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内 编辑
体制内,汉语词语,意为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人事关系由公务员法等进行约束。
体制内指的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控制和管理的机构或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通常享有国家规定的编制、待遇和保障。
中国7亿多就业人员中,在体制内就业的不到1亿人,包括还在运转中的国有企业约4000万人,政府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共约4000万人。
中文名:体制内
区别于:体制外
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数:8000万人(国有企业4000万人和政府公务员及事业单位4000万人)
体制内人员是指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
中国7亿多就业人员中,在体制内就业的不到1亿人,包括还在运转中的国有企业约4000万人,政府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共约4000万人;剩下6亿多人都是在企业等市场主体中就业。
改革前,绝大部分拥有城镇户口的人都在体制内。那时,城镇就业人员都有“单位”,单位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层组织,同时承担了从“吃喝拉撒睡”到“办追悼会”在内的广泛社会职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体制外”,“比如集体企业的临时工、民办教师等,只不过占比很小。”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瓦解,“体制内”占据空间越来越小。“体制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最为典型,处于核心圈,事业单位处于中间状态,而国有企业则处于最外围。
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国企职工被推向“体制外”。留在体制内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公共事业领域、资源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一些整体上属于“体制内”的单位,也渐渐涂抹上“体制外”色彩。电视台里众多员工,有编制内的,也有编制外的,编制外的又分为台聘、部聘、频道聘多个等级,不能简单地说台里的员工是体制外还是体制内。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司机、保安、保洁等后勤岗位也逐渐从“体制内”剥离出来,有的还采取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