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知节 编辑
马知节(955年-1019年9月19日 ),字子元,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北宋初年名臣,江州防御使马全义之子。
幼年丧父,生活孤苦。宋太宗时,门荫入仕,起家供奉官,奉命于彭州、潭州监军,折节读书。 雍熙年间,出任博州监军,修治城池,修补战具,储积粮草,先后治理定远军、深州、庆州,升任西京作坊使,出知梓州。淳化四年(993年),讨伐王小波叛乱,授益州钤辖、益汉九州都巡检使,升内园使,又平定韩景祐部将刘旰作乱。先后出守登州、秦州、益州、延州、定州等地,累任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在枢密院时与枢密使王钦若不和,多次争吵,又反对兴作符瑞。后被外放为颍州防御使、潞州知州、天雄军节度使,再度入朝授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最后任彰德军留后、贝州知州兼部署。 天禧三年(1019年),马知节在任上病逝,时年六十五,获赠侍中,谥号“正惠”。著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全宋文》辑录有其作品。
马知节为人刚直不阿,治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
本名:马知节
别名:马正惠、马子元
字:子元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955年
逝世日期:1019年9月19日
主要作品:《枯梅》《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
官职:彰德军留后、知贝州兼部署
追赠:侍中
谥号:正惠
籍贯:幽州蓟县
将家孤子
马知节的父亲马全义,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将领,累官江州防御使。在马知节八岁时,马全义便因病逝世,年仅三十八岁。因此,马知节自幼孤苦,到宋太宗在位时,因父亲的恩荫被补授为供奉官,并被赐名为知节。
崭露头角
马知节十八岁时,奉命于彭州监兵,因严厉监视众兵,大家像敬畏老将那样敬畏他。后又监潭州兵,当时何承矩任守臣,以文雅整饬吏治。马知节仰慕何承矩的处事,因而开始折节读书。
宋太宗雍熙年间,马知节出任博州监军。雍熙三年(986年),辽军大举入侵,于君子馆之战中击败宋军。在此之前,马知节修缮城池、完补战具,储积粮草,当地官民认为他多此一举。不久,辽军果然到来,因为宋朝有准备,避开而去。
抚治地方
其后移知定远军。朝廷议论调发河南十三州的百姓运输粮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刚好到定远军商议事情,马知节说:“军少粟多,除去腐烂的粟米,还可得到十分之六七。”樊知古同意,果然获得粟米五十万斛,分发给各驻屯大军,于是省却了河南的工役。当时所部百姓入保躲避敌人,士兵有盗窃妇女首饰的,护军只是将其鞭笞遣走。马知节说:“百姓躲避外患而来,反而遭受内寇之祸,这样可以宽恕,那么何以整肃下面呢?”即刻将其处死。改知深、庆二州,升任西京作坊使。
不久,马知节迁知梓州。淳化四年(993年),青城农民王小波、李顺等发动叛乱,太宗命马知节与宦官王继恩共同讨伐。王继恩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厌恶马知节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彭州,交给他三百名弱卒,将彭州守卒全都召回成都。马知节屡次请求增加兵员,没有得到同意。李顺以十多万人攻打彭州,马知节力战,从清晨到黄昏,士兵大多死亡,他感慨地叹息说:“死于贼人手里,不是勇士。”就横拿着长矛突围而出,将近天亮,援兵来到,又呐喊入城,贼人于是溃退离去。太宗听说后感叹地说:“贼众我寡,马知节不容易抵挡。”授任益州钤辖,加封益、汉九州都巡检使,升内园使。恰逢韩景祐部将刘旰胁迫官兵作乱,接连攻占州县,人数超过二千。知节率领三百军队,追到蜀州,与之战斗,刘旰逃往邛州。马知节说:“贼人攻破邛州,必定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休息后再战,官军虽然是贼人的两倍,追击它也劳累,不如趁其困敝加紧攻击,这样必然击破它。”于是出发。官军在方井镇停留,与刘旰遭遇,杀得贼人无人幸存。
咸平(998年-1003年)初年,掌领登州刺史,又知秦州。秦州曾经以羌人酋长支属二十多人为人质,超过二十四年。马知节说:“羌人也是人,难道不想回家?”将其全部遣回。羌人感激,一直到最后,不再进犯边塞。当时秦州有银矿,年代久远矿物竭尽,但税额没有废除,负责的官吏破产,不足以偿还这笔税额。马知节请求朝廷免除税额,三上奏章,才得到允许。
咸平四年(1001年)十月,马知节升任西上閤门使、知益州兼本路转运使 。自从乾德年间以后,每年漕运蜀州物资,动辄超过万计。当时征籍富民来负责船运,因漕船沉没而破产的人很多。马知节请求代督漕运以便察看实地而考核漕事,从此蜀人赖以免去祸患。
其后,马知节移知延州兼鄜延驻泊部署。边敌将到,正好是元宵节,就命令张灯启关,接连几晚宴饮欢乐,敌人不能探知底细,就退去。恰逢知镇州程德玄政事弛废,宋真宗遂调马知节接任。朝廷诏令调发澶、魏六州粮食输往定武,当时军队交战于边境上,马知节说:“粮食到来,这是资助盗窃。”只令在船车所到地方收取,敌人无所得而逃走。
真宗在澶渊时,大将王超拥重兵屯驻真定,逗留不前。马知节移文书谴责,王超才出兵,还是以中渡无桥为借口。马知节预先准备渡河的材料,一晚而完成,王超只得率军前进。
慷慨立朝
景德(1004年-1007年)年中,移知定州。不久,被授为东上閤门使、枢密都承旨,升任签书枢密院事。
“澶渊之盟”签订后,天下平安无事,大臣言符瑞吉祥之事,但马知节每每不以为然,他曾经说:“天下虽然安定,但不可以忘战去兵。”自己陈述年纪未衰,五七年间还可以被使唤,如果边地有警,愿意参预行动,只要得到副都部署名及几匹良马、一队轻便部队就足够了。真宗表示肯定,因而命令制造钢铁锁子甲赐给他。
后进官宣徽北院使,加兼枢密副使。马知节厌恶枢密使王钦若的为人,遇事敢于直言,从未屈服。每次在朝廷议事,得知王钦若不公正,就当面辱骂他。当时王钦若受真宗的宠爱正盛,马知节更加不肯屈节讨好。
病卒任上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马知节被外放为颍州防御使、知潞州。
天禧(1017年-1021年)初年,移知天雄军,再召入朝,授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他因病请求真宗罢免自己,被任命为彰德军留后、知贝州兼部署。将要赴任,真宗怜悯他瘦弱患病,只命他返回安居。当时上党、大名的百姓已争相来迎接请见。
病逝官任
天禧三年(1019年)八月壬寅日(9月19日),马知节去世,终年六十五岁。临终时,他让家人推辞诏葬。真宗闻讯后,痛切哀悼,追赠其为侍中,谥号“正惠”;加倍赐予助丧的财物,授其子孙四人为官。
政治
此外,他的管治才能也值得重视:
马知节十八岁时,任彭州兵马监押,严格治理,“众惮之如老将”。
知秦州时,州内有羌酋支属二十多人,当了超过二十年人质。马知节将这些人遣回他们的家乡,羌人感激,便没骚扰宋朝边塞。秦州有银矿,采发多年,矿产减少,但课额如旧,逼得主吏破产,才能抵偿不足的数目。马知节上奏朝廷,要求免除课额。
军事
马知节出身将门,是一位有见地的良将,曾长期在西陲和河北前线御敌,颇有战功。其军事活动如下:
君子馆之战后,时任博州监军马知节预料辽军会继续进攻,于是未雨绸缪,“完城缮甲,储积刍粟”。辽军到达博州,见宋军有备而战,便决定退兵。
李顺起义时,马知节被宦官王继恩陷害,仅率三百士卒守彭州,在抵御起义军优势兵力不成后突围,与援军夺回该城。后更在蜀州击败刘旰部叛军。
马知节还关注国防建设。他在出任签书枢密院事后,面对议和后粉饰太平、轻视武备的局面,多次在各种场合呼吁:“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但却长期遭到主政集团的冷遇,无法作为。
范仲淹:“昔王文正公,居宰辅仅二十年,未尝见爱恶之心,天下谓之大雅。寇莱公当国,真宗有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枢密扶风马公,慷慨立朝,有犯无隐,天下谓之至直。此三君子者,一代之伟人也。”
曾巩:“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居,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
王安石:
公少忼慨,以武力智谋自喜,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必一时豪杰。有集二十卷,其文长于议谕。自始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尝有所顾惮。王冀公、丁晋公用事,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真宗初或甚忤,然终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称其正直。
在浚西南,谁封谁树?有宋正惠,马公之墓。公当太宗、真宗之时,暨暨谔谔,谋行计施。以羸击强,以少捕众,以贱抗贵,维公之勇。虽贵虽众,虽强必克,维公之敏,亦维公直。帝曰:“直哉,汝予良弼。见国而已,不知家室。内朝十年,典掌机密。暨予一心,纲纪庶物。元功宗谋,莫汝敢匹。”公曰:“孤臣,敢旷于荣?谗说不用,是维帝明。”士或困穷,莫知其有。既荣以位,正或见丑。公于可愿,两得其尤。不讫大耄,天为不谋。德歉于年,孰云耉老?有赉后世,公为寿考。刻趺篆首,作此铭诗。陈之隧道,永矣其诒。
苏辙:“马公子元,临事敢为,立朝敢言。以将家子,得读书之助,作诗盖其余事耳。早知成都,以抑强扶弱,为蜀人所喜。然酷嗜图画,能第其高下。”
吴曾:“真宗朝,签书枢密院马公知节,武人,方直任诚。”
李焘:“知节习兵事,以方略自任。颇涉文艺,每应诏亦为诗咏。所与游接,必一时名士。为治专务抑豪强,恤孤弱。性刚直,敢言无避,未尝少自卑屈。求之武人,盖鲜俪云。”
吕中:“尝究观国朝自天禧以前,一夔一契之谣未兴也,大范小范之名未出也,四贤一不肖之诗未作也,君子小人之党未分也,而张咏、孔道辅、马知节之徒,自足以养成天下之气节。”
张光祖:“马正惠公知节,自始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尝有所顾惮。”
脱脱等:
知节将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厚,必一时豪杰,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故闻其风者,亦知其为正直云。
若知节生将家,喜读书,立朝争事,以刚正称天下,其邦之司直欤。
老农指瑕
主词条:老农指瑕
马知节曾珍藏唐人戴嵩的名画《斗牛图》,空闲时就在大厅前把画铺开晒太阳。有个农民看后便偷笑,马知节感到奇怪,就询问他原因。农夫回答说:“我虽然不懂画,但对真牛很了解。在它们相斗的时候,把尾巴夹在大腿间,即使是极有力气的壮汉也比不过它们。这画中的牛翘起了它的尾巴,就不像是牛了。”马知节为之叹服。
慷慨正直
马知节平生为人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能喜好读书,以儒生为宾客朋友,所有与他交好的,必定是一时豪杰,议论事情正直从不有所顾忌,因此听闻他的气节的人,也知道马知节为人正直。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父亲 | 马全义 | 官至龙捷左厢都校、江州防御使。后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
原配 | 丁氏 | 封郡君。 |
继室 | 沈氏 | 封郡夫人。 |
长子 | 马洵美 | 官至西京作坊使、英州刺史。 |
次子 | 马之美 | 官至内殿承制、閤门祗候。 |
孙子 | 马庆宗 | 曾任右班殿直。 |
马庆崇 | 曾出知恩州。 | |
注:据王安石所撰《检校太尉赠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载,马知节有孙儿十六人,除本表所列二人,其余十四人生平皆不详。 |
表格参考资料:
马知节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史称其文“长于议谕” 。《全宋诗》录有其诗《枯梅》、《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全宋文》亦录有文。
《临川集·检校太尉赠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
《隆平集·卷十·枢密》
《东都事略·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六》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三十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