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策略 编辑
经营策略是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考量本身的优劣,据以形成优势和创造生存与发展空间所采取的反应。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其实并不是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在后个人电脑时代苦苦挣扎的故事。戴尔的麻烦早在八年之前,个人电脑还是王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市场份额增长到60%,戴尔电脑的脚步就陷入了停滞。准确地说,这其实是一家个人电脑装配商退出装配业务的故事。
在过去,戴尔曾经是一家富有创新意义的公司。他们从来就不投资进行研发,他们的产品也没有什么出人意表之处——他们只是采购部件,然后将其组装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经营模式却成功地推动着他们走上了行业之巅。当时个人电脑还价格不菲,购买者对表现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由企业和大客户驱动的市场,戴尔能够以流水线的价格来为用户构筑量身定制的硬件,在市场上自然会获得不俗的成就。
避开零售商,就意味着库存不再必要。零部件来自就近的供应商的仓库,装配之后就直接运往客户那里,这样,在自己的供应商拿到钱之前,戴尔的口袋就已经装满了。
可是之后,个人电脑价格下跌了,而且是持续下跌。能够买得起电脑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电脑公司开始转移重点客户目标,愈来愈重视那些更看重便携性,而不是运算能力的客户的需求。廉价的,批量生产的笔记本开始取代那些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大机箱。在这个关口,戴尔所做的和众多的其他公司一样,遵循了传统思路的指示。他们关闭了工厂,实行了产品标准化,将制造外包给中国,客户服务外包给印度——这家公司最初的崛起是因为他们取消了中间环节,但是最后,他们自己却变成了中间环节。
2005年,戴尔的命运开始变化,而正是在这一年,IBM(IBM)将自己的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了联想,一家中国的小电脑公司。在许多方面,联想都同戴尔恰好相反。他们建立了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密切关系,自己制造产品,以比低廉更低廉的价格销售廉价产品,推动公司的成长。
在获得了IBM的著名产品,Thinkpad系列笔记本之后,联想开始变得可怕起来——一家拥有高端个人电脑的低成本制造商。此前,宏碁等亚洲公司已经在将戴尔和惠普赶出低价个人电脑市场,而联想则将在高端市场重复同样的事情。
两家公司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当中,联想的全球份额已经从6.9%增长到了最近一个季度的15.5%,而同期之内,戴尔的份额却从16.8%萎缩到了10.2%。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铩羽而归
上一篇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