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责明确 编辑
权责明确是指股东的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之间,其职责、权限的边界非常清楚。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者,其权力主要有3个:投资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需要讲明的是,股东对企业投资后,就不能再随便直接干预和支配他对企业的那一部分投资。股东行使权力要通过正当途径——股东会,在股东会上来表达、反映他的意志和愿望。而不能因为有一部分资产是自己投的,就对那一部分资产指手划脚、说三道四,这是不行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拥有的法人财产,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力,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对企业的这些财产有充分的支配、占有、使用的自主权。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它与政府部门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再套用行政级别。
1.产权人的权力要到位
谁拥有产权,谁就拥有所有权及在产权束没有分解前提下的支配权、占有权和收益权。这是天经地义、毫无争议的。然而,这种权力并不可无限滥用。我们不仅要明确权责的一致,还要明确权力的有限。在任何产权制度下,完全不受限制的产权是不存在的。产权权力的行使总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比如,一些特殊领域的投资限制,涉足“黄、赌、毒、黑”领域的被法律所禁止等。
2.产权人利益要明确
在产权一元化却产权束没有分解的情况下,产权人的利益并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产权收益需分割情况下,利益明确的问题,就客观地摆上了议程。产权的所有人与产权的使用人,要通过契约等方式,要把产权利益各方应获得的利益事先明确下来,使各项权能执行主体在产权运营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获得的收益。
3.产权人责任要落实
有权无责和有责无权都不是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条件下应看到的现象。产权人权力和利益的明确,客观上已经产生用相应责任相互制衡的必要。权责明确中已明示责任应在明确之中。这里的责任既包括出资人的责任,也包括行使经营权的经营者的责任。
第二个层次的权责明确是就企业内部关系而言的,虽然企业的经营者不完全是甚至没有出资因而不是这个企业的出资人,但企业一旦成立而成为法人企业后,企业本身便获得了一定的独立地位,拥有包括着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投资者投资所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并可在市场中依法运作这些财产,对这些资产享有着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在破产时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