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神 编辑
在古代神话世界中,武神是跟战争有关的神祇,能保佑战争得胜,他们中间有的是武力高强且法力无边的战神,个个都身怀绝技神通广大,与敌人比武斗法,主要负责战斗,打仗杀敌、统领兵权、镇守阵地,且具有斩妖除魔的神兵利器和法宝。每一个拥有神话故事的国家都有武神信仰的存在。
中国神话中的:蚩尤、西王母、九天玄女、刑天、应龙、祝融、共工、后土、大羿、吕尚、太白金星、天一神、东皇太一、白虎。
道教神话中的:斗姆元君、勾陈大帝、玄天上帝、妙乐天尊、雷祖、天蓬元帅、赵公明、贪狼星、武曲星、破军星、七杀星、月孛星、王灵官、华光大帝、关圣帝君、岳圣帝君。
佛教神话中的:摩利支天、不动明王、爱染明王、毗沙门天、韦驮天、哪吒、金吒。
日本神话中的:素盏呜尊、八幡神、妙见天、坂上田村麻吕、平将门、楠木正成、源义经、服部半藏正成、宫本武藏。
印度神话的:因陀罗、杜尔迦、室建陀、大黑天、罗睺。
希腊神话中的:宙斯、雅典娜、阿瑞斯、厄倪俄、阿尔忒弥斯。
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密涅瓦、玛尔斯、贝罗娜。
北欧神话中的:奥丁、索尔、提尔。
基督教神话中的:路西法、米迦勒、加百列。
阿兹提克神话的:威齐洛波契特里。
这些人都被世界各民族的人类帝王,尊为武神。
中文名:武神
外文名:God of War
登场作品:神话传说
兵主蚩尤
蚩尤又名赤优。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武神,斥之者以为祸首。蚩尤部落于涿鹿之战中败于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部落族人四散。
西王金母
西王母,司天之厉的武神,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金母、王母娘娘、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刑杀、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在汉族神话中,王母有时也被认为是创世神。西王母的起源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祖先神化。
许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另称九天玄姆、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或九天娘娘为地理师的法主、祖师,传下奇门、堪舆、道术、兵法...,为法力高强之神。因制香业奉为守护神,九天玄女亦尊称为香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女神,后经道教增奉为先天女仙。在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中有人供奉。截至2015年8月台湾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湾寺庙中共有44间主祭寺庙 ,其中以苗栗县狮潭乡仙山协灵宫供奉九天玄女娘娘最为知名。
学者孙绍先认为玄女乃是中国上古天神,起源于古人对天的崇拜,亦与对女性的生殖崇拜有关。“玄女”之“‘玄’,本义为天色,《易.坤卦》有‘天玄而地黄’之语,《康熙字典》解‘玄’为天色;《说文》释‘玄’为‘幽远’,当是‘玄’字的第一引申义。故‘玄女’即是‘天女神’之意。”
《中华道教宝典》中描述九天玄女“道教神名。又称元女、九天娘娘。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成为其神系中地位仅次于西王母的女天神。据《云笈七签》记载,九天玄女原是圣母元君弟子,黄帝之师。……在民间传说中,九天玄女经常是以救助危难、谙熟兵法、替天行道的女仙形象出现。”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纪载“九天玄女乃先天真仙”。
轩辕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巨人刑天
刑天,又称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位。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当中记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龙神应龙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另有学者推测应龙以庚辰为名;本居于天,曾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应龙于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为云雨雷霆、沟渎河川之神,亦是天龙之神,天神太一之妃,号曰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
火神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广东一带亦有尊为南海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 高辛氏火正之官,祝融在古代神话中,不光能传播火种,还经常带兵打仗,驰骋沙场,而古时火正之官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因此祝融又是武神。
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不高兴。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始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工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不知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有人说共工的对手是帝颛顼。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传说后来吴回的后代分成八姓,分别是曹姓、彭姓、秃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及芈姓,为祝融八姓。
水神共工
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凶。
社神后土
后土,在中国传统神话中是一位女性神祇,其配食神则为大禹、炎帝后裔水神共工的第四个儿子句龙等,也是一位能平定九州的武神,被后世尊为社神。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炎帝的妻子......生下炎居......共工生后土,后土生下噎呜,噎呜生年十二。《大荒北经》:“后土生下信,信生下夸父。” 《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四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孔颖达疏注解:“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礼以为社者,是共工后世之子孙,为后土之官。后,君也,为君而掌土,能治九州,五土之神,故祀以为配社之神。”
总之,凡是有功德及恩惠于天下的人,死后均在被祭祀之列,同时根据其才能、专长配以相应的职权及管辖范围,共工之子平定九州,巩固疆域,有定边御毅的才略,故为配社之神。自此,地抵有了“后土”这一固定的称谓,也有了专门的人格配飨神,并完成了自然神向人格神的转化过程。
道教神话体系吸收了中国传统神话的大地之母后土,又称後土。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育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箭神大羿
大羿(yi):本称“羿”、“司羿”、“后羿”,帝尧时期的射师,嫦娥的丈夫,被帝尧封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他善于射箭,曾经帮助帝尧射下九日,匡扶天下。人们尊称他为“羿、大羿”。
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射日英雄,后娶嫦娥为天后,据说大羿与嫦娥是中国帝尧时期人物。盖世英雄大羿先后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天下风调雨顺;他又杀死众多吃人的猛禽恶兽,使百姓终能安居乐业。
大羿帝尧时期人物,妻子为嫦娥,射日英雄。与后羿为不同两个人,后羿是夏太康时期人物,和射日没有关系。
武祖吕尚
吕尚,姜姓,吕氏,名尚,一说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也称“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吕望”、“尚父”、“师尚父”。
唐朝初期到明朝初期的武庙,因吕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为武圣或兵主。殷商末年东海(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周文王拜姜尚为师。周文王曾对吕尚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称吕尚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吕尚为师,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商军于牧野。
《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因辅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吕尚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十六国时期,吕光以姜尚为祖先,加上庙号始祖。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在中国汉代神话中是美少年白帝子,在《史记正义》中记载:“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像也。”
先秦时期,阴阳家认为太白金星是武神,掌管战争之事,只要金星在特殊时间、区域出现,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政府变异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唐代玄武门之变前,太史令傅奕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后,还不忘此事。
在唐代佛教神话中金星是持乐器的音乐女神。在道教神话体系中金星是年老的男性,也只是玉帝的信使,民众认知的太白星君是个慈祥而富有智谋与口才的老者,并非是天文神话中阴阳家所认为的武神。《西游记》与道教神话故事中常常担任玉皇大帝的钦差大臣。唐朝诗仙李白因为其母孕时曾梦太白金星,故认为其子为太白星君化身,取名白,表字太白。
在道教还有一个传说,太白金星是五星君之一,全称“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气。”姓皓(浩)空,名德摽(寥凌)字振寻,夫人名{焱风}英,字灵恩,居素明宫或皓灵宫。“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将军肃杀之威。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皓鹤白霞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金银钢铁玉石,兔牛马牲豕鼠虫,石人石马之事。”“西方太白(星)主义,生庚辛,化金石,司秋令宰带角无角千种胎生之兽,凡历一岁纬一周天。”
天帝天一
天一神,世称天一,又称青龙、太阴,乃天帝之神,又是主掌战斗的战神、武神。《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张守节正义:“天一一星,疆阊阖外,天帝之神,主战斗,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 《晋书·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人吉凶者也。”
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是《九歌》体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东皇太一是楚地最高神,与秦汉时期的太一神、泰皇有关。《文选》认为东皇太一即太一(汉朝祭祀的最高神)。孙常叙先生在《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中认为“其神为岁星,(东皇太一)乃是一个战神、武神”。
凶神白虎
白虎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庚辛与秋季,四象合于五行,《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主杀伐、军兵,色白,名称白虎。
斗姆元君
斗姆元君(又写作斗母、斗姥)是中国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众星之母,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及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等北斗众星(天罡七星)之母,是威武正义之武神。其全称是:九天雷祖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全尊圣德天后圆明道母天尊摩利支天大圣。。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现得很晚,但地位却很高。她的尊号则有“斗姆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圣德天后”、“中天梵气斗姆元君”以及全称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等。在《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则给斗姆元君加上了“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这样一个称号,将其地位上抬,索性与西王母混为一谈。
勾陈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又作西方太极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勾陈大帝是斗姆元君的长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奉玉皇上帝敕命,执掌天地人三才,主管人世间的众生,与一切兵戎、战争之事,故亦是武神。《晋书·天文志》:“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先刂(xìn)。”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本名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大帝。全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开天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北极荡魔天尊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武神、战神,明朝公家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北帝据说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护持武运及延年益寿的神力,故颇受拥戴。而康元帅与赵元帅玄坛真君同为玄天上帝之护法神。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见菩萨,亦作一手持剑,脚踏龟蛇(玄武)之像(有时只踏一大龟),与真武大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乐天尊
妙乐天尊,全称大惠静慈妙乐天尊,中国民间又称灵观大帝,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后期尊崇的一位正神。原是太上老君徒弟玄都大法师,后有功德,玉帝封妙乐天尊。天尊坐九色莲花宝座,垂十绝鹤盖!常在八景宫中紫光殿内说无极至真妙法。率手下众真将,辅正除邪辟瘟使、掌执火府火部使、主管南极天枢院、北极驱邪院文字、封山破洞正一灵官都大元帅,同北方真武大帝一起降伏天下妖魔,被勅封“五显灵观大帝”。
雷祖天尊
雷祖,又称雷祖天尊,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九天贞明大圣,简称九天雷祖天尊与九天雷祖大帝,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为南极长生大帝之化身。作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复杂的雷神组织,总部为神霄玉府,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都是雷尊手下,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听雷尊号令。
雷霆者,乃阴阳之枢机,号令万物之根本。故无有雷霆,则无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类也,是以出万类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杀之机也。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之爆发,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
雷声普化天尊所主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
天蓬元帅
天蓬元帅,天神名。话说远古时代,紫微大帝统御人、神、鬼三界(紫微大帝即北极星君),而其手下有一位生于周时的首席爱将姓卞名庄,被封为九神之首天蓬。后来因天蓬表现极佳,深得紫微大帝的信任,于是被提拔为为“天蓬元帅”,居四圣之首。故“天蓬”一名,为星宿神之称。
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尊号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或武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贪狼星
贪狼星,贪狼是中国民间信仰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也是主杀伐的武神,同时也是是智星、吉星,象征着强有力的统治管理。属水木,北斗第一星,化桃花煞,主祸福。配癸甲干,取象为伤官,司胆经,主欲望。 验证点:多言语,善表演,表情丰富。贪狼星化气曰桃花,主祸福。贪狼星与廉贞是一对对偶星,贪狼是正桃花主,廉贞是副桃花主,都是主理欲望、感情的敏感性星曜。
武曲星
武曲星,中国民间信仰之一。五行阴金,化气为财,为财帛宫主,成为财富之神,司掌财富、武勇。若入财帛宫,主财旺,必是理财高手。与天府星同坐则有寿。武曲星又是寡宿星。主孤寡,入六亲宫,易与该六亲无缘,容易陷和要不孤独寂寞之中。武曲星喜与六吉同宫,可增添其力量,武曲星也喜化禄、化权、化科星增其光辉,若与火星、化忌星、孤辰星、寡宿星同宫,则其性质变化很大,必须另行论断。
破军星
破军星,破军是中国民间信仰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属水,北斗第七星(一说为第一星,其余为:武曲,廉贞,文曲,禄存,巨门,贪狼),化气为耗,司夫妻、子女、奴仆。是军队中的敢死队、先锋队,冲锋陷阵,以争锋破坏为目的,但自身之危险性亦大,损兵折将,在所不免。且孤军深入,有接济不及之虑。破军化禄,则是后队补充接济,源源不绝,名之为“有根”。故破军有先破后立的意思。
七杀星
七杀星,古书称之为将星,属火、金,南斗第六星,乃将星,遇帝为权。在十四颗主星之中,个性最强,是一颗坚毅勇敢的星曜,象征「威勇」,化气为「将星」,主「肃杀」。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拥有刚烈偏激、逞强好胜、冒险犯难的特性。人生大好大坏,成败难论。七杀星南斗第六星,此星入命,重在自化,有制名偏官,有化为玉帛,命理学逢杀先论杀,论杀则在看七杀的强旺或衰弱,如果七杀旺而日主弱,此时就要先用制杀,以免七杀乘财运来攻害日主,若无制者,七杀不是命中的喜用神,此杀变成鬼,这时对日主是有威胁而无益处,暗藏风险,如抱虎而眠,随时会被它吞噬掉对生命健康最明显之妨害,幼时多灾多难,不夭则也必带疾延年,因此七杀也列入六凶之一。
月孛星
月孛星,月孛为星命家所说的十一曜之一,也是主灾乱的武神。太阴即月神,道教以月为夜明之神。道教称为月孛星君。占星学中的月孛(Lilith)是虚星, 月孛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远的点。占星学应用上,月孛代表本能的想法或欲望、潜在的性欲、宿命的缘分、宿命的影响等。
王灵官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民间信仰之一,道教的第一护法神。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王灵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王灵官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
华光大帝
华光大帝又称华光尊皇、华光菩萨、五显大帝、灵官马元帅、五显灵官、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马王、马神、水草大王、水草马明王等,姓马,名灵耀,是中国民间传说和道教中的神仙。三只眼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是火神的象征,也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中国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关圣帝君
关羽(160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人称“万人敌”(见《三国志‧魏书‧程昱传》:“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大爷、关爷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圣、关圣帝君,故也俗称为、关圣帝、关帝君、关帝爷、关帝、圣帝,圣帝君等而流传至今。道教尊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汉天尊等,中国佛教界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其中儒宗神教奉为五文昌之一而扶鸾信仰者则奉为恩主,故又称关帝为山西夫子、文衡圣帝。民间由于《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的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称其为关二爷、关二哥,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仍然经常出现祭拜关羽的情况。
岳圣帝君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圣帝君,岳飞的神号,全称“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庙法天尊岳圣帝君”。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明朝历代皇帝一直十分推崇岳飞的军事能力,明朝洪武年间,岳飞被封为“靖魔大帝”,明朝万历年间,岳飞被封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庙法天尊岳圣帝君”,后世尊称”岳圣帝君“。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二郎神
二郎神,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在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二郎神居于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有二郎神庙,清朝光绪帝以二郎能捍患而封赐二郎庙“安流利济”的扁额。《清实录光绪朝实录》 卷之一百五:“壬寅.以神灵捍患。颁四川灌县.....二郎庙扁额曰安流利济。”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Marīcīdevī),意为“光”、“阳焰”。摩利支在道教中,就是斗姆元君。据藏传佛教说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梵文"摩利支"(Marīcī)意为光明,所以在藏地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念其名号能速离灾厄,诵其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尤其受武士阶层崇拜供奉,在西藏、日本较有声望,可谓家喻户晓。
摩利支天具备隐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摩利支天在佛寺的造像为天女形象,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坐在金色的猪身上,周围还环绕着一群猪。
此外,据《陀罗尼集经》第十卷的记载,摩利支天像手拿着一把画着卐字相的扇子,对于卐的涵义以及历史历来在佛学界有很大的争议,佛学家们就卐字相而对摩利支天菩萨多了几分关注,也让这位伟大的菩萨永远存在芸芸众生的心目中。
大圣摩利支天,也有人依据梵语,翻译成摩利支提婆、摩里支天、末利支天。意思是指阳焰威光、也就是积光天焰的意思。在佛教中,他是一位能够自我隐形,同时为众生除灭障难,施予利益的女神!尊称他为摩利支天菩萨、大摩里支菩萨。
不动明王
不动尊菩萨,其名号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爱染明王
爱染明王音译为罗哦罗阇。略称爱染王。密教诸尊中,住于大爱欲与大贪染三昧之明王。法像代表“激烈的恩爱”,民间信仰爱染明王能保佑姻缘顺利,日本人尊之为战神、武神。
毗沙门天
多闻天王(梵语:वैश्रवण,转写Vaiśravaṇa;巴利语:Vessavaṇa),又名毗沙门天(亦作“毘沙门天”),是佛教的护法神,为夜叉与罗刹的领袖,居住四天王天,守卫梵天之门。为北方守护神、知识之神、财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武神,在日本大多写成“毘沙门天”。
婆罗门教中,多闻天王原出于印度神话中的俱毗罗神。俱毗罗神曾经苦行千年,才从他的祖父—创造之神梵天手中得到北方守护神的职位,因此得到了象征财富的飞天马车“普刹伯卡”,奠定了此后成为“守护与财富之神”的地位。故又名施财天。由于曾率领其夜叉众与毗湿奴打败魔王罗伐拿,从此被敬为武神、军神。
在中国唐朝,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军队之中,皆以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战国时代许多武将笃信佛教,也出现了著名的“毘沙门天降主”——越后的军神上杉谦信,自诩为毘沙门天的化身。他的军旗就有“毘”(“毗”之异体字)的字样
韦驮天
韦驮天(梵文:Skanda),全称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佛教的知名护法神,为执金刚神之一。韦驮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宝杵(降魔杵)的武士。统领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故也有人将韦驮天的形象,印在佛经与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韦驮天的护持。佛灭度后,相传有罗刹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抢回去供奉,多亏善于行走的韦驮奋力追夺回来。在密宗曼荼罗中他是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称“俱摩罗”(意译为“童子”)。日本禅宗将他奉为厨房和僧仿的守护神。在日本文化中将他奉为能除去小孩病魔的神,和速度快的象征在日本俗语中“韦陀天走”相当于中国的“神行太保”。
《悲华经》说:韦驮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驮菩萨成就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
韦驮天原为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神将之一。四大部洲中,北俱卢洲人不持佛法,而韦驮天曾亲受如来咐嘱,统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三洲护持佛法之事项,护祐僧侣、居士,故称“三洲感应”,号称“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哪吒
哪吒(汉语拼音: nézhā,注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为中国神话人物,有一说源于佛教护法神。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太子元帅、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尊称太子爷、三太子。哪吒的角色也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最早的传说可能源自于古印度或古波斯。
哪吒的记载最早起源于佛教,可能是来自于古印度或中亚波斯一带的神话。佛教中有称为那罗鸠婆(梵文:नालकुबेरNalakuvara)的神明,为毘沙门天之子 ,在其他经典又译为那吒矩钵罗、那吒俱伐罗等,随后被简化为那吒。那吒是毘沙门天王与吉祥天女的第三子,常随毘沙门天身边,为护法军神,也有传说认为他是毘沙门天之孙 。毘沙门天源自印度俱毗罗神,为梵天之孙,夜叉之王。
元代大都筑城时,按《周礼》四面应各有三道门,但大都北面独有二门,主要是采用那吒三头六臂两足的造型,这个造型可能来自印度5头3眼4手的大神湿婆。
至明代,道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哪吒为道教神明。小说《封神演义》与《西游记》基本上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故事为主,又加以发挥,之后哪吒广泛受到中国民间尊崇。
金吒
金吒,又称军吒、军吒利等。中国神话中的民俗神,也是道教佛教里的宗教神,唐朝时期也被宫廷供养 。
按经书记载,金吒的称号是甘露太子(见《北方毗沙门天王甘露太子经》等)。南方沿海的祠庙通常称他为大太子。他有随军护法仪轨,被视为一位军神 。
金吒的名字意为“旋绕、宝瓶、灵蛇”等,引申义为“甘露”。他原本是密宗的五大明王之一,甘露明王军吒利(军荼利明王),司职长生医疗净化驱魔的神祗 。宋元时期,金吒与其弟弟哪吒转变为道教护法神。道教封号是报应飞捉元帅 。
素盏呜尊
素盏呜尊(スサノオ),《古事记》里作建速须佐之男命(たけはやすさのおのみこと),又作降马头主、素盏鸣尊、素盏雄大神、素戋呜尊、须佐乃袁尊、牛头天王等。日本神话著名神祇,伊奘诺尊所生三贵子之么子。其性格变化无常,时而凶暴时而英勇,最著名事迹为斩杀八岐大蛇。
八幡神
八幡神(日语:はちまんしん、やはたのかみ、やわたのかみ)是日本的战神、八幡宫的祭神,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皇室的祖神、源氏的氏神,也称为八幡大菩萨。
《续日本纪》中记载圣武天皇在藤原广嗣之乱时,下诏大将军大野东人祈请八幡神之事。从钦明天皇的时代开始,八幡神乃被视为应神天皇。平安时代以来,八幡神受到神佛习合思想的影响,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而有八幡大菩萨的称号(也是日本佛教中阿弥陀如来之权现)。
八幡神是日本天皇祖神,所以源自皇室的源氏武士也以八幡神为氏神;进入镰仓时代,由于源赖朝任幕府将军、创设镰仓幕府,八幡神也演变为武神与武家的守护神。明治时代,在神佛分离的政策下,佛教式的八幡大菩萨神号被禁止;但是仍根深蒂固存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在陆军、海军的航空基地可见书写着“南无八幡大菩萨”的旗帜,是飞行员(特别是神风特攻队员)的信仰对象。
妙见天
妙见天(みょうけんぼさつ)是佛教天部诸神之一。也称作妙见尊星王菩萨、北辰妙见菩萨、妙见菩萨,为武神、护法神。妙见和其他来自于古印度的菩萨相异,源自星宿思想,是北极星的神格化,通常和大黑天、多闻天、辩才天等类似,归类于天部。
妙见信仰是由古代巴比伦经印度,在中国和佛教、道教玄天上帝习合,和佛教同时传到日本。
妙见菩萨信仰混合道教、密教、阴阳道等要素主要是原自道教玄天上帝,形像不定,多是身着甲胄的武将形、手持剑、乘坐在龟蛇或龟之上的形像,多见于日莲宗、以及真言宗与天台宗的密教系寺院,掌管守护国土、除去灾厄、保佑长寿,也被视为拥有治疗眼疾的灵力而受到民众的广泛信仰。《准提忏》中,妙见菩萨是发愿守护准提观音的护法神。
坂上田村麻吕
坂上田村麻吕,出生于天平宝字2年 ,卒于弘仁2年阴历5月23日 ,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武官。名字亦有田村麿的写法。他是传统日本文化中的武神。根据《日本书纪》中记载:坂上田村麻吕的祖先是汉献帝玄孙的刘阿知。
坂上田村麻吕官位至正三位、大纳言兼右近卫大将兵部卿。勋二等。死后追赠从二位。因讨平东北陆奥虾夷的功勋,被封为第二任征夷大将军(但被认为是首任实质上的征夷大将军)。
平将门
平将门(903年-940年3月25日),日本桓武天皇的五世孙,于朱雀天皇天庆二年(939年),在下总国举兵谋反,自称新王。2月13日,在幸嶋郡北山一战时身中藤原秀乡的镝矢而战死,其后遭到斩首。
死后,江户人尊称其为“将门公”,被视为武神、乡土神,祀于神田明神(神田神社)、筑土神社、国王神社等地。亦有武士的发端之评价。‘太平记’提到,其首级经三月而严色不变,且双目睁开。其后,首级为求胴体而大发怒声,更愤而飞向东空。途中,力竭坠落。是为后首级冢所在之地。
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Kusunoki Masashige;1294年?—1336年7月4日),幼名多闻丸,明治时代起尊称大楠公,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中兴皇权中起了重要作用。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后世以其为忠臣与军人之典范,被视为武神。
源义经
源义经(1159年—1189年6月15日),日本传奇英雄,平安时代末期的名将。出身于河内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栋梁源赖信的后代。为源义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うしわかまる)。源义经为日本人所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而且由于其生涯富有传奇与悲剧的色彩,在许多故事、戏剧中都有关于他的描述,在许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义经。
服部半藏正成
服部半藏正成(はっとりはんぞう ,Hattori hanzou masanari,1542-1596),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时德川氏麾下的武士。被尊为忍者之神,传奇般的人物,在日本有着极高的盛誉。实际上,“服部半藏”为家族名讳!现今,人们口口相传的“服部半藏”专指“服部半藏正成”,即我们常说的忍者之神!“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来代代相传的名号。此外、历代的族长都以石见守(いわみのかみ,Iwami no Kami)世代相传,因此又称为服部石见守,服部正成,服部千军。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天正12年(1584年)?—正保2年五月十九(1645年6月13日)),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为创立二天一流剑道的始祖。
宫本武藏在京都与兵法名宿吉冈家族的对决,和岩流岛与岩流兵法家的决斗故事,至今成为许多小说、时代剧、电影、乃至电视连续剧(历史电视剧)等发挥的题材,并名闻于世。其自著《五轮书》亦为现代日本人在哲学、经营、乃至运动各方面的指导书籍,在世界各地也有诸多翻译版本与喜好读者。惟真实史料除了其五轮书自述,及后人门人传说,其它史料对于宫本武藏和吉冈流、岩流的对决均有不同的记载,所以文献的可信度极低,检验性缺乏。
除此之外,武藏亦是知名的水墨画家及工艺家,其传世的文艺作品,如‘鹈图’、‘枯木鸣鵙图’、‘红梅鸠图’、以及‘正面达摩图’、‘卢叶图’、‘卢雁图屏风’、‘野马图’...等水墨画、以及马鞍、木刀、工艺作品都为日本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
因陀罗
因陀罗(梵语: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释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武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舍脂。
远古希腊的信仰从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们对他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雷神的地位被婆罗门教改良之后出现的梵天、湿婆、毗湿奴三神所取代。
杜尔迦
杜尔迦是一个尚武的女神,是印度教神谱中的主要的女神之一。和毗湿奴一样,她有多重性格,消灭恶魔,恢复宇宙的秩序。
她杀死一个使众神惶恐不安的化身为水牛形的恶魔。杜尔伽先砍下了这只水牛的头,然后在恶魔想要逃走的时候,又砍下了恶魔的头,彻底战胜了恶魔。杜尔迦女神是湿婆天的配偶形象之一。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又叫乌玛(Uma,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湿婆的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za,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nesh)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建陀(Skanda)则是可怕的战神。
室建陀
室建陀(梵语:स्कन्द,Skanda,murugan),又称塞建陀、鸠摩罗(意译童子)、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