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扎拉人 编辑
哈扎拉人(Hazaras)伊朗称为哈扎拉人,亦译赫扎拉人,也称为泰穆里人(Taimuri)或提穆里人(Timuri),哈扎拉族是阿富汗国内第三大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有些学者认为,哈扎拉是波斯人和蒙古人的混血。
自16世纪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史书中和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卑尔的回忆录中开始出现,被描述为居住在喀布尔以西到古尔省,南到加兹尼省这个地区。
自从18世纪中叶现代阿富汗国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屡屡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人的迫害,很多人从各个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区。这个地区被叫做“哈扎拉贾特”。哈扎拉贾特山区以巴米扬为中心,横跨阿富汗的多个省份,占阿富汗领土的三成。在普什图人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治的巴拉克扎伊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人被课以重税。但这段时期哈扎拉人还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孙子阿卜杜尔·拉赫曼·汗任埃米尔的时期,由于一些哈扎拉人支持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尔·拉赫曼用军事手段镇压。
哈扎拉人基什特曼德曾于苏联侵阿期间任总理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的统治下,阿富汗政府对哈扎拉人加税,同时普什图人免税并可以从政府拿到补助,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在政府镇压了这个反叛之后,去掉了这个新税。1979年苏联侵占阿富汗之后,哈扎拉人没有像其他民族一样强烈抵抗,而是自己内部各派互相争斗。最终受到伊朗支持的宗教武装战胜了世俗武装,取得了哈扎拉贾特的控制权。在苏军撤退之后,哈扎拉人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和反对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哈扎拉人团结一致,和北方联盟联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贾特被塔利班占领,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图人为主的塔利班杀害。
哈扎拉人希玛·萨马尔,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主席。2001年美国遭到9.11袭击事件之后,因为认为塔利班庇护基地组织,美国出兵阿富汗,打败了塔利班。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哈扎拉人哈吉·穆罕默德·马哈吉吉还参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总统选举。
图中蓝色区域为哈扎拉人居住地区
“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有些学者认为,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的驻屯兵的后裔。早在13世纪上半叶,蒙古军队占领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后,就留归镇守官统辖,并留下少量军队驻屯。后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又以千户为单位派遣驻屯军到这里,这些军人的后代就留了下来,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于是,“哈扎拉”就成了他们的称呼,意指“千户”的后裔。
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16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淡忘。他们通用波斯语。但他们所讲的波斯语里仍夹杂看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波斯语相比存有区别。
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长的大脸盘、高颧骨、少胡须、斜眼角,并有内眦褶相等。虽然他们由于长期以来与当地民族通婚,这些特征已不大典型,若干世纪后经过长期演化甚至还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怀疑他们的蒙古族源。
2003年根据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通过人类染色体和DNA样本的调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遗传基因,因此完全体现了他们的蒙古族源。
人口统计
哈扎拉族的青年男女
称“中国人”
阿富汗是中国邻国,这个饱受战火的国家中却有一个民族尤为奇怪,他们叫做哈扎拉族,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和中国北方的人有一些像。
事实上还真有这个可能,有些学者认为哈扎拉人是蒙古族的后裔,据说极有可能是当年成吉思汗出征欧洲屯兵在此地的士兵后裔。
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16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断了传承使用了别的语言。
黄皮肤,鼻宽度中等,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这是很鲜明的蒙古族特征。
而哈扎拉人和蒙古族的饮食习惯颇为相似,主要以奶制品和烤饼为主。
这些小孩浓眉大眼是不是很可爱。不过哈扎拉人在阿富汗过的并不如意,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哈扎拉人总受到阿富汗人的歧视。
而饱受战火的阿富汗本身就一直处于贫穷之中,可想而知哈扎拉人过的有多艰难了!如果你有幸去阿富汗旅行,倒不如可以细心观察一番,定然会发现不同。
民族信仰
哈扎拉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但也有少数逊尼派穆斯林。
哈扎拉妇女
哈扎拉人
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析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座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
在服装上,哈扎拉的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缠头。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民族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
哈扎拉人的饮食以馕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草原蒙古人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