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前身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是从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的负责人。

总理职权

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有以下职权:

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国务院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总理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总理代行总理职务。

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会议一般讨论重大问题或涉及众多部门的重大事项,全体会议一般每一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

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讨论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国务院准备发布的行政法规,各部门、各地方请示国务院的重大事项等。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

总理可用自己名义发布国务院令,用来颁布和废止行政法规、任免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解除戒严等。

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四条在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必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例如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总理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举行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任免程序

编辑

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投票通过,再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任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免去国务院总理职务。

历届总理

编辑

任次

届次

姓名

任期开始

任期结束

备注

政务院总理(1949-1954)

1

1

周恩来

(1898-1976)

1949年10月1日

1954年9月27日

国务院总理(1954至今)

1

1

周恩来

(1898-1976)

1954年9月27日

1959年4月27日

2

1959年4月27日

1965年1月4日

3

1965年1月4日

1975年1月17日

4

1975年1月17日

1976年1月8日

在任时逝世

-

空缺

1976年1月8日

1976年2月2日

尚未任命接替者

2

华国锋

(1921-2008)

1976年2月2日

1976年4月7日

代总理

1976年4月7日

1978年3月5日

正式任命

5

1978年3月5日

1980年9月10日

辞去职务

3

赵紫阳

(1919-2005)

1980年9月10日

1983年6月18日

任命接替

6

1983年6月18日

1987年11月24日

改任代总书记

4

李鹏

(1928-2019)

1987年11月24日

1988年4月13日

代总理

7

1988年4月13日

1993年3月31日

8

1993年3月31日

1998年3月17日

5

9

朱镕基

(1928-)

1998年3月17日

2003年3月16日

6

10

温家宝

(1942-)

2003年3月16日

2008年3月16日

11

2008年3月16日

2013年3月15日

7

12

李克强

(1955.7-2023.10 )

2013年3月15日

2018年3月18日

13

2018年3月18日

2023年3月11日

8

14

李强

(1959.7-)

2023年3月11日

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