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编辑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China Textile Academy,简称中纺院)始建于1956年,原属国家纺织工业部,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整体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
研究院提供技术咨询以及纺织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以化纤纺织装备制造与工程服务、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为主要研发领域。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设有2个开发中心、7个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子公司,拥有2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截至2010年1月,中国纺科院有职工3300余人。
中文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外文名:China Textile Academy
简称:中国纺科院·CTA
创办时间:1956年
学校特色: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
所属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现任领导:院长:庄小雄、党委书记:王丽薇
地址: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
1956年3月,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
1969年9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研究院宣布撤销。
1978年3月,纺织工业部发文通知恢复纺织科学研究院。
1982年10月,纺织部决定将科技司和研究院合并。
1984年下半年起,研究院试行有偿合同制。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1995年,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5年以来,研究院在浙江绍兴、福建晋江、江西共青、江苏海安等地建设了分院。
2007年,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首批创新型企业。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
2013年6月,与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
2015年,中纺标改组成立集团公司并筹划进入资本市场。同年与新乡化纤、甘肃蓝科高新共同合作成立绿色纤维股份公司。
研究部门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研究院开发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绿色纤维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全资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有限公司、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纺科技实业总公司、绍兴中纺科技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纺科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中纺凯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中纺优丝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纺精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河北中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深圳中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凯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机构设置
人员编制
截至2010年1月,中国纺科院有职工3300余人。
据2017年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网显示,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人员1400余人,其中,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44人,另外,合纤工程中心的中试试验基地、产业化基地还有从事技术和生产管理及生产性员工1000多人。
学术带头人:赵庆章、孟昭林、汪少朋、黄庆、潘菊芳、罗欣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孟昭林、黄庆
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庆
设备资源
据2017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办公及科研用房近3000平米,拥有间歇和连续缩聚装置、不同规格的单螺杆熔融挤出机、间歇及连续式溶解装置;熔融纺丝的常规、高速、纺牵一步法、复合纺装置;溶液纺丝的湿纺、干纺、干喷湿纺、等离子处理、自动织样机等硬件装备;X射线衍射、DSC、电子显微镜、电子强力机、红外光谱等测试仪器。
研究成果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纺科院共承担国家、地方、行业科技计划项目40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2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79项,获得专利授权432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建院初期,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先驱者们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以‘A’系列为标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5型棉纺成套设备。
据2017年11月中国纺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攻克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获奖成果名称 | 奖项名称 | 等级 | 年度 |
---|---|---|---|
长效防蚊聚酯纤维、蚊帐布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1 |
新型汽车内饰用非织造布的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1 |
有色绒毛纤维工业化脱色技术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1 |
再生PLA改性、纺丝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1 |
莱赛尔(Lyocell)大循环针织面料工艺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1 |
一步法异收缩混纤丝产业化成套技术与应用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11 |
低温短流程聚酯工艺装备和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1 | 2011 |
聚苯硫醚(PPS)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 | 2010 |
连续式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装备和工艺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10 |
涤纶纤维筒子染色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及应用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10 |
高牵伸力产业用丝热辊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10 |
FZ/T 01053-2007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10 |
可控微孔聚酯树脂、纤维和面料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气密型 TPU 挤出涂覆纺织品工艺技术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棉织物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助剂和工艺的研究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GB/T 4802.1-4802.3-2008纺织品起毛起球性能测试方法系列 3 项标准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仿牛仔外观复合纺双色涤纶丝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YJ738 型凸轮式剑杆毛巾织机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10 |
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 | 2009 |
国产聚苯硫醚树脂、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09 |
多功能保温弹衣技术研究与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9 |
涤纶一步法分纤母丝纺丝设备及工艺技术的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9 |
吸湿快干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9 |
载银抗菌聚酯短纤维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9 |
聚乳酸纤维、棉交织(混纺)织物染整工艺研究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9 |
羊兔毛系列精纺弹力面料的开发与研究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9 |
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08 |
环保型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研制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8 |
毛纺低温染色技术研究及工业化推广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8 |
JXW系列电子选纬器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8 |
沥青混凝土路面聚酯纤维的开发应用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8 |
基于单双层组织结构设计的大提花全成形裙料技术研究及产品的开发(2江南分院)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8 |
海岛型复合纤维用易水解聚酯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7 |
纺织品安全健康性标准的研究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7 |
砂浆/混凝土用抗裂改性聚丙烯纤维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7 |
BKV456型涤纶工业丝纺牵联合机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7 |
细化羊毛(OPTIM)防缩机可洗整理技术研究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7 |
海岛型复合超细涤纶长丝麂皮绒家纺材料产业化功能化技术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7 |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6 |
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 | 2006 |
塔式聚酯技术与装备的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5 |
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基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05 |
涤纶细旦长丝纺丝卷绕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05 |
年产15万吨聚酯三釜流程成套技术开发 | 中石化 | 1 | 2005 |
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 | 2005 |
全自动换筒高速卷绕头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2 | 2004 |
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毛织物开发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 | 2004 |
熔融法聚氨酯膜及功能材料的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3 | 2004 |
W1202型梳理机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2 | 2004 |
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热牵伸辊、卷绕头)研制及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1 | 2004 |
复合纺丝及纺织染深加工成套技术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2 | 2003 |
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2 | 2002 |
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聚酯纤维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3 | 2002 |
远红外腈纶的研制 | 中石化 | 3 | 2002 |
高亮反光织物的研究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2 | 2001 |
土工合成材料系列产品和实验方法国家标准 GB/T17630--17642 |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3 | 2001 |
细旦涤麻混纺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 |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2 | 2000 |
复合纺丝工业化试验装置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3 | 2000 |
学术期刊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标准与质量》
《纺织标准与质量》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出版,是公开发行的纺织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综合指导类的专业期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方针政策、名品名店、纺织名牌、质量公报、质量认证、外贸信息、专题论述、市场巡礼、品种与质量、标准研究、质检园地、测试技术、测试仪器、计量工作、信息之窗、染料与助剂、特种纺织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每年培训总计在1万人次以上,平均培训学时为每人每年40学时以上。
据2017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为中国化纤行业培养研发与工程化复合型人才;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共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近50名。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东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中国十多所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形象标识
标志
精神文化
研究院理念:以创新开拓市场,以诚信赢得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
以创新开拓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造就一流的经营团队。勇于开辟新市场,开拓新客户,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业务发展更专、更快、更强。
以诚信赢得市场:信守合同,依法经营,平等互利,广泛开展“双赢”和“多赢”合作。
以品牌占领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愿景使命:以科技兴纺为己任,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
坚持自主创新,发挥中纺院多学科交融和集成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以对行业发展具有瓶颈制约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为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纺织技术开发基地,引领行业发展,为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做出重要贡献。
建设以化纤纺织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研究院精神: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团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拼搏: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攻坚克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求实:从实际出发, 尊重科学,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注重实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追求实绩。
创新:弘扬积极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
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合作共赢
追求卓越: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迎接新挑战,追求新高度,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境界。
合作共赢: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在更广领域、交叉学科间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各利益相关方真诚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职务 | 姓名 |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庄小雄 |
党委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 | 王丽薇 |
副院长、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 刘瑞彪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仝文奇 |
李鑫 | |
总会计师 | 王奇志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