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派 编辑
心理学派是美国人类学、民族学流派之一。反映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各学派的出现和演变。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展开了争论,出现学派林立,理论纷纭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十大派。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该局面演变为学派减少,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势态,这也是心理学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复兴者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动态学学说的影响下,形成了新心理学派,其表现一是所谓“认识人类学”的出现,一是在人类学中进一步应用以心理动态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派
尽管他们之间在理论的具体提法上有所不同,如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米德的“国民性格”、卡迪涅尔的“基本人格”等等,但他们都从人们的心理特征上来解释文化差异,把文化看作是心理活动的结果,认为心理决定文化,决定人们的社会状况,决定民族的“先进”和“落后”。并宣称落后“文化模式”的民族只有在先进“文化模式”的民族帮助下,才能改变其落后“文化模式”。例如,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1946)一书,把日本的国民性格描写成“精神失常的人”,断言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完全不是由意识调节的。这就为当时美军长期占领日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心理学派表面上也批判种族主义,但实质上则是披上心理学外衣的种族主义。因此,这一派也被称为“种族心理学派”。1952年,在纽约民族学家会议上,“种族心理学派”的理论受到了亚洲各国以及欧美许多民族学家的严厉批评。其后,心理学派的势力日趋下降。
心理学派的主要著作有: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1934)、 《菊与刀》 ,米德的《三个原始社会的性生活和性情》 (1935)、《男性和女性》 (1949),卡迪涅尔与R.林顿合作的《社会的心理边境》 (1945)等。
最近20年来,美国又兴起了小规模的心理人类学的复兴运动。
相关书籍
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流派
心理学派
对于同一事物,由于经验、视角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认识的不同导致方法论的不同。因此,觉得在一项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较大分歧甚至出现流派是很正常的。流派的出现恰恰说明了这项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
心理学派
对于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也不要认为天衣无缝。在提出一种观念以后,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考证来加强、完善它,分析、汲取对立面的优点和长处。这不是折衷,而是对自身的扬弃,是完善自我的需要。一个人需要自信而不是迷信,迷信他人和迷信自我都是同样错误的。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学者在晚年都发现其早期理论的重大不足和缺陷,或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都存在极大错误,但是因为寿命和精力的关系,不可能再重建体系,有的就避开谈论这种不足和缺陷,不敢自我否定,这是很遗憾的。人类研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人类自身,具体到每一个学者,应该不断推进和推广他的认识,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也是自身人格的完善。如果因为害怕名望受损、或害怕各种各样的内外打击,而去掩盖真理的话,那他进行研究的目的就值得怀疑,而他本人亦陷落在沽名钓誉的人格缺陷中。这点需要我们这些学者不时深刻反省。
心理学派
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的主干线,就是十大学派形成发展的历史。
这十大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于本世纪50年代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在争得需要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但却可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认知心理学派
这是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广义上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称为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1896-1980)学派也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在西方大多数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一一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确切地说,它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即感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像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那样在较为抽象的水平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特点,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规律.因此,把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也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