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枚皋 编辑
枚皋(公元前153年—?),字少孺,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汉赋大家枚乘庶子,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生年大约为吴、楚反后一年,即汉景帝四年,卒年不详,他的母亲是枚乘在梁国娶的小妾。
17岁时上书梁共王,被召为郎。后因罪亡命长安。汉武帝听说,请面试赋,拜为郎,曾使匈奴。后长期作武帝文学侍从。枚皋以文思敏捷著称,汉武帝有感令侍从作赋,枚皋总最先作好。班固说他“为文疾,受诏则成,故所赋者多。”枚皋是多产作家,所作之赋有名的就有120多篇。
全名:枚皋
字:少孺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
职业:文学家、汉赋作家
枚皋(公元前153年—?),字少孺,枚乘庶子,是有名的汉赋作家。当年枚乘从梁国重归故里时,枚皋的母亲不肯相随,于是枚乘留钱给枚皋,让他陪伴母亲。 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并且善于辞赋。十七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
三年后,枚皋因遭受谗言获罪,家室被没收,他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逢大赦,他就上书北阙。 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自陈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 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后来还派他出使匈奴。此时的枚皋可说是平步青云,但是他并不迷恋权势,苟合时尚;相反,史载他“不通经术”,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势下,就更加显得可贵了。
枚皋不同于当时一般文人之处还表现在他谈吐滑稽,不拘礼节,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调笑取乐,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便直言切谏。当汉武帝滥用人力物力,修建奢华的上林苑时,他就曾和东方朔一起上书反对。《汉书.艺文志》说枚皋有赋一百二十篇,确实是汉赋的一个多产作家,不过其成就比起枚乘来,自然逊色多了。今淮安河下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汉王朝立国之初,天下尚未安定,以刘邦为代表的统治者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刘邦曾明确表示不喜欢《诗》、《书》。陆贾首先指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出色的政论文启发并引导最高统治者总结前代王朝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同时,陆贾也运用赋抒发情志,为汉代文学创作揭开了序幕。
汉代初期的作家多具备陆贾那种精神、气质,他们集纵横家、文学家的品格于一身。他们的修养、素质对汉初文学风貌的形成影响至深。同陆贾最为接近的作家当属贾谊,他是促进汉代文学繁荣期早日到来的最重要的作家。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不能像战国诸侯那样开疆拓土,于是,便向着经济、文化、享乐方面发展。此时的诸侯国,还有养士的遗风。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面。汉初的刘氏宗亲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氏子孙以文学见于历史记载者有多人。
枚皋故里
马迟枚速
枚皋自幼受父熏陶,爱好文学,善于辞赋。17岁上书梁王,被召为郎。西汉后元三年(前141年),遭谗害获罪,只身逃往长安。汉武帝得知枚皋是枚乘之子后,便召见他,让他作《平乐馆赋》,见他得到枚乘赋学真传,便拜他为郎中,随待左右,与司马相如、东方朔等平列。汉武帝每行幸、巡守、游历,必诏枚皋侍从,如有所感,即令其作赋。枚皋在长期奉制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腔急才,速度快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司马相如,他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人以“马上文”称赞他。
《西京杂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司马相如字长卿),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曰(扬雄字子云):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卑贱之命
枚皋字少孺,枚乘的庶子,生于梁,生年大约为吴、楚反后一年,即汉景帝四年,卒年不详,他的母亲是枚乘在梁时所娶小妾。乘东归,小妾不肯同行,乃分给他钱数千,与母留居梁。年十七,(约公元前一三七年)上书梁共王,(孝王子,即没于是年)得召为郎。后因得罪家室没入官,皋就逃长安。遇赦,上书自称枚乘子。武帝得之,大喜,拜为郎。枚皋所作辞赋,都出以俳优嫚戏的态度,与东方朔同以滑稽得武帝欢。所以武帝虽加恩遇总肯给以高官厚爵,而只似优伶般养他们。
他的著作很多,可分为二类:一是虽诙谐,还可以读的,有百二十篇,一是因其嫚戏而,致不可以读,尚有数十篇他也自知他不该这样,所以他常说所作不及司马相如,但他天才高,作文速,和相如相反,故当时有“枚速马迟”的呼号。 枚皋以文思敏捷而著称。可以“倚马作露布”就是倚着军马写军事文告,一挥而就。淮阴人引以为豪的“马上文,胯下武”者,这“马上文”说的是枚皋,“胯下武”指的是韩信。
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同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金马,汉宫门名。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以俱负盛名著称,其中最早的还要数西汉的“二枚”──枚乘及其子枚皋,他俩都是著名的辞赋家。
枚乘故居座落在肖家湖畔。枚乘从小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写辞赋出了名,就离乡远游寻求生活的出路。不久,他来到了物阜丰的广陵,在吴王刘濞言中当了一名郎中(文学侍从)。枚乘不仅善于文辞,而且富有胆识,当他得知吴王刘濞酝酿反叛汉朝廷时,便及时上书劝阻,但刘濞不予理睬,他就毅然离吴投梁,被梁孝王刘武奉为上宾,为了维护统一,制止分裂,枚乘再一次上书谏阻吴王,但吴王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其他六个王国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结果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被汉景帝平定了下去。由于枚乘屡次上书,所以他善谏的声名大著,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但他不乐意担任地方官吏,觉得还是作赋论文自在,于是称病辞官,复回梁国。梁孝王刘武的宾客都善作赋,但以枚乘为最高。刘武死后,宾客尽散,枚乘回淮安老家居住。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就已仰慕枚乘的名声,待到即位以后,特地用“安车蒲轮”征召他到京城长安去,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结果病死在途中。《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其国的《七发》是他的代表作。
枚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