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编辑

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成立于1953年,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万件以上。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湖北省博物馆

外文名:Hubei Provincial Museum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占地面积:85000 m²

类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景点级别:AAAAA级

投用时间:1953年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免费

馆藏精品: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郧县人头骨化石等

现任馆长:张晓云

历史沿革

编辑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

1953年3月16日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同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内。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恢复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1956年迁至武昌水果湖。

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

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博机构。

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

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地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2011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改造工程启动。

2011年1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2020年6月14日,根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湖北省博物馆等五家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开放,社会公众可通过预约方式有序进馆参观。

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开馆。全面上新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 三期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

2021年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市民可提前在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入馆。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湖北省博物馆开放夜场,并在南主馆负一楼演奏厅,举行“博物馆之夜”专场音乐会。

2022年10月7日,湖北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 ;2022年10月14日起,湖北省博物馆恢复开放。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2月23日,“文明探•曾随礼乐文化交流中心”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

2023年2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合署办公转为独立运行大会在省博物馆西馆召开,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开独立运行 。

2024年1月18日,湖北省博物馆与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湖北省博物馆入口湖北省博物馆入口

建筑布局

编辑

湖北省博物馆1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三期工程

2016年,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建设工程启动,于2021年12月21日起向公众开放。

三期工程新建文展大楼、文物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中心、观众接待中心等项目,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

三期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集中呈现了湖北近年来考古学术研究最新成果。

全面上新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达3.6万平方米,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 

馆藏文物

编辑

综述

湖北省博物馆2

湖北省博物馆有各类文物、标本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

在20余万件藏品中,不少是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

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头骨化石

郧县人头骨化石:时期为旧石器时代。1989年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出土,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云梦睡虎地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 湖北省博物馆藏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因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的睡虎地秦墓而得名,出土时数量巨大,包含1155枚竹简、4万余字。经过专家的分类整理为10个“章节”。行政文书、医学著作、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都被囊括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秦简中包括大量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秦律,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同时,云梦秦简上的字体也颇为讲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秦隶,反映了篆书向隶书的转变,为研究中国书法以及秦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翔实的依据。

一级文物

曾侯乙编磬曾侯乙编磬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青铜尊盘青铜尊盘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鹿角立鹤鹿角立鹤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大玉戈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铜鼓铜鼓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中国截止2009年以来,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战国时间连环画。

虎座鸟架鼓虎座鸟架鼓

《虎座鸟架鼓》,尺寸:高135.9厘米, 宽134厘米,鼓径60厘米 。

铜建鼓座铜建鼓座

战国时期铜建鼓座,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座上,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工艺融汇一体。

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其他文物

文物

馆中江陵楚墓出土的彩绘木雕鸟兽座屏,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国“聘礼行迎图”漆画与楚国司法文书竹简,云梦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等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又如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的敦煌写经,明清书绘大师江夏派吴伟,“门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董其昌陈继儒,“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张裕钊、杨守敬等诸家的墨迹,都属稀世珍品。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十八星军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恽代英、陈潭秋、施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遗物、纪念物。

蟠龙盖兽面纹铜罍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湖北省博物馆藏

云梦睡虎地秦简,因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的睡虎地秦墓而得名。出土时数量巨大,包含1155枚竹简、4万余字。经过专家的分类整理为10个“章节”。行政文书、医学著作、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都被囊括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秦简中包括大量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秦律,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云梦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

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湖北省博物馆藏

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素黑漆盘素黑漆盘

素黑漆盘:湖北省博物馆藏。

彩绘木雕小座屏 彩绘木雕小座屏

彩绘木雕小座屏:湖北省博物馆藏。长51.8厘米,高15厘米,约0.07平方米的空间里55只动物。采用透雕、浮雕等手法,是中国先秦时期雕刻工艺最为复杂的漆器之一。

青铜炉盘青铜炉盘

青铜炉盘: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铜联禁大壶曾侯乙铜联禁大壶

曾侯乙铜联禁大壶:湖北省博物馆藏,来自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身高近1米。器身表面细致地雕刻出蟠螭纹、蕉叶纹、勾连纹,颈部两侧还装饰有蜿蜒曲折的龙。

金钑花钏金钑花钏

金钑花钏,共有两件,一左一右,形制相似,串枝灵芝纹寓意吉祥美好。湖北省博物馆藏

展览陈列

编辑

综述

吴王夫差矛吴王夫差矛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郧县人

郧县人郧县人

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屈家岭

屈家岭文化展区屈家岭文化展区

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岭》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盘龙城

1954年发现的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约1500BC)一致。《盘龙城》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

楚文化展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书写历史

湖北省博物馆全景图湖北省博物馆全景图

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梁庄王墓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曾侯乙墓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保存好。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中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

曾侯乙十弦琴曾侯乙十弦琴

曾侯乙十弦琴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

九连墩纪事

九连墩纪事九连墩纪事

九连墩墓葬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市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设,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九连墩1、2号墓及陪葬的车马坑进行了科学发掘。《九连墩纪事》展示了墓葬发掘的过程和楚国高级贵族墓的墓葬文化。

秦汉漆器艺术

秦汉漆器艺术秦汉漆器艺术

秦汉时期的漆器达到鼎盛期。自19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漆木器。而湖北出土秦汉漆器最具代表性。《秦汉漆器艺术》将馆藏的最具特色的秦汉漆器集中展示。

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 展览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其中多数文物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公众展示。

荆楚百年英杰

荆楚百年英杰荆楚百年英杰

近代以来,荆山楚水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荆楚百年英杰》展示了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

精品展览

编辑

荆楚百年英杰:2021年5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2年10月,“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开幕。

△2022年9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览。展厅大门

2022年9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览。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数百件,距今2400余年的玉器,种类繁多、保存完好,堪称一座玉器宝库。其中一件可以自由活动卷折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更是一绝。被认为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战国玉器,环环相扣,被人为是玉饰界“扛把子”。

所获荣誉

编辑

2021年3月,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武汉十大景”。

2021年10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被评为“2021年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3年5月8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编辑

出版物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历年来出版了一系列研究著作,主要有《云梦睡虎地秦墓》、《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曾侯乙墓》、《曾侯乙编钟研究》、《曾侯乙墓文物艺术》、《中国文物考古之美--地下乐宫》、《中国湖北出土文物》、《湖北省博物馆》等。

文保成果

名称

时间

简牍脱色材料及简牍变色机理研究简介

2010-01-18

PEG(聚乙二醇)复合液脱水加固定型出土饱水木构件研究简介

2010-01-18

2005年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科技成果1

2010-01-18

2005年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科技成果2

2010-01-18

无强度丝绸的生物加固方法

2009-12-13

采用加温矫形工艺修复古代青铜器

2009-12-13

乙醚法、乙腈—乙醚法、乙醇—乙醚—硅酸盐法脱水加固定型竹简及漆木器方法

2009-12-13

遗址中高含水木构件脱水定型的微生物方法

2009-12-13

对外交流

编辑

湖北省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达十几万人次,成为湖北省重要的青少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曾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友人基辛格等曾多次来馆参观。

展览项目

展览时间

展览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

1973.06.09--1973.09.30

东京国立博物馆

湖北出土战国秦汉漆器

1989.11.02--1990.01.06

香港中文大学

杨守敬及其交友书法作品展

1990.09.18--1990.09.23

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

曾侯乙墓特别展

1992.03.17--1992.05.10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战国楚文物展

1993.08.11--1994.08.21

新加坡文物馆

中国周代艺术珍品展

1995.04.07--1995.05.07

卢森堡市维克多·雨果大厅

中国帝王陵墓展

1995.04.18--1997.10.

美国巡回展

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

1997.10.--1998.12.

香港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精华展

1997.11.9--1998.03.21

台北鸿禧美术馆,台湾高雄美术馆

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

1997.12.15--1998.03.

美国

用漆描绘的神秘的世界·中国古代漆器展

1998.07.22--1998.09.06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江汉地区先秦文明展

1999.01--1999.04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龙凤共舞----湖北出土文物展

1999.06.12--1999.08.31

美国圣地亚哥美术博物馆

99巴黎之中国文化周----中国古代文物展

1999.08.21--1999.09.17

法国巴黎

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

1999.09--2000.09

美国华盛顿(巡回展)

孔子时代的音乐展

2000.04.29--2000.09.17

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博物馆

龙之声----中国钟铃艺术展

2000.11.20--2001.02.25

法国巴黎音乐城

中国国宝展

2000.10.24--2000.12.17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展

2000.05.--2001.07.

日本东京

湖北省暨武汉市对外经贸洽谈会。曾侯乙编钟音乐会

1993.07.

香港湾仔华润大厦香港展览中心

香港回归庆典《交响曲1997:天·地·人》

1997.07.01

香港会展中心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美国纽约演出

1998.03.

美国纽约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英国伦敦演出

1998.07.

英国伦敦

《天·地·人》湖北编钟乐团赴英演出

1998.08

英国伦敦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美国波斯顿演出

1998.10.

美国波斯顿

"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展演

1999.09

美国华盛顿

龙腾凤舞湖北出土先秦文物展

1999.04

美国圣迭戈

"中国福祉的期盼"学术交流

2000.10.--2000.11.

德国科隆

历任馆长

编辑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馆长:张晓云

党委委员、副馆长:王先福、何广、李奇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史萍

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备注

馆长(负责人、所长)

陈国钊

1953年3月16日--1954年4月;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1954年4月--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

1958年2月--1959年;湖北省文物管处处长

1959年--1973年;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1973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

1963年1月--1982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谭维四

1982年--1985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陈乃成

1987年--1989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舒之梅

1989年--1997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陈中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王红

2002年10月--2008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黎朝斌

2008年--2010年;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湖北省博物馆代理馆长

包东波

2010年--2013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相关报道

编辑

2022年5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其中包括特别奖、精品奖、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优胜奖等。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推出的“鲁迅生平陈列”,成为北京地区的精品陈列代表。

旅游贴士

编辑

参观时间

2022年7月1日,武汉博物馆官方微信发布了对外开放时间调整公告,公告称,武汉博物馆自2022年7月1日至10月31日调整对外开放时间。具体调整办法为:逢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开馆时间不变,为上午9:00;闭馆时间由17:00延至18:00(17:30停止入馆)。周二至周五日常开放时间维持不变,仍为9:00—17:00(16:00停止入馆) 。

2022年10月7日下午,湖北省博物馆发布闭馆通知,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要求,湖北省博物馆于7日下午3点30分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2022年10月14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公告,宣布将于2022年10月14日10:00起恢复开放。

乘车路线

乘14、108、402、411、552路公交到【省博物馆】站下;

或乘605、712、777路到【黄鹂路】站下;乘轨道交通四号线在【东亭】站下沿黄鹂路步行900米即到

票价及限制

免费,每半个小时放500人入场,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5000人(上午限制3500人,下午限制1500)。

最佳游览时间

武汉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即3、4或9、10月。

地理位置

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