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镇 编辑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辖镇

石鼓镇石鼓镇

石鼓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处渭滨区南部,东邻马营镇,西接神农镇,北临渭河与金台区东风路街道相望,南连太白县靖口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6千米 ,区域总面积111.99平方千米 。

石鼓镇境内名胜古迹有石鼓山、天台山等。出土了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首 ,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国宝石鼓 。石鼓上刻凿的文字是“史籀之迹”,是“石刻之祖”。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石鼓镇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鼓镇常住人口为20743人。 2011年,石鼓镇农业总产值534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石鼓镇

行政区划代码:610302101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

地理位置:渭滨区南部

面积:111.99 km²

下辖地区: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石坝河街道43号

电话区号:0917

邮政编码:721000

气候条件: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074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鼓镇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石鼓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车牌代码:陕C

历史沿革

编辑

名称来历因境内有石鼓山而得名。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部分村归鸡峰乡。

1949年,境域称宝鸡县神农区,辖李家槽、孙家庄等4个(小)乡。同年3月,撤区并乡后,成立石坝河乡。

1958年9月,石坝河乡与鸡峰乡合并,成立卫星公社。

1959年,改称益门(大)公社石坝河管理区。

1961年9月,更名石坝河公社。

1964年3月,划归宝鸡县管辖,曾先后改称李家河公社、“五一”公社。

1970年11月,划归宝鸡市郊区;同年12月,改名石坝河公社。

1971年12月,划归宝鸡市渭滨区管辖。

1984年5月,改社为乡,辖19生产大队。

1998年8月,撤乡设石鼓镇。

电子地图电子地图

地形图地形图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末,石鼓镇辖石坝河、庙沟、沙家湾、石嘴头、李家槽、张家沟、陈家堡、甘沟、党家、高家河、窑院、刘家、相家庄、赵家庄、王家河、孙家庄、中岩山17个行政村;下设9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石鼓镇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石坝河街道43号。

石鼓镇

石鼓镇区划详情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302101001

122

石咀头社区

610302101002

220

张家沟社区

610302101003

121

赵家庄社区

610302101200

121

石坝河村

610302101202

220

茵香河村

610302101203

122

李家槽村

610302101205

220

龙凤山村

610302101207

220

龙山河村

610302101209

220

孙家庄村

610302101212

220

王家河村

610302101214

122

相家庄村

610302101215

122

刘家村

610302101216

122

党家村

610302101219

220

中岩山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石鼓镇地处渭滨区南部,东邻马营镇,西接神农镇,北临渭河与金台区东风路街道相望,南连太白县靖口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6千米,区域总面积111.99平方千米 。距渭滨区政府2.5千米。

石鼓镇

地形地貌

石鼓镇地处渭河以南,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形自北向南,呈川道、丘陵区和浅山区的阶梯分布,海拔560—1200米。

气候特征

石鼓镇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冷热干湿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2.9℃,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石鼓镇境内主要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茵香河、石坝河、瓦峪河、龙沙河等。境内最大河流茵香河,从张家沟村至石嘴头村流经境内的庙沟村、沙家湾村等,境内流长16.3千米,流域面积20.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42立方米/秒。

茵香河茵香河

人口

编辑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辖区总人口238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71人,城镇化率38%。另有流动人口71人。总人口中,男性12560人,占52.62%;女性11311人,占47.38%;14岁以下3638人,占15.24%;15—64岁18640人,占78.09%;65岁以上1593人,占6.67%。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3856人,占99.94%。2011年,石鼓镇人口出生率10.07‰,人口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5.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9.5人。

2018年,石鼓镇户籍人口18635人 。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石鼓镇财政收入310.7万元,财政支出总额315.3万元,人均存储84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37元。

2018年,石鼓镇有工业企业152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石鼓镇耕地面积2.0万亩,林地面积7.0万亩。2011年,石鼓镇农业总产值5345万元,比上年增长9.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02%。

陕西省石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陕西省石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石鼓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石鼓镇粮食生产4549吨,其中小麦3123吨、玉米1243吨。

石鼓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石鼓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07亩,产量235吨;蔬菜种植面积2876亩,产量5793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白菜、白萝卜等,其中大白菜1348吨,白萝卜548吨、黄瓜1235吨、西红柿1231吨。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累计造林12000亩,其中防护林6800亩,经济林5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5万株,林木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量6.8万立方米。2011年,石鼓镇水果种植面积3971亩,产量5312吨,主要品种有桃、猕猴桃、苹果、梨,其中桃4731吨,猕猴桃277吨,苹果1050吨,梨76吨。

石鼓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石鼓镇生猪饲养量10836头,年末存栏5760头;羊饲养量1429只,年末存栏631只,牛饲养量476头,年末存栏374头;家禽饲养量9.2万羽,上市家禽5.7万羽。2011年,石鼓镇生产肉类541吨,其中猪肉406吨,牛肉15吨,羊肉12吨,禽肉108吨;禽蛋128吨,鲜奶129吨;畜牧业总产值11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

石鼓镇渔业以鱼类为主。2011年,石鼓镇鱼塘养殖面积20亩,水产品总产量1吨,渔业总产值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02%。2011年,石鼓镇大型农业机械32台(辆)。

第二产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4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商业网点105个,从业人员4326人。2011年,石鼓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98%;征订报纸1600份、期刊1200万册,业务收入3.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090户,移动电话用户10023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79万元。

交通运输

编辑

石鼓镇境内县乡(镇)级公路7条,总长28千米。

石鼓园西路石鼓园西路

石鼓园西路石鼓园西路

火炬路火炬路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有技能人才1.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96万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有小学5所,在校生1434人,专任教师1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中心幼儿园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中心幼儿园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有民间文化艺术团体2个;电影公司1个,年放映190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45平方米,藏书950余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36平方米;文化从业人员170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46%。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电视入户率71%。安装“村村通”电视设备1696套,电视信号覆盖全境。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有体育场地17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2370余人,占常住人口的59%。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有乡村卫生机构17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43人,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石鼓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万人次,出院病人0.043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375人,参合率100%。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卫生院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卫生院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7户,531人,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临时救济183人次,支出7万元,比上年增长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万元;社会福利费11万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服务单位1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651人,参保率80%,60岁以上享受养老保险待遇2077人。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镇区铺设干线水管115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石鼓镇镇区拥有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71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95%。

历史文化

编辑

石鼓镇原为石坝河乡,后因于该镇石嘴头发现大量石鼓文而更名。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无具体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在石鼓镇境内有秦岭著名山峰鸡峰山。鸡峰山景区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天台山主峰景区的东北方,宝鸡市区的东南方,距市区10余千米,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或称“鸡山”。宝鸡地名即于此。宝鸡原称“陈仓”。相传春秋时,秦文公在此狩猎,获雌鸡,后飞至山上化为石鸡,立祠祀为“陈宝”。“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到秦穆公时果得霸业。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10余里,皇帝以为这是瑞祥之兆,便下诏改陈仓为“宝鸡”。所以宝鸡的名称也是源于此。

石鼓山墓地

石鼓山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300米。根据墓葬聚散程度,整个墓地可划分为北区和西南区,呈现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

墓向分南北向和东西向,多数墓室口小底大,墓底多有熟土二层台,个别为生土二层台;中型墓还有数量不等的壁龛。木质葬具,或一棺、或一椁一棺、或一椁两棺。葬式可辨者均为仰身直肢,墓主头朝地势较高的方位,即朝向台地中脊。小型墓大多于头端二层台上随葬一、两件陶器,或单鬲、单罐、或1鬲1罐,少见青铜器。随葬陶鬲以高领袋足鬲为主。石鼓山墓地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铸工精湛,装饰绮丽,也不乏形制新颖、造型异特之器,或属罕见器或首出,皆弥足珍贵。如禁、簠、四耳簋、圆腹簋、方座簋、牺尊等都极具特色。其中,簠近长方形,侈口,斜壁,长方形圈足。壁饰竖向瓦楞纹及夔龙纹。两端有耳,一侧系铃。盖身形态近同。是考古发现的此类器中第一件西周早期器。牺尊,似鹿,有爪有翼,体饰云雷纹衬底浅浮雕的龙纹母题纹样,形态逼真。更重要的是,青铜器上发现了包括户、亞羌、父丁、史母庚等26组铭文及符号。总体而言,这批铜器具有商器的一些因素,但又有差异。从组合上看,相对于商墓而言,少酒器而食器突出,体现出一种重食轻酒的文化特色。

2019年10月7日,石鼓山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编辑

中华石鼓园

中华石鼓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 ,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中华石鼓园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鼓阁是中华石鼓园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之一,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鸟瞰市貌,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石鼓阁建成后,对弘扬石鼓文化,完善宝鸡周秦文化体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已更名为国家青铜器博物院,它是中华石鼓园内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惟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包含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在内的1500多件青铜器珍品将免费与游人见面。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出土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晚清四大国宝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落成,将使陕西形成“东有兵马俑,西有青铜器”的旅游新格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中华石鼓园内,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展厅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1500多件各时期在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从不同角度诠释宝鸡灿烂的历史和青铜器文化。

中华石鼓园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石鼓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下一篇 高家镇

上一篇 马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