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公子 编辑

文学术语

任公子任公子

任公子,出自《庄子集释》,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善于捕鱼的人,亦称任公﹑任父。成玄英疏:“任,国名。任国之公子。”后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

在后世多被引用为典故,如唐代李贺《苦昼短》诗:“谁似 任公子 ,云中骑碧驴。”明代薛惠的《草堂》诗:“平生颇诧 任公子 ,末路方思 马少游 。”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任公﹑任父

本名:任公子

释义:古代传说中善于捕鱼的人

出处:《庄子集释》

今义: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

典源

编辑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25~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译文

编辑

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牲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

同源典故

编辑

任公 任公大饵 任公钓东海 任子 任钓 巨海钓 巨缗东钓 沧海钓 犗饵 钓东海 钓竿疏 钓鲸公子

用典示例

编辑

唐 李贺《苦昼短》诗:“谁似 任公子 ,云中骑碧驴。”

明 薛惠 《草堂》诗:“平生颇诧 任公子 ,末路方思 马少游 。”

作者

诗题

诗句

张南史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

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张祜

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之海鱼骨

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李白

金陵望汉江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

薛据

登秦望山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邵谒

放歌行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韩愈

赠刘师服

巨缗东钓傥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历史故事

编辑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怀大志,为人宽厚潇洒。任公子做了一个硕大的钓鱼钩,用很粗很结实的黑绳子把鱼钩系牢,然后用50头阉过的肥牛做鱼饵,挂在鱼钩上去钓鱼。任公子蹲在高高的会稽山上,他把钓钩甩进阔大的东海里。一天一天过去了,没见什么动静,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鱼上钩。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也过去了,毫无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着大鱼上钩。一年过去了,任公子没有钓到一条鱼,可他还是毫不气馁地蹲在会稽山上,任凭风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旧。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一口吞下了钓饵。这条大鱼即刻牵着鱼钩一头沉入水底,它咬住大鱼钩只疼得狂跳乱奔,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沉入水底,只见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摇撼震荡,啸声如排山倒海,大鱼发出的惊叫如鬼哭狼嚎,那巨大的威势让千里之外的人听了都心惊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后终于征服了这条筋疲力尽的大鱼,他将这条鱼剖开,切成块,然后晒成肉干。任公子把这些肉干分给大家共享,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一带的人,全都品尝过任公子用这条大鱼制作的鱼干。多少年以后,一些既没本事又爱道听途说、评头品足的人,都以惊奇的口气互相传说着这件事情,似乎还大大表示怀疑。因为这些眼光短浅、只会按常规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鱼竿,到一些小水沟或河塘去,眼睛盯着鲵鲋一类的小鱼,他们要想像任公子那样钓到大鱼,当然是不可能的。目光短浅的人难以和志向高远的人相比,浅陋无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经世之才的人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下一篇 璇玑

上一篇 龙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