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庆街 编辑
吉庆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与汉口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相邻,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
吉庆街夜市大排档宽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到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
2009年3月,吉庆街开始改造。改造后已于2011年11月23日开街,12月28日试营业。
中文名:吉庆街
外文名:Jiqing Street
地理位置: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
开放时间:8:00-次日2:00
门票价格:免费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湖北省武汉市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皆宜
吉庆街
然而,与许多具有武汉市民特色的地方一样,吉庆街的原始、喧闹与脏乱终究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相矛盾,过江隧道的建设又把吉庆街的交通阻断,怎样将吉庆街这一文化品牌保住并使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
江岸区政府的办法是:易地重建,并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并称之为“吉庆民俗街”。新吉庆街其实已与老吉庆街无关,它承载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消夜、听曲的排档夜市。
齐追航
提到吉庆街,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齐追航,武汉音乐人、影视与大型活动导演,是在创建吉庆街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人。他为吉庆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关键性的5件事。
一是为吉庆街艺人创作出版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吉庆街游子部落》CD专辑与《吉庆街孤芳自赏》MV合辑都是出自他的手,这些作品随着吉庆街艺人的新老交替,大多成绝唱却弥足珍贵;二是为吉庆街创作拍摄了2部纪录片《吉庆街四大天王》与《吉庆街江湖三姐》,详细记录了吉庆街20年发展历程,为吉庆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三是一手策划实施了吉庆街艺人跳槽事件,为吉庆街与吉庆街草根艺人,创造了一系列的、在全国都十分轰动的新闻;四是策划发起了吉庆街《新四大天王》全民海选活动,为吉庆街民间艺人与民间艺术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五是最早提出全新改造吉庆街的动议,新吉庆街的改建,与他当初的动议如出一辙。
齐追航描绘吉庆街艺人与艺术,常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相信吉庆街的民间艺人与民间艺术,必将焕发无穷的生命力与无尽的魅力。
池莉
《生活秀》里的来双扬
自此,这一条承载辛酸苦辣的小街走出深巷,闻名全国。无数人慕名前来,只为感受午夜吉庆街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活色生香!
夜生活
吉庆街艺人
午夜十二点,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对吉庆街来说,夜是白昼,生活理所应当是从此刻开始的。买卖人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四点依旧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这个不夜城给人的就是一个欢畅和痛快,难怪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排档文化
吉庆街夜景
吉庆街,是全国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这可以说是几经取缔又重生的吉庆街独享的特权了!
这就是吉庆街的文化大排档,它将面对面、开放式的消费方式与随意性、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并浸润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远近闻名的饮食文化超市,吸引着上至白领官员、下至蓝衫小民以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排档在很多很城市早已消失,但是在大武汉,还是经营得风生水起。还是汉味作祟,武汉的大热天,特别是晚饭后,硬逼着人们在家里待不住。三三两两地,男人们打着赤膊,在外干什么呢?坐在竹床边吃毛豆喝啤酒最爽快。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妇、父子从家里抬出竹床放在屋前临街的路上,竹床上放着凉面、米粉、米饭、鸡蛋、凉菜、自己卤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肠、鸡鸭等,旁边生一个小煤炉,炒点家常菜,支一两个小桌小凳,人们就地坐,吃着喝着,“挖地佬壳”的每天都有钞票进账,那时,“下岗”一词还很少听见,那些有工作的嫂子们靠这种方式赚钱贴补家用。再后来,一拨人又来了,他们干脆租下门面,十几、二十几平方米都能开店,几张桌面摆到街上,小家小菜的,号称“靠杯酒”,很符合武汉市民的口味。到九十年代初期,生意再次做大,门面大了,生意的规模大起来。1933年左右为吉庆街的最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
吉庆民俗街
吉庆街
吉庆民俗文化街正是在满足武汉人精神飞跃的同时,吸纳了上百年老武汉的历史文化因子,加以创意的聚合、活力的升华,未来它将呈现给武汉人的既是忘不掉的过去,又是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情节才会沁透于心。
国粹发源地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最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
特色文化
吉庆街的歌手
吉庆街庙会
消夜必备:精武路鸭脖子、虾球、毛豆
名扬全国:武昌鱼、臭鳜鱼、鸭脖子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
糯米鸡
有点像饭团,用糯米做的,煮熟,加入干子(切成丁)、肉末、榨菜丁等,再用手团成团沾点面粉走道油即可。
四季美汤包
武汉汤包很有名气,武汉人过早也格外钟爱她。说起汤包人们自然想到“四季美”,今楚汤包与四季美汤包不同,有些像淮安文楼汤包,汤多不腻,皮薄而有韧性。如今许多人都怕吃油腻食物,于是店主开发出“番茄汤包”“草莓汤包”等“迷宗”品种,略呈红色,微酸中稍带甜味,直侵味蕾,让你吃了一笼还想再来一笼。老板说,吃这种汤包不需顾及会长胖,所以最受美眉和靓嫂欢迎。
从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口古镇到如今武汉经济、商业中心,汉口的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磨炼出它如今独特的个性。历史上的租界地盘和码头文化衍生出汉口现今的金融与商贸气质,造就了汉口人精明、干练、敢为人先的性格;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汉派个性的民众乐园、江汉路和吉庆街,循着历史的轨迹,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武汉娱乐、商业、饮食集中地,也成就了武汉“最市民化城市”的个性名片。
吉庆街建筑
新吉庆街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与中山大道上的欧式建筑呼应成景。建筑风格研究吉庆街这样的老汉口旧城改造项目,其社会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对清末民初时期老汉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同时也对吉庆街片区周边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测绘工作,作为设计的理论支撑。我们通过发掘和再现老汉口建筑造型元素的方法,来解读建筑历史,再现老汉口商街风貌,展示中山大道的历史文脉。同时,我们也适当地在入口处引入现代元素,作为时代烙印,体现传承与发展。老通城片区七层楼的餐饮主力店和宾馆,其立面风格向对面的盐业银行靠拢,秉承租界建筑风格,是对该街区旧时建筑风格的一个真实写照。在内街空间的处理上,利用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多样的户外空间,再现老汉口、老吉庆热闹繁华的“美食生活秀”。尽可能保护和强化吉庆街民间艺人的演绎传统,并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舞台。露天排挡应该予以保留。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明末清初的建筑主要由木质结构房,庭院、土围墙、石门组成。木门、石门上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精美图案,工艺高超。
规划目标
吉庆民俗街的规划定位为汉派风情街、文化旅游目的地、艺术创意社区。
规划业态分区
一期为美食生活区,二期为民俗创意区,三期为文化馆藏区。
武汉老字号、知名特色餐厅、精致西餐厅、快速消费餐饮、大排档、便利店、茶艺馆、咖啡厅、酒吧、KTV、文物古玩、土特产店、婚纱摄影、商务会所、创意工作室、知名企业……
运营目标
吉庆街
吉庆街
曾经风景
吉庆街曾是享誉全国的夜市,在这里,美食和文化很好地融为了一体,客人们一边享受特色美食,一边欣赏以“四大天王”为首的民间艺人表演,再喝上一点小酒,这是武汉一道著名的风景。
全新面貌
两年多前,随着过江隧道江北出口施工的进行,吉庆街陷入了“半封闭”状态,前来光顾的食客越来越少。为求全新的发展,也是为使武汉这张特殊的名片能真正打出去,借着过江隧道开始贯通的东风,吉庆街期待重新开街时能以全新面貌示人。
旅游推荐
吉庆街街景
届时,开街活动必定会热闹非凡,舞狮、亮灯、剪彩,湖北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民间技艺展示,各系菜品品尝。吉庆街永恒不变的热闹和人气扑面而来,身在其中必会乐不思蜀。“白天哪懂夜的黑!”正如池莉所说:吉庆街的一天是从夜开始的!除此之外,吉庆民俗街年度50场主题活动即将启动——老汉口风貌,新生活格调。欢迎八方游客来吉庆街体验汉味风情,共享美食、文化与艺术的全城盛宴。
2022年5月26日,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地铁1号线、6号线大智路站A出口沿大智路向南步行500米即到。
1路、24路、yx24路、581路、711路、727路、电2路在保华街黄石路站下车,沿中山大道向北步行50米即到。1路、24路、yx24路、38路、402路、520路、526路、581路、608路、707路、711路、727路、801路、n408路、w408路、电2路在中山大道大智路站下车沿中山大道向南步行300米即到。
吉庆民俗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