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养老 编辑
社区养老,养老方式之一。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
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2018年,重庆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2019年计划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
2024年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中文名:社区养老
主体:家庭养老
辅助:社区机构养老
性质:政策
区别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
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社区养老的组成由智能平台软件和老人用通信终端设备组成,智能平台软件实现信息交换和记录功能,通信终端实现呼叫功能。
3月23日,由京东健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融发展中心、我淘健康·京智康渠道中心联合发的全国百家健康社区建设。未来的养老产业应该更多聚焦在社区养老,我国超过60岁的老龄人口已达到2.6亿多人,解决好社区养老的配套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占到大健康产业的制高点服务百姓健康需求,就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制胜法宝。
2024年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当你老了,你愿意去养老院吗?相信不少人会摇头。然而,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消息称,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公立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而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七成人接受社区养老。
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打死不去养老院”的旧观念呢?北京老年研究心理所所长韩布新揭开了这一转变背后的 真相。
供不应求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韩布新介绍道。家庭养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老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
那么,那些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如何呢?中国新闻网报道指出,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人满为患,排队预约的有千人以上;
在天津,比起接近16万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全市不到2万张的床位更显得杯水车薪。而在记者走访的朝阳区一所社区养老院里,50个床位也已达到饱和。
憋屈在家
“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韩布新告诉记者,“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
”对老人不想被年轻一代看作“老弱病残”的心理而言,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单身老人也有更多机会找到“第二春”。
而另一方面,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早在2003年,国内心理学者范悦斌等人曾抽取社区养老院或敬老院和不与子女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各220名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身体状况差不多,但前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显著优于后者。
一举两得
“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韩布新的分析与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非常一致。
具体说来,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不可否认的是,在“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仍有人对养老机构排斥。“没面子、被抛弃感都是可能的负面感受。”韩布新最后说,“不过,对这些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老年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需要、摒弃旧思想只是时间问题。”
榕树下养老产业机构
榕树下养老产业机构是大中华地区“养老产业”全程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定位于中国养老产业“一站式”服务首倡者;中国“养老产业”全程服务行业领航者。
榕林老年产业机构设立前期策划设计中心、中期策划设计中心、后期商业运营中心、项目运营中心、工管中心、养心益体医疗中心、运管中心。目前公司已有近百名不同领域的人才,已构成完整的养老产业运维体系。公司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依托强大的实力团队,致力于“养老产业”的全程方案解决综合服务商。
重庆现有养老机构
2018年,重庆全年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
2019年,重庆有养老机构140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2.老人心理的需要。人到了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社会交往、社会角色地位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感,例如:冷漠感、孤独感、忧郁感和不满情绪等。同时,各种丧失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情绪情感。在调查走访期间,大部分养老院的老人表示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并不快乐,认为是被社会和家庭所抛弃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就不适合老年人心理需要3.家庭经济的需要。据调查,养老院养老的收费相对较高,对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城市和乡镇对于每位老人收取800元和600元护理费用。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城市和乡镇的护理费用为1000的家庭都有2位以上的老人需要养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
上一篇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