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编辑

重庆市重点中学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原重庆市巴县中学),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是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16年1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质生基地。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07年,其名巴县预备中学堂,2011年11月22日,经市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占地100000多平方米,在校师生6000余人,其中高中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初中部(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教职工400余人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外文名:Chongqing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简称:重庆实验中学

创办时间:1907年

主管部门: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校训:苦学力行、 求是求新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黄溪口18号

主要奖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首届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知名校友:胡子昂、周钦岳、廖伯康、孙同川

所属地区:重庆市巴南区

类别:公办完全中学

属性: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2001年)

办学历史

编辑

校园环境

新老巴中同祖同根、一脉相承;市二中番号撤消后,从21世纪初以来,老巴中校友为新老巴中历史承传而奔走努力;巴南区政府、新巴中邹勤等校领导又多方论证呼吁。在老学长廖伯康支持下,2005年4月14日邱万兴、龚大埜、张建中、杨泽平、袁辉国(美国)、黄仕伦、惦章、陈培厚、野谷等一大批老巴中海内外校友联名上书时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重庆市教委于2006年2月10日以渝教办函(2006)8号文件批准新老巴中历史承传对接。

原巴县中学

巴县中学历史沿革巴县中学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文国恩(靖之)率巴渝众多名士倡议建巴县中学;次年先在字水旧院设简易师范班。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留日生曾纪瑞(吉芝)任监督,在机房街开学正式成立的巴县预备中学堂(即巴县中学);与重庆府中学堂、川东师范为巴渝地区最早建立的新型著名公立学府。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学堂迁入会府街(蜈蚣岭)新校址。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监督朱必谦(蕴章、同盟会员)率巴中学生赴通远门威慑清兵迎夏之时起义军入城,助重庆蜀军政府之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名为巴县县立中学校,学生有胡子昂(后曾任巴中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监督改称校长。

民国四年(1915年),于铜鼓台设分校(1918年废),师生反对袁世凯称帝。

民国六年(1917年),改校名为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十年(1921年),邓中夏、黄日葵、吴玉章、恽代英等在巴中举办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重庆讲演会。

巴县中学 老校门巴县中学 老校门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人共产党员童庸生(顺义起义领导人之一,后牺牲)在巴中任教。

民国十四年(1925年),杨闇公任书记的第五届团地委成立,建立7个团支部之一在巴中。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北伐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来渝招生,巴中学生应考,龚灿光考取第一名。这当时巴中,中法大学、中山大学、川东师范被誉为巴渝左派的四大支柱。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校长沈懋德离任参与创办重庆大学。巴县甲种农业学校,巴县国民师范学校建制划归巴中。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巴中由会府街迁两路口先农坛(今之大田湾体育馆、局);曾家岩农校、劝学所街师范、字水分校同时并入。

民国二十年(1931年),增设高级农科。巴中学生向宗鲁时任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就抗日撰《告全国同胞书》;他与原巴中校长、重大教授文伯鲁,数学教授何鲁号称巴渝学界“三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于浮图关茶亭设农科分校,停办师范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19日,巴中三十周年,举行两天校庆活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避日机轰炸,巴中于当年秋迁至鱼洞石房子。

民国三十年三(1944年),校长龚宛鸟创设高中部,校名改称巴县县立中学。

民国三十年五(1946年),秋季开学巴中各班全部迁回两路口;为收回部份被占用校舍巴中与川师等校组成五校联合护校委员会请愿示威;全部收回了校舍。从鱼洞至两路口时期,巴中校园结社出墙报不下十五、六起;较有影响的有《万春邮报》(《万春报》)、《学行周报》、《灯塔报》、《龙潭周刊》、《星光报》、《叮叮报》、《群力剧社》等。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校名改称为重庆市巴县中学。

1951年5月,重庆市巴县中学改名为重庆市第二中学。

1953年秋市二中校址从两路口迁往化龙桥。市二中至上世纪末,在文静波、张富洁、范青山、江国梁、张雨初等校长带领下。

1998年,重庆市第二中学番号撤消,校舍教职员并入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新巴县中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促创巴县中学的文国恩(靖之)先生,多次极力促进以“全善堂”三百担田产兴办巴县乡土中学,具体由曾任巴县县立初级中学(巴县中学)校长的张筱门等在界石乡“蜀眉丝厂”旧址上筹建中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杨闇公领导的重庆平民学社社员严纪陵帮助下,学校正式成立定名为全善中学,张筱门兼任校长。巴县中学与全善中学同祖同根,从上述事实可见倪端。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全善中学改名为“渝南中学”,董事长邹汉卿、校长潘芳徽。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渝南中学停办,部份班次合入两路口巴县中学,此即为巴中与渝南中学(后之新巴中)血肉相连之明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原渝南中学校址基础上又创办了私立渝南小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渝南小学停办,与石岗乡的凤岗中学合并,改名为南凤中学,校长张筱门。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南凤中学迁至巴县跳石乡,跳石乡南凤中学又改名为“私立全善中学”,李召南为董事长,严纪陵等为常务董事,刘丙吉为校长。

1952年,石岗私立巴南中学合入全善中学改名为巴南全善联合中学。七月更名为私立新民中学,十二月又改名为重庆市新民中学。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1953年,四川教育厅发文新民中学改名为巴县第六初级中学。此时巴县县府即着手考虑在巴县县府所在地建立一所以“巴县”全名命名的中学。

1955年,巴县县立第六初级中学为此目的迁至巴县县府所在地鱼洞新校舍更名为“四川省巴县第三中学”。

1971年,又更名为鱼洞中学。

1973年,再更名为巴县第十一中学。

1978年,十一中被列名为巴县三所重点高完中之一。

1984年,巴县第十一中学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之一的“四川省巴县中学”。

1997年初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巴县中学”。

1998年四川省重庆市巴县中学更名为“重庆市巴县中学”,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

2000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大典》;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光荣称号。

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1年11月22日,经市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办学条件

编辑

办学规模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占地100000多平方米,在校师生6000余人,其中高中部(重庆市实验中学)、初中部(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校被市教委确定为新课改实验样本学校,与重庆市内外7个学校结为帮扶对子、捆绑式发展学校、领雁工程学校等。

硬件设施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拥有标准足球场、50米游泳池及体育馆、健身房;建有400米和250米橡胶田径运动场各一个,室内篮球场4个;拥有7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25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拥有藏书20万余册的图书馆;拥有国家双Ⅰ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数十个科技创新、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功能室。

师资力量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教师队伍中教职工400余人 ,研究员5名,特级教师8名,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0余名,30余人获国家级荣誉称号,近百人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

截至2012年6月,新老巴中先后有曾纪瑞、周莲舫、周少伯、朱必谦、文伯鲁、饶绍渊、饶冕南、张筱门、沈懋德、肖华清、温少鹤、晏横秋、赖问农、龚宛鸟、潘芳徽、李召南、严纪陵、刘丙吉、文静波、罗大纲、李千百、张健群、张富洁、范青山、江国梁、张雨初、俞靖邦、王忠贤、柯世瑜、邹勤等先后长校,革命家童庸生、漆南薰、肖楚女,雷耀清、董季安、周作廉、周恭先、赖以庄、佘雪曼、成善楷、苏骥千、邝抱斋、黄绍先、胡经纬、余时亮、张咏可、戴学炽、谭紫光、刘邦耀、何代福、刘晓华、王新华、王力等先后任教。

特级教师(8名):曾永江、胡先进、杨成军、李原、王新华、王力、何代福、罗启维

中学研究员(5名):刘邦耀、何代福、罗启维、刘晓华、邹勤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先进德育工作者(1名):邹勤

对外交流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先后有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校经外交部批准取得了直接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常年聘有外籍教师住校执教。学校是全国中学生篮球分会、田径分会副主席单位,是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成员,重庆重点中学联谊会副会长单位。

从1999年至2014年,该校和英国迪克斯学校、德国舒尔兄妹文理高中、韩国仁川青少年交流中心、加拿大圣母玛利亚高中以及澳大利亚坎特伯雷学院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办学成果

编辑

学生成绩

学科竞赛

2012年10月22日,在2012年全国高中学生生物学联赛(重庆赛区)中,该校高2013级袁浩、黄善钦、熊铭杰、韩冲、张胜杰等五名学生获全国三等奖;夏时兴、艾敬淞、邹琪雯、杨天恩、张晋瑞、段德政等六人获重庆市三等奖。

2012年12月,在201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联合竞赛(重庆赛区)中,该校高2013学生刘爽获得国家二等奖,夏时兴、周美芩获得国家三等奖,袁浩、谭超、骆鹏、饶伟立、熊铭杰、冯婷获得重庆市三等奖。

2013年,在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该校高2013级学生骆鹏、熊铭杰获国家二等奖,赵晓胜、杨韵西、陈巧云、陈映宇、何乐为、李宜、刘爽、吴宇、於友穇、周杰、伍河霖、卢于翰、马晖、杨天思获国家三等奖。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决赛中,该校高中赵潘林同学的“智能穿戴式塔吊控制系统”和来自初中梅傲寒同学的“智能感应式停车取卡系统”分别获得高初中组“技术发明创新”项目一等奖。

素质竞赛

2015年1月,在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该校刘恒恋同学获得二等奖。

2015年4月16-19日,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共获重庆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优秀科技创意奖2项。其中,初二年级梅傲寒同学的创造发明“感应式停车取卡系统”获初中组一等奖,并获重庆师范大学“三春湖”专项奖。

2015年9月20日,该校艺术团舞蹈队所排演的《闺绣》参加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获一等奖。

2015年11月19日,在巴南区第七届“健康校园杯”中小学生足球啦啦操比赛中,该校艺术团舞蹈队获得中学组第一名。

2015年12月,在重庆市第七届艺术展演汇报演出中,该校在本届艺术展演中参加了四个大项,均获得一等奖。

2015年,在巴南区第四届“安全在我心中”书画大赛中,有6名学生获奖。参加巴南区“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评比,选送的5件软笔作品,获一等奖1件,二、三等奖各2件;6件硬笔作品,获一、二等奖各3件;何文贤老师获指导一等奖4项、指导二等奖3项,李培老师获指导二等奖2项。巴南区首届“新华杯”中小学生现场书法比赛,按规定4名选手(软硬笔各2人)参赛,获软硬笔一等奖各一人,二等奖各一人;何文贤老师获指导一等奖;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参加2015年重庆市第十八届师生书法绘画艺术大赛(书法类),学生获一等奖16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25人,优秀奖10人。

教师成绩

2014年2月,该校古春艳老师在重庆市第四届中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初中组一等奖。

2014年5月7日-8日,在“2014年重庆市初中地理新课程优质现场课比赛”中,该校李凤老师获一等奖。周涛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5年1月,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该校马万槐副校长被评为“先进个人”,彭小瑜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2015年4月16-19日,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黄艳老师的科技教育方案“让熏腊肉等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两全的探究活动”获教师优秀科技教育方案一等奖。

2015年6月,该校谷瑞廷老师参加重庆市通用技术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

2015年7月,该校谷瑞廷、刘谦颖老师参加重庆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中小学生优秀科技教育活动录像课比赛获得一等奖。

2015年11月25日,在“重庆市化学优质课评比暨展示活动”中,该校彭雪老师获重庆市一等奖。

2016年3月,该校生物组在参加巴南区生物优质课大赛中,钟虎老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巴南区参加重庆市高中生物优质课大赛,王丹老师获得二等奖。

学校荣誉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走向新世纪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重庆市首批‘健康校园’、‘人文校园’示范学校”、“首届重庆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大典》(教育卷)。学校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女篮、田径)试点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教育部、公安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重庆市唯一的“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被成都军区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023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文化传统

编辑

学校标识

校训

校训石校训石

苦学力行、求是求新

校训是对学校全体师生的训导,校训的内涵就是学校希望在师生生命里打上的终生的精神烙印。

苦学:强调一种学习的刻苦态度和精神。

力行:就是要实践,要学用结合。学而后行,强调实践,强调行动,勤奋等。

求是:追求真理。

求新:注重创新。

苦学力行是人文立魂的具化,求是求新是科技树人的要求。

校徽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徽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徽

巴县中学(现重庆市实验中学校)校标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写。

学校校标呈圆形,底色为天蓝,蓝色表示海洋,以海洋象征世界。核心图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类似英文字母“Z”的白色符号,在“Z”形符号中上部的空位上有一颗闪烁的红星,两个符号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中文的“巴”字的象形图案,代表了巴县中学与巴渝文化深厚的联系,而“Z”正是“中”字的第一个字母,合起来就巧妙地表示巴县中学的简称———“巴中”。

“Z”形符号“Z”上端尖细,给人以由远而来的视觉感受,表示学校历史源远流长;下端呈射线状,射线是无限延伸的,寓意学校办学面向未来,教育实践探索是无穷的,且象征学校的未来无限美好。

“Z”形符号中上部空位的红星,代表科技,代表现代化,寓意学校办学条件面向现代化;同时它也象征巴县中学是长江边的一颗明珠;它还象征每一个巴中人,尤其是莘莘学子,每一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校歌

校歌校歌

巴蜀文化起文翁

涂山迹思禹功

人聚五方,天生二水

砥嶂百川东

士多刚悍,地储秀异

昔伴楚人风

巴蜀文化起文翁

涂山禹迹思禹功

人聚五方、天生二水

砥障百川东

士多刚悍、地储秀异

昔伴楚人风

而今,时势造英雄

男儿读书报国,努力少壮

术业要专攻

先立乎大,徐贯其通

古今中外好兼容

旧德新运,复兴民族

日新又新期无穷

学生活动

学校每年均会举办艺术节、英语节、运动会、夏令营、科技活动月及兴趣活动小组等活动。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成立有创造发明协会、济航环保社团、天文社、机器人工作室、计算机协会、历史学社、时光剪影社、清风民乐社、“变废为宝”工作室、无人机协会、棒球社、《济航》校报社等八十多个学生社团。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副校长:马万槐(主持工作)、谭勇、王百康、查慧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一览表<br>

名称

姓名

职称

年份

巴县预备中学堂

曾吉芝

校长

1907年-1908年

巴县预备中学堂

周莲舫

校长

1908年-1909年

巴县预备中学堂

周少伯

校长

1909年-1911年

巴县预备中学堂

朱必谦

校长

1911年

巴县预备中学堂

文伯鲁

校长

1911年-1912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文伯鲁

校长

1912年-1913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1924年-1926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饶绍渊

校长

1915年-1918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饶冕南

校长

1918年-1921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张筱门

校长

1921年-1922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1923年-1924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张仲君

校长

1922年-1923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胡鹤如

校长

1926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沈懋德

校长

1926年-1927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肖华清

校长

1927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温少鹤

校长

1927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汪若宪

校长

1927年-1929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晏横秋

校长

1929年-1931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赖问农

校长

1931年-1936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吴人初

校长

1936年-1937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曾汉良

校长

1937年-1938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陈安国

校长

1938年-1939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吴国梁

校长

1939年-1941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杨君谷

校长

1941年-1942年

巴县县立初级中学

龚鵷

校长

1942年-1944年

巴县县立中学

龚鵷

校长

1944年-1946年

巴县县立中学

何铮

校长

1947年-1949年

巴县县立中学

蒋永炳

校长

1949年

重庆市巴县中学

文静波

校长

1950年-1951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文静波

校长

1951年-1954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张富洁

校长

1954年-1958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范青山

校长

1958年-1980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甘露

校长

1961年-1962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江国梁

校长

1971年-1984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杨恩芳

校长

1984年-1987年

重庆市第二中学

张雨初

校长

1984年-1998年

全善中学

张筱门

校长

1926年-1927年

渝南中学

邹汉卿

董事长

1940年-1942年

渝南中学

潘芳微

校长

1927年-1935年

渝南小学

卢德孚

董事长

1935年-1940年

渝南小学

石明渊

董事长

1940年-1942年

南凤中学

石明渊

董事长

1942年-1946年

南凤中学

张筱门

校长

1942年-1947年

全善中学

李召南

董事长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学

严纪陵

常务董事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学

龚永龄

常务董事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学

刘丙吉

校长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学

刘自沛

校长

1947年

全善中学

宋贵荣

董事长

1950年-1951年

全善中学

刘化民

代校长

1950年-1951年

巴南全善联合中学

宋贵荣

董事长

1952年

私立新民中学

刘化民

代校长

1952年

重庆市新民中学

罗大刚

校长

1952年-1953年

巴县第六中学

李千白

校长

1953年-1954年

巴县第六中学

张健群

校长

1954年-1955年

巴县第三中学

张健群

校长、57年兼书记

1955年-1968年

巴县第三中学

胡朝志

革委会主任

1968年-1969年

鱼洞中学

马鸣武

革委会主任、书记

1971年-1972年

鱼洞中学

周炳能

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

1971年-1972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马鸣武

革委会主任

1973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周炳能

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

1973年-1976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何似

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书记

1973年-1979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马世璋

校长

1978年-1979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张健群

校长、79-86兼书记

1979年-1983年

巴县第十一中学

俞靖邦

校长

1983年-1984年

四川省巴县中学

俞靖邦

校长86-89兼书记

1984年-1986年

四川省巴县中学

王忠贤

校长、93起兼书记

1986年-1995年

四川省巴县中学

李明

书记

1989年-1993年

四川省重庆市巴县中学

王忠贤

校长、书记(至1998)

1995年-1996年

四川省重庆市巴县中学

柯世瑜

校长

1996年-1998年

重庆市巴县中学校

王忠贤

书记

1998年-2002年

重庆市巴县中学校

邹勤

校长、2002兼书记

1998年-2010年9月

重庆市巴县中学校

曾永江

校长、兼书记

2010年9月-2011年11月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曾永江

校长、兼书记

2011年11月-

知名校友

编辑

百年来新老巴中(含市二中)为国培养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及各界代表人物胡子昂、周钦岳、廖伯康、孙同川、李嘉仲、胡世荣、李思源、龚鹤、向宗鲁、张西洛、温厚华、熊丸(台北)、彭伯通、陈代六、胡甫臣、龚灿光、傅群、陈家跃、廖祯华、邱万兴、王觉、唐炜柏、贺力平、金先庆、吴凯南、范邦林、冉隆华、罗德喜、潘正清、窦绍祖、牛尚平、吴小平、黄震嘉、杨惊途、朱自强、杨启刚、杨启卫、祝家麟、秦运文、吴精华、贾自助、丁伟杰、王礼钦、周复昌、陈家修、阎侗有、陈德敏、马一平、赵玲琍(女)、王洪华(女)、杨恩芳(女)、杨志威、陈嘉修、夏清安、唐秋云、刘德骥、尹天荣、罗忆志、吴跃群、单天锡、冯祝基、顾恒岳、文熙元、高洪鹏、袁辉国(美国)、龚鑫、张健中、黄仕伦、杨泽平、蒋宗仁、冉邦国、杨思畏、白泗荘、王华庸、穆风逵、吴惦章、陈培厚、野谷、庹克正、李善传、苟廉泉、刘泽霖、候天纯、胡茂修、叶永华、朱波、赵成谷、吴昌海、庹克辉、余问中、刘维福、沈嘉吉、袁流杰、何健鸿、陈恩禄、周斌、黄明礼、杨震华、周朝东、李亮、石文昭、高本元、徐莉莉(女、香港)、曾勇、范肆政、代恕、赵有平等。

下一篇 裕华

上一篇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