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兟 编辑
王兟,云南大学理学学士、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及经济(PPE)学士、森林及土地管理专业硕士,现任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2000年5月,王先生出任TOM.COM投资总监,同年7月升任TOM.COM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中文名:王兟
国籍:中国
籍贯:云南
毕业院校:英国牛津大学
出生地:云南
学历:硕士研究生
性别:男
供职机构: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
职务:全球合伙人
王兟
王兟
王兟14岁半考入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两年,1984年远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取得森林及土地管理的硕士学位及哲学、政治及经济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工作三年,1992年加入香港汇丰银行,后又到高盛投资银行。
王兟
2006年1月王兟从TOM集团离职,受美国投资基金TPG(德州太平洋集团)的邀请,王兟加入了TPG成为其全球合伙人,并担任了这家管理360亿美元资产的全球著名投资机构的亚洲负责人。
2003年王兟被《财经时报》评为“2003年度中国IT十大财经”人物,
2004年荣获“DHL/南华早报杰出管理奖”,并获选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组织的成员。
2005年12月16日王兟获选为十大“2005中国传媒年度人物”
德太增长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南亚和北亚,例如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关注的领域包括高科技、互联网、零售及个人金融服务,关键是要看市场的回报和潜在成长力。在中国的项目投资是比较有规模的,投资额度原则上定位为500万-7500万美元之间。他比较喜欢做3000万-5000万美元之内的投资,投资时间一般控制在3年到5年。
和别人想法不同,王兟关注的是一些别人不太重视的地方,而不是传统的大城市。只要看到机会,即使是一些偏僻的地方,他也愿意去投资。比如去年王兟在越南的一项投资就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了专门针对中、小型成长企业的投资标准。于是,就有了德太增长基金的基本定位:单项投资7500万美元以下“我的工作和新桥是互补的,我做增长型投资、创投型基金。相对小一些机构,比如说5000万美金是比较小的,但是在中国而言不一定是小的。”
王兟习惯于逆向思维,曾在SARS期间在冷清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市场投资。他给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房地产交易价格到了历史最低,香港的房地产包括豪宅,从1997年的高峰到SARS以后跌了80%。按揭利率低到2.5%,当时香港最好地段的房子,差不多4000多港币一尺,就是4万多元人民币一平方米,跟东京、纽约比的话,香港还显得便宜一些。王兟在他的私人投资中大有斩获。
王兟加入TOM公司之后,通过一连串的并购和经营,公司规模迅速扩展,加上严谨的财务管理,公司迅速成为行业领头公司。借鉴了西方的一些优秀方法,但能够统领全局,牛津式思维方式同样重要。
在接受一家海外媒体采访时,王兟踌躇满志地感慨,德太集团有300亿美金,如果在亚洲投资10%到30%,你可以想象规模有多大!第二天,报纸的标题让王兟自己也吓了一跳,“德太集团要在亚洲投入一百亿美金”,30%×300就是90了吗?90再扩大一点,不就是100亿美金了吗?这样的扩大化宣传,让王兟对于未来的投资数字开始说得谨慎,“怕误导大家”。然而,这并不影响加盟德太的王兟对自己新的职业生涯业绩期待的公开表述。
“我起码希望在5年以后,在一些重要的交易上,大家都觉得德太绝对不比别人落后,甚至是领先的。最好有一定的创意,做几个别人没想到的交易。这些交易的投资回报,无论从中国来比较,还是世界上来比较,都是响当当拿得出去的。而且总体的投入资本也是一个比较有规模的,不是只做了两三千万的投资。”王兟表示,这是自己目前工作的目标。
“对个人的目标,就不能够只是完全用数字来衡量,能够跟合伙人打成一片,大家enjoy(享受)这个过程,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个人的目标,王兟表示已经“变得多元化一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