍贯:广陵郡
袁晔,曾祖父袁绥,为太傅掾,在张超讨伐董卓时领广陵事;祖父广陵人袁迪,在汉末时与张纮等人一同渡江。袁晔著有《献帝春秋》,其中提到了这两件事情。
裴松之:①“不知资、暐之徒竟为何人,未能识别然否,而轻弄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寔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也。”②“袁暐、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
袁晔撰有《献帝春秋》(一作《汉献帝春秋》),共十卷。
曾祖父
袁绥,太傅掾,在张超讨董卓时领广陵事。
祖父
袁迪,与张纮等一同过江。
姓名争议
《三国志陆瑁传》裴松之注中作“袁晔” ,《隋书》、《新唐书》、《太平御览》中也均作“袁晔”。
然而裴松之在《三国志武帝纪》注中却作“袁暐” ,《荀彧传》注、《袁绍传》注、《马超传》注中亦作“袁暐”,不知是何缘故。
作品争议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多次引用《献帝春秋》,但也经常批判袁晔书中的记载虚假荒谬。
如曹操擒审配一事,袁晔《献帝春秋》与乐资《山阳公载记》并称:【曹操军入城后,审配败逃井中,后曹军于井中擒获审配。】裴松之认为“(审)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岂当数穷之日,方逃身于井,此之难信,诚为易了。不知(乐)资、(袁)暐之徒竟为何人,未能识别然否,而轻弄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寔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也。”
又荀彧去世之事,《献帝春秋》称:【董承死后,伏皇后与父亲伏完写信言天子对此不满,伏完将密信先后给樊普、荀彧看,樊普暗中将此事告知曹操,而荀彧隐瞒不言。后来荀彧又害怕事情泄露,因此出使邺城,劝曹操将女儿嫁给天子,对曹操说:“伏后没有儿子,性格又凶邪,她昔日给其父写信,言辞丑恶,可因此废掉她。”曹操反问荀彧:“你昔日何不告知此事?”荀彧惊道:“昔日已经跟您说了。”曹操说:“这种大事我岂能忘掉?”荀彧又惊道:“我确实没说过,当时您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我怕说了会让您产生后顾之忧。”曹操又问:“那官渡之战后为何不说?”荀彧无言以对,只得谢罪,曹操也因此记恨荀彧。】裴松之认为“献帝春秋云彧欲发伏后事而求使至邺,而方诬太祖云‘昔已尝言’。言既无徵,回讬以官渡之虞,俯仰之间,辞情顿屈,虽在庸人,犹不至此,何以玷累贤哲哉!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可谓以吾侪之言而厚诬君子者矣。袁暐虚罔之类,此最为甚也。”
又马超投奔刘备之事,乐资《山阳公载记》称马超归顺刘备初时,直呼刘备表字,后来为关羽、张飞所惊而止。裴松之认为乐资所载言不经理,又言“袁暐、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
又孙权徙秣陵之事,《献帝春秋》称:【刘备至京口面见孙权,孙权跟刘备提到自己打算徙秣陵,自称:“我欲图攻打徐州,应当徙到与其接近的地方。”】裴松之认为“秣陵之与芜湖,道里所校无几,于北侵利便,亦有何异?而云欲闚徐州,贪秣陵近下,非其理也。诸书皆云刘备劝都秣陵,而此独云权自欲都之,又为虚错。”
袁晔的事迹略见于《三国志陆瑁传》裴松之注
《三国志 卷五十七 吴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裴松之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