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论 编辑
《货币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著作,于1930年首次出版,共两卷三十八章。其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
《货币论》是一部物价决定理论:以物价稳定为轴心,对影响物价波动之各种因素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探索和分析。《货币论》目的在于:考察如何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的均衡,如何维持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凯恩斯建议实行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管理,操纵并调节利率去影响投资率,使投资与储蓄相等,并保持稳定,从而达到价格稳定与经济均衡的战略目的。
《货币论》是凯恩斯一部过渡性的重要著作,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形成过程中,有它的独特地位。
作品名称:货币论
外文名:A Treatise on Money
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首版时间:1930年10月
类别:经济学
字数:460000
货币论 下卷
《货币论》中心内容是:将《货币改革论》中的货币数量论重新进行修改,增加了更多影响价格的因素,将其扩展成为“货币价值基本方程式”,其形式如下:
p=e/o+(k-s)/r (1)
q=e/o+(i-s)/r (2)
(1)式为消费品物价水平方程式,(2)式为全社会物价水平方程式。其中p为消费品的当期价格水平;e为全社会当期总货币收入,它由要素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报酬组成;o为全社会生产的总产量;k为投资品部门所获得的收入;s为储蓄;r为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品数量;q为全部产品的当期价格水平;i为新生产出的投资品增量的当期市场价值。以上两方程的含义都是: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利润。根据以上二个方程式,凯恩斯认为物价波动是由于储蓄和投资率的波动引起的,当投资大于储蓄时,物价上涨,企业家可得意外利润;当投资小于储蓄时,物价下跌,企业家形成意外损失;投资等于储蓄时,利润等于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另外凯恩斯借用了维克塞尔积累过程观点,认为投资与储蓄的差额决定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差额,如果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投资大于储蓄,经济扩张;如果市场利率超过自然利率,则会使投资减少,经济收缩;如果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则经济保持均衡。要稳定价格,必须使“意外利润”为零,方法是使新投资等于储蓄,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也就是满足前面所述的三个均衡条件。
前言
上卷 货币的纯理论 | 下卷 货币的应用理论 |
第一篇 货币的性质 | 第五篇 货币因素及其变动 |
第一章 货币的分类 | 第二十二章 货币的应用理论 |
第二章 银行货币 | 第二十三章 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 |
第三章 银行货币的分析 | 第二十四章 流通速度 |
第二篇 货币的价值 | 第二十五章银行货币对准备金的比率 |
第四章 货币的购买力 | 第二十六章 营业活动 |
第五章 次级物价水准 | 第六篇 投资率及其变动 |
第六章 通货本位 | 第二十七章 固定资本——投资率的变动之一 |
第七章 物价水准的分布 | 第二十八章 营运资本——投资率的变动之二 |
第八章 关于购买力比较的理论 | 第二十九章 流动资本——投资率的变动之三 |
第三篇 货币的基本方程式 | 第三十章 历史上的例证 |
第九章 某些定义 | 第七篇 货币的管理 |
第十章 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 第三十一章 货币管理问题 |
第十一章 平衡的条件 | 第三十二章 对会员银行的控制——国家管理 |
第十二章 再说明储蓄与投资的区别 | 第三十三章 中央准备的管理——国家管理的方法之二 |
第十三章 银行利串率“作用方式” | 第三十四章 各国中央银行的相互关系——国际管理问题之一 |
第十四章 基本方程式的其他形式 | 第三十五章 金本位——国际管理问题之二 |
第四篇 物价水准的动力学 | 第三十六章 国家自主权问题——国际管理问题之三 |
第十五章 工业流通与金融流通 | 第三十七章 投资率的控制——再论国家管理问题 |
第十六章 货币购买力不平衡原因的分类 | 第三十八章 国际管理问题 |
第十七章 货币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 |
第十八章 投资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 |
第十九章 信用循环的某些特殊方面 | |
第二十章 信用循环纯粹理论中的一个练习 | |
第二十一章 国际不平衡所造成的变化 |
随着英国20世纪20年代慢性萧条的旷日持久、不断深化,凯恩斯逐渐意识到在《货币改革略论》中作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货币数量论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货币调节政策所包罗的因素太笼统、太简单,忽略了许多与经济相关的复杂因素,对日益严重的慢性萧条痼疾解释的不够深透,必须进行修正。 于是凯恩斯又在1930年发表了《货币论》。《货币论》写于1924年7月,脱稿于1930年9月,历时6年2个月。
(1)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为了它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由货币所能购买的“综合商品”的价格来量度。这就形成了价格水平,其变动用物价指数表示。因此,物价指数是衡量购买力的单位标准。
(2)《货币论》的中心论题是物价稳定和信用循环。其研究的是支配物价水平变化的各种动态力量,研究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如何维护物价稳定,以及银行体系在稳定物价中的关键作用。
(3)凯恩斯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换成“物价水平基本方程式”,将原来被忽略了的因素增补进去,从而使以此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货币调节政策在内容上、格调上都相应地扩大化、复杂化了。这些方程式表述了凯恩斯《货币论》型调节方案的中心理论和基本政策,是这种货币调节方案的集中表现。
(4)《货币论》中创造性提出了“货币内生说”,并沿着魏克赛尔的“自然利率”假设,初步形成了他的新货币理论:物价是否稳定与经济是否均衡,取决于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而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则取决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是否相一致。在此理论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一些具体的宏观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应对银行和货币金融体系进行管理,操纵并调节利率来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使投资与储蓄相等,已达到价格稳定与经济均衡的目标。
(5)凯恩斯认为,货币管理的艺术,一方面在于拟定专门的方法,使中央当局能对投资了实现迅速有效的灵敏控制;另一方面则在于掌握足够的知识和预测能力,以便将各种专门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应用到适当的程度。
正面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论》是凯恩斯最好的著作。
负面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对凯恩斯先生的货币纯理论的反思》:“《货币论》很显然仅仅是知识急速发展中的一个转瞬即逝的表达,无非只是一个尝试而已,任何对它的高估都欠公平……”;“对欧洲大陆的经济学家来说,这种研究方法并不如作者所认为的那样新颖……”;“他的表述艰涩难懂,不系统,也不清楚……”。
《货币论》初版由英国麦克米伦公司于1930年出版。
中译本根据1933年版译出,何瑞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