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庄镇 编辑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下辖镇

祝家庄镇祝家庄镇

祝家庄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地处岐山县东北部,东与京当镇接壤,东南与青化镇毗邻,南连益店镇,西与蒲村镇相连,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千米,总面积66平方千米。

祝家庄镇南部为周原遗址所在地,岐阳村有周三王庙、周太王陵。岐阳村东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岐阳村北有汉、唐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子头有仰韶文化遗址和周代墓葬。流龙嘴有龙山文化和西周文化遗址。

截至2014年10月,祝家庄镇下辖8个行政村 。2011年,祝家庄镇总人口22585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5亿元。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镇,并入京当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祝家庄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地理位置:岐山县东北部

面积:66 km²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小强

电话区号:0917

邮政区码: 722403

车牌代码:陕C

人口:22585人(201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因相传此地原为祝姓人家居住而得名。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岐阳乡。

1949年10月,设周原区小强乡、西庄乡和岐阳区岐阳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没立祝家庄乡,辖49个村。

1958年12月,更名为岐阳、杜城管理区,隶属凤翔县。

1961年9月,复隶属岐山县,设祝家庄公社,辖9个生产大队、86个(包括1个直属)生产队。

1967年1月,更名为红旗公社。

1969年12月,恢复原名。

1984年5月,改设乡,辖9个行政村,下设79个村民小组,有1个直属自然村。

2005年9月,曹家沟村并入西庄村,辖8个行政村。

1997年8月,撤乡设镇。

2011年,祝家庄镇辖8个行政村,下设57个村民小组。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镇,并入京当镇。

祝家庄镇电子地图祝家庄镇电子地图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辖小强、驸马庄、范家营、戢武、岐阳、杜城、西庄、宫里8个行政村;下设5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4年10月,祝家庄镇下辖8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小强村。

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610323105200

121

小强村

610323105201

220

附马庄村

610323105202

220

范家营村

610323105203

220

岐阳村

610323105204

220

宫里村

610323105205

220

杜城村

610323105206

220

西庄村

610323105207

220

戢武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祝家庄镇地处岐山县东北部,东与京当镇接壤,东南与青化镇毗邻,南连益店镇,西与蒲村镇相连,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千米,总面积66平方千米。距岐山县城20千米。

岐山县祝家庄镇财政所

地形地貌

祝家庄镇地处千山余脉南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山峦起伏,中部为半山坡地带,南部为平原。境内最高峰箭括岭位于北部山区,海拔1549米;最低点岐阳河床位于岐阳村,海拔663米。

水系水文

祝家庄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苜蓿河、岐阳河等境内最大河流为苜蓿河,境内流长4千水,流域面积4.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05立方米/秒。

人口

编辑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辖区总人口2258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0人,城镇化率3.5%。总人口中,男性11380人,占50.38%;女性11205人,占49.62%;18岁以下4354人,占19.2%;18—35岁5640人,占25%;35—60岁6414人,占28.4%;60岁以上6177人,占27.4%。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2580人,占99.99%。2011年,祝家庄镇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2.2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祝家庄镇财政总收入86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0万元,增值税86万元,企业所得税150万元,个人所得税5万元。

2011年,祝家庄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77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祝家庄镇耕地面积32989亩,人均1.5亩;林地面积0.6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372万元,2011年达到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祝家庄镇粮食生产16000吨,人均699千克。其中小麦10300吨,玉米47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西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奶牛、家禽为主。2011年,祝家庄镇生猪饲养量10万头,年末出栏6万头;奶牛饲养量2100头;年末出栏450头;家禽饲养量7万羽,上市家禽5.1万羽。2011年,祝家庄镇生产肉类5360吨,其中猪肉4800吨;禽蛋800吨,鲜奶10000吨;畜牧业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7%。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累计造林0.32万亩,林木覆盖率30%。2011年,祝家庄镇苹果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10000吨。2011年,祝家庄镇大型农业机械775台;名优特农产品有辣椒、苹果等。

第二产业

祝家庄镇是岐山县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水泥制品、轧钢生产、白灰、砖瓦、塑编化工、运输流通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建材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08万元,2011年达到7.3亿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8%。2011年,祝家庄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4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县级工业园区1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商业网点250个,职工310人。2011年,祝家庄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亿元。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00万元。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邮政所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900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8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600件,业务收入11万元。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000户;移动电话用户3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0%。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8.9万元。

交通运输

编辑

祝家庄镇境内关中公路环线、岐(山)青(化)、眉(县)麟(游)公路纵横过境。2008年建成祝家庄客运站,日均发送客车50辆,日客运量2000人次。有县乡(镇)级公路5条,总长37千米。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1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37米。

祝家庄镇地形图祝家庄镇地形图

社会事业

编辑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有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8个,各类图书室12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藏书4万余册。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有线电视用户237户,安装“村村通”卫星广播电视2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5所,在校生608人,专任教师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4人,专任教师8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祝家庄镇教育经费达983.64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有技能人才140人,农村实用人才17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病床60多张,固定资产总值25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36人。2011年,祝家庄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6.5万人次,出院病人36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体育场地7个。体育社团1个。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社会保障

2011年,祝家庄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7户,人数1187人,支出170.9万元,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支出2.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人,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3%。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7.5千米,生产能力320吨/日,年工业用水2万吨、生活用水11.63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5%,年人均生活用水7.2吨;排水管道0.5千米。

截至2011年末,祝家庄镇镇区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个,主变压器3台,总容量1.2兆伏安。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09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8%,供电可靠率100%。

历史人文

编辑

祝家庄镇是周文化发祥地之一,由西周奠基到强盛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发生在这里。周原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内岐阳曾是盛唐两次建县遗址,现存西周太王陵、三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祝家庄镇历史悠久,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盛唐贞观、永徽年间曾两次在镇内岐阳村设县立郡。《诗经·鲁颂·闷宫》篇曰:“后稷之孙,实为太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相传中国历史上周王朝的肇室奠基古公亶父一一周太王由邠(今彬县)迁濒岐定居岐下的周原后,曾在岐阳居住。后来世人为了纪念太王、王季、文王在这里所建树的历史功业而修造了三王庙和太王陵。历史沿延,世时变迁,周邑后人纪念垂悼历史名人从未间断。作为西周王朝都邑所在地,全镇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岐阳村现存三王庙、周太王陵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祝家庄镇

下一篇 夏都

上一篇 周太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