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 编辑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维吾尔语:قاراماي شەھىرى ,外文:Karamay ),别称黑油山, 位于东经84°44’~86°1’,北纬44°7’~46°8’之间,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加依尔山南麓之间。截至2023年9月,辖区面积约7333.58平方千米,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48.9万人。 该市主要民族为汉族,另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克拉玛依市属于北京官话北疆片。

克拉玛依市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风多,冬夏温差大,积雪薄,蒸发快,冻土深。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克拉玛依市境归其统辖。此后克拉玛依地区归中国历代多个政权统辖。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时期,使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初具雏形。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县级市)。 1982年,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1984年,克拉玛依市改为自治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 1990年1月8日,克拉玛依市恢复为设区的地级市。

克拉玛依拥有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产业链。 2023年,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7.6%,第三产业增长9.2%。 克拉玛依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克拉玛依市

外文名:Karamay

别名:黑油山

行政区划代码:6502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面积:约 7333.58 km²

下辖地区:4个市辖区

政府驻地:克拉玛依区迎宾路60号

电话区号:0990

邮政编码:834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48.9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黑油山、世界魔鬼城、独山子大峡谷

机场:克拉玛依古海机场

火车站:克拉玛依站

车牌代码:新J

地区生产总值:1260.5 亿元(2023年)

维吾尔名:قاراماي شەھىرى

地理坐标:东经84°44’ ~86°1’,北纬44°7’~46°8’之间

民族:46个

政府官网:https://www.klmy.gov.cn/

市树:白榆

市花:玫瑰花

语言:普通话

名称衍变

编辑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市是全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黑油山黑油山

克拉玛依原名青石峡(今克拉玛依市区黑油山及其附近区域),最早标有这一名称及其地理位置的是1906年刊行的《旧刊新疆舆图》;1951年黑油山石油地质勘查后,根据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音译为“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正式行文中多使用“黑油山”;1956年,将“黑油山”油田按照维吾尔语音译习惯正式改称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此后“克拉玛依”即作为固定地名被一直沿用。

历史沿革

编辑

汉代时期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克拉玛依市境归其统辖。

隋唐时期

隋代,市境为西突厥铁勒等部之地。

唐初,市境为西突厥五咄陆部胡禄屋等部游牧之地。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在其地设盐泊都督府(地址在今克拉玛依市区附近),归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昆陵都护府管辖。公元702年,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末,市境一带为葛逻禄等回鹘别部游牧地,后为喀喇汗王朝东北境。

辽元时期

1130年,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叶密立(今额敏县),克拉玛依辖境为其领地。1132年西辽建立后属西辽。

1218年,成吉思汗击灭西辽政权,市辖境为蒙古汗国辖地。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克拉玛依地区为窝阔台封地。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克拉玛依一带归其管辖。1309年,克拉玛依一带属察合台汗国。

明清时期

明代,瓦剌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此游牧,1628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属准噶尔部游牧地。

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重新统一新疆。1771年,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含克拉玛依市区和沿加依尔山前以及乌尔禾、艾里克湖及其以北属北路旧土尔扈特地区,由伊犁将军节制的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1764年)管辖,南部独山子属东路旧土尔扈特,由乌鲁木齐都统节制的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1772年改为领队大臣)管辖。1778年,清政府在玛纳斯河流域设绥来县(今玛纳斯县),属迪化直隶州管辖,辖区包括克拉玛依百口泉、夏子街、大拐、中拐、小拐等地区。

1886年,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设立,仍辖市境南部一带,属镇迪道管辖。1888年,塔尔巴哈台直隶厅成立,辖区包括市境北部地区。市境东部大拐、中拐、小拐一带则仍属绥来辖区,归迪化府管理。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塔尔巴哈台、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改置为县,仍分辖市境南、北二部。1916年,裁撤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设塔城道(20世纪20年代初改称第五行政区,1940年改称塔城专区),下辖塔城、乌苏、沙湾县,克拉玛依市境一带统归其管辖。其后,市境相继隶属于第五行政区、塔城专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于沙湾县、乌苏县(今乌苏市)、克烈半县(今托里县)、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5年2月,为适应乌苏县独山子石油工业发展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独山子矿区行政工作委员会。1956年,依据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工矿区政权设置的决定》,成立县级建制的独山子镇,行政工作委员会改为镇人民委员会,直辖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市境其余各地当时仍为邻县管辖区:乌尔禾一带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大拐、中拐、小拐属沙湾县,黑油山、白碱滩一带属托里县,五五新镇、共青镇一带属乌苏县。

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时期,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油田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初具雏形。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并报请国务院批准。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县级市),从塔城专区所属托里县、乌苏县、沙湾县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划出相连部分,作为克拉玛依市的行政区划,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六十户、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涝坝、白碱滩、小拐、中拐、大拐等地,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8年6月17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独山子镇,克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区和乌尔禾区,并在克拉玛依、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

1982年,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下设4个区:独山子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1984年,克拉玛依市改为自治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乡和独山子镇。

1990年1月8日,克拉玛依市恢复为设区的地级市,下辖4个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2个乡:乌尔禾乡、小拐乡,6个街道办事处:天山路、胜利路、金龙镇、五五新镇、三平镇、百口泉。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克拉玛依市位于东经84°44’ ~86°1’,北纬44°7’~46°8’之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加依尔山南麓之间。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邻,南与塔城地区乌苏市、沙湾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接壤,西与塔城地区托里县、乌苏市及胡杨河市相接,北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托里县毗邻。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

气候

克拉玛依市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风多,冬夏温差大,积雪薄,蒸发快,冻土深;累年平均温度8.6℃,年平均降水量108.9毫米,蒸发量2692.1毫米;累计平均大风日数为64.5天。

地质

褶皱构造特征

石炭系地槽构造层中褶皱构造复杂,多呈高角度紧闭形态,枢纽起伏显著,有时倒转,被次一级褶皱所复杂化。褶皱轴向在西南部为北北西向,东北部转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向褶皱以希贝库拉大复背斜为主体;大侏罗沟北发育一近东西向的背斜,两翼较对称:在哈拉阿拉特山中石炭系还发育北东向褶皱。地槽后期,二叠纪、三叠纪所形成的磨拉式建造中,褶皱作用不论强度和幅度都远较前期为弱。地台阶段褶皱与之有继承关系,但强度更明显减弱。

在吐孜阿克内沟——克拉玛依——大侏罗沟一段地槽后期到地台初定期地表发现局部构造达40个之多。隐伏局部构造计有小拐东、107(中拐)、大拐东、白碱滩南、百口泉、乌尔禾等鼻状构造。

断裂构造特征

对克拉玛依地区内卫片线性构造进行解译,明显有两大特点:北东向大断裂及其中所夹岩块将全区分成几个北东向长条形断块;北东向长条形断块背景上,北西向断裂作定距有规律排列,将老山与盆地区进一步分隔刻划成统一的矩形小断块。这种北东向长条形断块与北西向断裂相结合的构造格局正是该区经历几个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产物。

地形地貌

克拉玛依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戈壁滩为主。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加依尔山南麓,轮廓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为广阔平坦的戈壁滩。独山子区以南属天山山麓,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西北属山地,其余属准噶尔盆地范畴。境内最高点位于独山子境内巴音沟西侧山上,海拔约1335米;最低点位于白碱滩区北面芦苇地,海拔259米。

水文水利

克拉玛依主要河流有白杨河、达尔布特河、克拉苏河等,湖泊主要为艾里克湖,玛依湖洪泛平原湿地面积年际变化较大,自然水系均处于下游区域。

其中,白杨河发于塔城地区山区,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克拉玛依供水人在原苏联专家帮助下,于1968年开始委托设计白杨河水库大坝和白克明渠,1969年开始施工建设,1972年竣工通水。2001年引水工程正式通水。白杨河水库蓄水运行后,不仅保证了克拉玛依市城镇生活和油田工业等用水,还为克拉玛依市在百口泉农场之外开发新农场提供了水源,缓解了蔬菜等农副产品供需矛盾。

自然灾害

克拉玛依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经过调查表明,该市区域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1处,其中崩塌3处、崩塌隐患点7处、滑坡3处、滑坡隐患点2处、泥石流6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独山子泥火山北坡、奎屯河东岸、奎屯河中上游及奎屯河大峡谷景区,其次为乌尔禾区西干渠49公里处、魔鬼城景区、217国道(312+300)公里等处。克拉玛依市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为升温融雪水、局部暴雨、连续降雨、地震等。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未发生因融雪、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克拉玛依本地水资源较少,境内基本不产流,外调水为主要水源,风-克干渠、白-克干渠等构成引水工程系统。 截至2024年1月,克拉玛依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

克拉玛依市广泛使用再生水。克拉玛依市于2023年11月完成《克拉玛依市再生水利用配置专题研究》,进一步确定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和措施,统筹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各环节,促进再生水利用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2023年,克拉玛依市共生产再生水6千多万立方米,回用量为3千多万立方米,回用率达54%,超过全国对缺水地区再生水利用率35%的目标要求。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6月,依据克拉玛依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克拉玛依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耕地54837.48公顷(822562.20亩)。其中,水浇地54837.48公顷(822562.20亩),占全市耕地的100.00%。克拉玛依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91.99%。

园地485.06公顷(7275.90亩)。其中,果园294.03公顷(4410.45亩),占全市园地的60.62%;其他园地191.03公顷(2865.45亩),占全市园地的39.38%。园地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占全市园地的66.62%。

林地211672.92公顷(3175093.80亩)。其中,乔木林地8516.75公顷(127751.25亩),占全市林地的4.03%;灌木林地197054.66公顷(2955819.90亩),占全市林地的93.09%;其他林地6101.51公顷(91522.65亩),占全市林地的2.88%。林地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占全市林地的62.59%。

草地246643.82公顷(3699657.30亩)。其中,天然牧草地31110.63公顷(466659.45亩),占全市草地的12.61%;人工牧草地1464.74公顷(21971.10亩),占全市草地的0.59%;其他草地214068.45公顷(3211026.75亩),占全市草地的86.80%。草地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区,占全市草地的42.06%。

湿地18501.61公顷(277524.1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克拉玛依包括4个二级地类。其中,灌丛沼泽2352.58公顷(35288.70亩),占全市湿地的12.72%;沼泽草地14300.52公顷(214507.80亩),占全市湿地的77.29%;内陆滩涂1521.41公顷(22821.15亩),占全市湿地的8.22%;沼泽地327.10公顷(4906.50亩),占全市湿地的1.77%。湿地主要分布在白碱滩区,占全市湿地的50.7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199.16公顷(782987.40亩)。其中,城市用地12876.66公顷(193149.75亩),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24.66%;建制镇用地979.85公顷(14697.75亩),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1.88%;村庄用地2685.69公顷(40285.35亩),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15%;采矿用地34781.92公顷(521728.80亩),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66.6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875.05公顷(13125.75亩),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1.68%。

交通运输用地10440.17公顷(156602.55亩)。其中,铁路用地1318.30公顷(19774.50亩),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12.63%;公路用地7153.42公顷(107301.30亩),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68.51%;农村道路1721.22公顷(25818.30亩),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16.49%;机场用地178.38公顷(2675.70亩),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1.71%;管道运输用地68.85公顷(1032.75亩),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0.6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857.15公顷(222857.25亩)。其中,河流水面1744.83公顷(26172.45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1.74%;湖泊水面8669.97公顷(130049.55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58.37%;水库水面1672.01公顷(25080.15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1.25%;坑塘水面894.27公顷(13414.05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6.02%;沟渠1547.17公顷(23207.55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0.41%;水工建筑用地328.90公顷(4933.50亩),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2.21%。

林草资源

克拉玛依的植被以荒漠灌木林为主,主要分布于河湖水系及地下潜水富集区域。根据林地保护规划和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全市森林面积12486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4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375%。森林以胡杨群系为主,天然乔木林主要分布于乌尔禾北部,依赖人工灌溉系统的乔木林地主要为城镇防风林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碳汇林²。林地中96%为荒漠灌木林及其他林地,灌丛以多枝怪柳群系为主。

生物资源

白鹭 白鹭

截至2022年5月,克拉玛依市城市周边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赤麻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衍。已有野生动物约570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了市民熟悉的“常客”。

矿产资源

克拉玛依市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油砂探明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备,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截至2020年底,克拉玛依市已发现18种矿产,分别为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煤炭、煤层气、地热、白垩、陶瓷土、玄武岩、凝灰岩、湖盐、芒硝、地下水、矿泉水、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其他粘土。克拉玛依市矿产资源具有能源矿产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油砂探明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备等特点。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建市65年来,克拉玛依市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克拉玛依石油特点是:石油油层浅、储量大,原油质地优良,分布状况是横向连片,纵向叠合,由多种油气层系和油藏类型组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北缘和南缘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9亿吨(全疆为33.1亿吨),准噶尔已成为全疆油气资源的大聚宝盆。

2020年克拉玛依市发现矿种一览表

类别

矿种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煤、煤层气、地热

化工原料矿产

湖盐、芒硝

建材材料及其他矿产

凝灰岩、玄武岩、白垩、陶瓷土、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其他粘土

水气矿产

地下水、矿泉水

参考资料:

2020年克拉玛依市主要矿产资源量表

矿产名称

资源量单位

资源量

石油

亿吨

7.90

天然气

亿立方米

545.3

煤炭

万吨

4649

油砂

万吨

4247.68

天然沥青

万吨

16.3

白垩

万吨

1501.25

陶瓷土

万吨

3277.34

湖盐

万吨

6.05

建筑用凝灰岩

万立方米

679.12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9月,克拉玛依市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包括2个乡镇:乌尔禾镇、小拐乡,14个街道办事处,5个村,107个社区,辖区面积约7333.58平方千米。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驻克拉玛依区迎宾路60号。

克拉玛依区行政区划

区划

面积(km²)

下辖地区

克拉玛依区

3833.6

克拉玛依区辖农业综合开发区管委会、小拐乡人民政府以及天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银河路街道、昆仑路街道、迎宾街道、古海街道、五五新镇等7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3个行政村,1个国营牧场。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九团、一三〇团、五五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及第八师一三六团

独山子区

448

金山路街道、西宁路街道、新北区街道

白碱滩区

1271.75

中兴路街道、三平路街道、金龙镇街道

乌尔禾区

2229.19

柳树街街道、乌尔禾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克拉玛依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克拉玛依市

政治

编辑
克拉玛依市领导正职

职务

名单

市委书记

石岗

市长

陈凯

副市长

韩敏、余兴国、霍懋敏、袁新洋、姚国新、艾克热木·阿布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学巍

政协主席

钱志福

(更新于2024年8月)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48.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4万人。城镇化率为98.98%,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600人,出生率5.33‰;死亡人口3500人,死亡率7.17‰。

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变化(2018—2023)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变化(2018—2023)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克拉玛依市的民族以汉族为主,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除此之外,还有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2018年末全市在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77957人,占25.33%;汉族229786人,占74.67%。

语言

克拉玛依市作为解放后新建的市,人口绝大多数由内地迁入。因此老一辈人各说自己的家乡话,年轻一代大多数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克拉玛依市属于北京官话北疆片,该片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普通话也基本相同。

宗教信仰

占据克拉玛依市大部分人口的克拉玛依区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四种宗教。伊斯兰教是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

经济

编辑

2017年,克拉玛依市在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第14名。 2018 年 11 月,克拉玛依市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 100 名。

综合

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2018—2023)

2023年,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76.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61.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比重为1.8:69.5:28.7。全年,克拉玛依区地区生产总值(GDP)7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2%;独山子区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增长6.3%;白碱滩区地区生产总值195.9亿元,增长25.4%;乌尔禾区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增长19.2%。

2019-202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19-202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23年,克拉玛依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中央石油石化项目投资增长29.0%;地方项目投资下降9.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2%。重点行业中,工业投资增长21.2%,民间投资下降14.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民生投资下降29.1%。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8亿元,比上年下降37.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52.2%,办公楼投资下降10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36.6%。房屋施工面积350.9万平方米,下降13.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9.4万平方米,下降13.4%。房屋竣工面积99.0万平方米,增长19.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1.1万平方米,增长22.2%。商品房销售面积37.6万平方米,增长2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9.8万平方米,增长7.1%。

2023年,克拉玛依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5亿元,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72.6亿元,下降10.0%;非税收入37.9亿元,增长75.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6.8亿元,增长1.3%。

第一产业

2023年,克拉玛依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种植业产值9.50亿元,增长20.1%;林业产值0.28亿元,下降70.9%;畜牧业产值4.91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0.01亿元,下降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9亿元,增长7.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3万亩,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玉米面积5.86万亩,增长22.2%;棉花面积24.74万亩,增长68.5%。

第二产业

1955年,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建市65年来,克拉玛依市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克拉玛依市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面临转型阵痛之苦。

2023年,克拉玛依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按工业门类划分,采矿业增长3.7%,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5%,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8.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中型企业增长6.6%,小型企业增长17.7 %,微型企业增长100.0%。在支柱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开采辅助性活动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其中,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

2023年,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64.7亿元,下降3.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82.2亿元,下降33.8%;税金总额245.4亿元,下降10.4%;亏损企业亏损额12.9亿元,减亏7.9亿元。

2023年,克拉玛依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市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29.6亿元,增长10.1%。竣工产值131.7亿元,增长87.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克拉玛依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2.0%;房地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3.0%。

2023年,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利润总额3.31亿元,增长67.7%。

2023年,克拉玛依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7199.7万元,比上年增长32.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0298.8万元,增长38.0%。全市备案登记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58家,全年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10.3万件,增长69.8%。快递业务投递量3019.0万件,增长61.7%。全年快递业务收入11100.6万元,增长61.4%。

2023年,克拉玛依市电信业务收入72507.7万元,比上年增长0.3%。固定电话用户9.0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7.3万户,其中:3G用户0.1万户,4G用户24.0万户,5G用户34.5万户。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国内贸易

2023年,克拉玛依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9亿元,增长1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增长22.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12.8亿元,增长18.0%;餐饮收入额9.9亿元,增长11.2%。从销售商品分类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书报杂志类增长2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6%,金银珠宝类增长21.9%,汽车类增长16.3%,中西药品类增长15.1%,日用品类增长12.0%,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2.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9%,化妆品类增长7.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3.1%。

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3年,克拉玛依市外贸进出口额2.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出口2.2亿美元,增长0.8%;进口0.17亿美元,下降4.3%。

2023年,克拉玛依市招商引资项目965个,其中往年结转项目310个,新建项目655个,到位资金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48.0%。

2023年,克拉玛依市旅游业总收入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9%。接待游客19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5%。入境旅游人数9520人次,其中,外国人3116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6404人次。

经济功能区

2022年12月20日,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克拉玛依高新区”)晋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新疆获批的第四家“国字号”高新区。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

克拉玛依市建有克拉玛依大学城,大学城内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和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4个办学实体。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共有全日制高等学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学校2所,普通高等职业学校1所),开放大学1所,高级中学1所,普通中学19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5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3年,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在全市中小学中,有自治区级示范高中3所,市级示范学校19所,规范化学校20所,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17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25所。在全市53所幼儿园中,普惠性幼儿园45所。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规范化幼儿园8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有市级特色学校(幼儿园)45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3年录取学生2423人。

高等院校

院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本科、211工程

新疆第二医学院

新疆教育厅

本科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教育厅

高职专科

参考资料:

科技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9家,比上年增长42.1%;高新技术企业共192家,比上年增长43.3%,占全疆比重10.0%。全市共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家,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共有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3家(其中国家级2家)、星创天地2家(其中自治区级1家)。截至年底,授权专利1412件,有效发明专利69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41件。商标申请量1083件,注册615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6155件。

2023年,克拉玛依市12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共计24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总计9.9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总计7.94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189.5%、72.8%和39.8%,成交额总量位居全疆第2位。

文化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拥有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群艺馆)各1座,市歌舞团1家,区级文化馆4座、图书馆4座。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4.5万人次,文献流通16.8万册次,新办理借书证1915个,累计办理借阅证77417个。在册国有博物馆2个,分别为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独山子区展览(博物)馆。民间博物馆12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克一号井,新疆第一口油井),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邮政公司全年订阅报纸1428.1万份,杂志44.8万册。

体育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体育场地总面积为275.9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单位数量为1192个,体育场地数量1787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150个,室内体育场地63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7平方米。全年共参加国际、国内和自治区年度比赛40项,参赛运动员1000余人,共获得金牌94枚、银牌100枚、铜牌125枚,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7个。

医疗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共有在营业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兵团)112个,拥有编制床位2592张,卫生技术人员4820人。其中,医院(含民营)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12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0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0.6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3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全年累计向781名城乡低保人员、14名孤儿、63名特困人员、23名临时救助人员、51名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资金930.3万元。各项救助资金均按月、足额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其中,低保资金675.7万元,特困人员保障资金177.8万元,孤儿保障资金28.9万元,临时救助资金8.1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39.8万元。2023年,克拉玛依市城乡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810元。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共有养老机构6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日间照料站点95个,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共有床位226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077张,在院67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4亿元,为国家筹集社会福利资(福彩公益)金6873.8万元,为克拉玛依市筹集社会福利资(福彩公益)金1703.9万元。

交通

编辑

综述

克拉玛依市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中段,东与中国内地城市,西与中亚、欧洲城市连接,北部可通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向南经过喀什与巴基斯坦瓜达尔联通,处于“一带一路”辐射区域,是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走廊的交汇点。截至2023年7月,克拉玛依市已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运输结构。

2023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2023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公路

“十三五”以来,在自治区大力支持下,克拉玛依市加快推进连接周边及口岸的通道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网。

公路

2012年10月13日

总长135公里的奎屯至克拉玛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奎屯与克拉玛依区两地之间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半小时缩短了近一半。

2013年8月30日

双向8车道总长19.8公里的克白快速干道通车,上下班高峰期自驾车行驶仅需15分钟。

2013年12月

G3014高速公路克拉玛依—乌尔禾段通车。克乌高速公路全长约139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

2014年8月

总长218公里的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后,从克拉玛依到塔城市的时间至少缩短了一个小时。

2021年6月

S20五工台—克拉玛依高速公路通车,至此,由克拉玛依中心城区至首府乌鲁木齐实现全程高速通行。

截至2022年6月,克拉玛依已形成以G3014奎克高速、G3015克塔高速、S20五克高速、G217、S201等高速公路与国省干道组成的横贯南北、联通东西的较为完善的骨架公路网,可实现至阿勒泰、塔城、奎屯、乌鲁木齐方向的快速通达。

“奎—阿”高速公路 “奎—阿”高速公路

2023年末,克拉玛依民用汽车保有量19.6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9万辆,增长6.2%。全年全年公路客运量11.7万人次,增长99.3%;公路货运量2900.2万吨,增长21.7%。

铁路

2010年3月,克拉玛依站开始施工建设,2011年9月整体工程基本完工,2011年10月,克拉玛依站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地址位于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纬一街和经四路交汇处。 便捷高效的铁路网是克拉玛依着力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奎克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克拉玛依市至乌鲁木齐市之间的通行效率。同年正式开通“复兴号”集中动力动车组列车,克乌两市间“一站直达”全程只需2小时33分钟,克拉玛依市步入了新疆铁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3小时以内铁路快速交通经济圈。

克拉玛依火车站 克拉玛依火车站

2023年,克拉玛依市全年铁路客运量17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0%;全年铁路货运量349.7万吨,比上年下降8.7%。

克拉玛依市主要火车站

克拉玛依站

克拉玛依北站

克拉玛依国家级高新园区铁路专用线站

参考资料:

克拉玛依主要铁路线路

线路名称

开始运营时间

奎北铁路

2009年12月29日(注:奎北铁路克拉玛依站于2011年10月20日投入使用。 )

克塔铁路

2019年5月30日

航空

克拉玛依机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市区东南,距市中心3.2公里处,当时该机场只能起降小型客机,于1988年停止使用。 2003年8月,新的克拉玛依机场开工建设,新址位于市中心以南约17公里处。该机场于2005年10月建成, 2006年4月10日,克拉玛依机场正式通航,机场占地204公顷,跑到长2600米,宽45米,有10个停机位。可以起降波音737、757等大中型飞机,属于国家4D机场。2017年,克拉玛依市加强推进机场改扩建工程。

2017年12月,幸福航空成为克拉玛依机场首家基地航空公司;2018年3月,克拉玛依市成为疆内除乌鲁木齐市以外第一座同时开通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和海南航线的地级市。 2018年11月,克拉玛依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万人次,正式迈入中型机场行列。 2020年1月,克拉玛依机场正式开通临时航空口岸,克拉玛依市至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首条国际航线成功通航,标志着克拉玛依机场临时对外开放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克拉玛依古海机场 克拉玛依古海机场

2022年5月1日,乌尔禾百口泉机场通航。这是新疆首个A1级通用机场。随着乌尔禾百口泉机场正式投运,新疆通航正式开通乌尔禾—喀纳斯、乌尔禾—那拉提两条短途往返航线。 2022年1月,克拉玛依机场更名为克拉玛依古海机场。 2023年,全年民航客运量51.3万人次,增长106.3%;民航货运量0.0814万吨,增长157.7%。

公共交通

2023年末,全市城市有公交汽车385辆,城市公交线路32条。

人文

编辑

综述

与许多城市相比,克拉玛依市发展历史较短,没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克拉玛依市作为共和国的石油长子,却有着非常鲜明的石油工业特色文化,克拉玛依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石油工业遗产,以石油工业遗产为主要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这些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石油开发的历程中,克拉玛依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 节日习俗、 地区象征与文物古迹。

饮食

克拉玛依市是由石油工业而发展形成的一座现代化城市,主要人口以汉族为主,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支援石油工业建设从内地迁来。因而,克拉玛依的汉族餐馆随处可见,既可以吃到内地的各种面食,也可以品尝到川菜、鲁菜等美味佳肴,但多是清真风味。

克拉玛依除汉族外,还聚居着维吾尔、哈萨克、回、锡伯、俄罗斯等30多个民族,因而当地的民族风味小吃也是应有尽有,如新疆的烤羊肉串、薄皮包子、馕等,市内天山路的博达市场、塔河路的夜市、克拉玛依河大桥下的美食一条街都有民族风味小吃。

克拉玛依特色美食

名称

简介

图片

羊肉串

羊肉串是克拉玛依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这道小吃以羊肉、洋葱、孜然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烤制而成,味道香辣可口。在克拉玛依的各大夜市和小吃摊位上,随处可见这道亲民的小吃。

羊肉串羊肉串

凉皮在不少地方都能吃到,但克拉玛依的凉皮有着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吃起来滑嫩爽口,味道鲜美。

凉皮凉皮

手抓饭

手抓饭是新疆的特色美食,克拉玛依的手抓饭更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闻名。这道菜以羊肉、胡萝卜、洋葱、大米等为主要原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手抓饭手抓饭

馕表面金黄酥脆,内部柔软细腻,散发着独特的麦香和芝麻香。

馕

大盘鸡

大盘鸡的鸡肉鲜嫩多汁,口感醇厚,配菜丰富多样,相互搭配得恰到好处,尤其适合喜欢吃辣的人。

大盘鸡大盘鸡

参考资料:

习俗

水节

2023年第二十四届水节的“嗨FUN水世界 疯狂泡沫趴”活动 2023年第二十四届水节的“嗨FUN水世界 疯狂泡沫趴”活动

从1997年开始,克拉玛依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在荒漠上修筑引水工程,到2000年8月20日,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清清河水从400公里外奔流直至克拉玛依市。为了纪念修筑引水工程这一壮举,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更为纪念克拉玛依人民开发石油、建设家园的壮丽伟业,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克拉玛依市水节。干旱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以水命名的节日,克拉玛依水节不仅用庆祝活动来展示风采,还采用市场运作引入经贸交易活动,打造文化品牌。 2023年克拉玛依市第二十四届水节系列活动包括音乐现场、抓鱼大赛、狂欢巡游、水节狂欢跑等。

古尔邦节

2024年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庆祝古尔邦节的篝火晚会活动 2024年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庆祝古尔邦节的篝火晚会活动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新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回族等穆斯林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宰牲待客或走亲访友,尽享节日的快乐祥和。新疆各族穆斯林在继承传统节庆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过节方式。 2024年,克拉玛依市庆祝古尔邦节的活动有篝火晚会、抓羊比赛等。

地区象征

克拉玛依地区象征

象征类型

名称

简介

图片

市花

玫瑰花

1988年7月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将玫瑰花定为克拉玛依市花。1982年玫瑰花引种克拉玛依市,经过园林科研工作者的栽培驯化,适合克拉玛依市的立地条件,开始小规模种植,并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关注,后来在公园、小区大量栽种。

玫瑰花 玫瑰花

市树

白榆

20世纪50、60年代,在克拉玛依市,石油人在为祖国找石油献石油的同时,在房前屋后和厂房内外种植树木,美化家园和厂区,榆树便是最早在这片戈壁中安家的树种。1988年7月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将白榆定为市树。

文化一条街的白榆林 文化一条街的白榆林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克一号井,新疆第一口油井),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截至2023年末,克拉玛依市有旅游企业73家,其中,A级景区20个(5A级1个,4A级3个,3A级16个)。全市S级滑雪场4家。星级农家乐3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0812人。 主要旅游参观景点大致分为四大部分:一是自然景观,二是石油工业遗址,三是城市景观,四是荒漠生态农业景观。

重要景点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

世界魔鬼城是浓缩雅丹地貌特征的典型地质奇观,以奇特、壮观、雄伟而驰名中外。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气候温暖潮湿,是远古生物恐龙的“天堂”。数亿年历史变迁,魔鬼城内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风蚀岩群,其形状或如殿、台、阁、堡、或如人、禽、兽,蔚然壮观,神秘莫测,成为世界奇景之一。

世界魔鬼城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

黑油山景区

黑油山位于克拉玛依东北部,距市中心两公里多,因地底原油长年外溢,又经戈壁风沙一次次覆盖,结成一群沥青丘,最大的一个高13米,面积为0.2平方千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地质专家发现这些沥青丘,因此展开探测,开发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黑油山 黑油山

独山子大峡谷

亿年河水冲刷的自然侵蚀形成了万仞奇观,这里不仅风光无限,还有新疆首座9D玻璃桥、峡谷溜索、高空单车、步步惊心、悬崖秋千等的娱乐项目。

独山子大峡谷 独山子大峡谷

白杨河大峡谷

白杨河大峡谷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和峡谷风光景区。白杨河峡谷从白杨河水库至乌尔禾的河段近东西走向,长24千米,一般宽400米左右。河谷中水面宽5-10米河水多曲流,沿谷地蜿蜒而下。水流两侧植被丰富,覆盖度达60%,胡杨占乔木类的90%以上。

白杨河大峡谷 白杨河大峡谷

对外交流

编辑
克拉玛依市友好城市

类型

时间

城市

国际友好城市

2011年6月

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市

2011年9月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伊斯基季姆市

2013年9月

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市

2015年4月

巴基斯坦瓜达尔区

2015年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

国内友好城市

2023年3月

上海市普陀区

重要荣誉

编辑
克拉玛依市重要荣誉

时间

荣誉

2003年12月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4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

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5年6月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5年12月

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8年1月

国家卫生城市

2008年2月

国家园林城市

2008年11月

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2010年8月

中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2011年7月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2011年12月

全国文明城市

2012年12月

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4年6月

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2015年12月

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2016年11月

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

2017年12月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4月

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20年1月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45名

2020年1月

2018年度新疆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

2020年6月

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2020年10月

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1年1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1年5月

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第100位

2021年6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

2021年10月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1年12月

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3月

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2022年4月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3年1月

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2023年5月

2022年度中国最安全城市第12位

2023年10月

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11月

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

2023年11月

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

2024年4月

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下一篇 东疆

上一篇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