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深铁路 编辑
广深铁路(Guangzhou-Shenzhen Railway),又名广深城际铁路, 是中国广东省内首条连接广州市、东莞市与深圳市之间的城际快速客运专线,呈西北至东南走向;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通道厦深铁路至广州,东莞两市中心城区的联络线。
广深铁路原为广九铁路华段,1909年动工施建,1911年全线贯通;1949年,广九铁路华段改名为广深铁路。2007年4月18日,广深铁路与广九铁路分离,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铁路。
广深铁路西起广州站、南至深圳站,全长147千米,设客运站点数量7个,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200千米。2014年,广深铁路全年累计发送旅客3600万人次。 2024年11月6日零时起,广深城际将实行的列车运行图。
中文名:广深铁路
外文名:Guangzhou-Shenzhen Railway
开通日期:2007年4月1日
线路长度:147 km
设计速度:200 km/h
运营速度:200 km/h
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起止站点:广州站、深圳站
车站数量:7个
途经城市:广州、东莞、深圳
别名:广深城际铁路
广九铁路华段(原广深铁路)
清宣统元年(1909年),广九铁路华段开工建设。
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九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因广九铁路华段在广州市和深圳墟(深圳镇)之间,故又名广深铁路。改革开放之前,广深铁路仅为单线铁路。
广深城际铁路(新广深铁路)
1984年,广深铁路开始增建第二条轨道,同时成立了广深铁路公司。
1987年,广深铁路的复线轨道建成通车,运输能力提高70%,成为当时广东省内首条双线铁路。
1989年,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原广州铁路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广深铁路提速改造进行可行性研究。
1991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广深准高速铁路立项。
1994年,广深准高速铁路线路改造和增建第三线轨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1998年,广深线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竣工,同年8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2000年,广深铁路Ⅲ线轨道电气化竣工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三线轨道并行、全线封闭的电气化铁路。 同年11月,广深铁路计划增建第四线,以配合广深准高速铁路提升为城际高速客运专线。
2004年,广深铁路增Ⅳ线轨道工程动工建设。
广州市内的广深铁路
2014年,广深城际铁路石龙站停止客运业务,新建的东莞站投入使用,原常平镇内的东莞站亦于2013年更名为“常平站”。
2015年,广深铁路与沿海快速铁路厦深段的联络线竣工,成为厦深铁路联络广州和东莞两市城区的一条支线路段。至此,广深城际铁路实现与中国国家高速铁路网对接。
2024年11月6日零时起,广深城际将实行的列车运行图。
设计参数
技术标准 | |
设计速度 | 140~200千米/小时 |
轨道数量 | 四线(客专双线、普速双线) |
轨道类型 | 有砟轨道、有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正线间距 | 4.8米 |
最小曲径 | 2200米、400米(困难地段) |
最大坡度 | 仙村以北6‰,仙村以南8‰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广州东动车运用所 |
电力供应 |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50赫兹、25千伏 |
参考资料 |
沿线车站
客运服务站(广州—东莞—深圳)
车站名称 | 车站等级 | 车站性质 | 车站地址 | ||
广州站 | 特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流花街道环市西路159号 |
广州东站 | 一 |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东站路1号 | |||
新塘站 | - | 广州市增城区 | |||
东莞站 | 二 | 东莞市 | 石龙镇环湖路 | ||
常平站 | 常平镇口岸大道13号(距离常平南站1.5千米) | ||||
樟木头站 | 三 | 城际 | 樟木头镇南城广场路2号 | ||
平湖站 | 四 | 城际 | 深圳市 | 龙岗区平湖街道上大街119 | |
深圳东站 | - | 长途、城际 | 深圳布吉综合客运枢纽 | ||
深圳站 | 一 | 长途、城际 | 罗湖区南湖街道建设路1003号 | ||
说明:1、樟木头站和平湖站只停靠广深城际列车、其它车站有中长途列车或不同路线的动车组列车停靠;2、广州东站与常平站停靠广九直通车 |
地铁换乘站
车站名称 | 地铁站名 | 换乘线路 |
广州站 | 广州火车站 | 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 |
广州东站 | 广州东站 | 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 |
东莞站 | 东莞火车站 |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 |
平湖站 | 平湖站 | 深圳地铁10号线 |
深圳站 | 罗湖站、人民南站 | 深圳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 |
线路走向
广州段
广深铁路广州段西起广州市越秀区广州站,沿广园快速路北侧向东依次经过天河区、黄埔区,至增城区新塘镇与穗莞深城际铁路交叉,东至仙村镇后南行;向南至石滩镇后跨越东江北支流入东莞。
广深铁路在广州铁路枢纽与京广铁路和广茂铁路衔接,另设连接广州鱼珠码头、黄埔新港和石龙港支线。
东莞段
广深铁路东莞段在石龙镇北接广州段线路,向南跨越东江南干流后依次经过茶山镇、东莞生态园湿地、横沥镇、常平镇,在常平铁路枢纽中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交汇,上跨广惠城际铁路;向南纵穿樟木头镇区,至塘厦镇入深圳。
深圳段
广深铁路深圳段北起龙岗区平湖站接东莞,向南跨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和厦深铁路,经过深圳东站(原布吉火车站)南下至罗湖区罗湖口岸北侧的深圳站,并在南端经罗湖桥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东铁线相接。
广深铁路在深圳铁路枢纽(平湖站区间)接驳沿海铁路厦深线。
车辆设施
CRH6A型动车组停靠广深铁路广州东站
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由BSP(庞巴迪—青岛四方—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构造速度每小时250千米,5动3拖8节车厢编组,包括2节一等座车、5节二等座车和1节餐车,全车座位定员680人。
和谐号CRH6型电力动车组由原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和制造。该型动车组持续运营速度每小时200千米,单列8节车厢编组,车内采用准地铁化设计,最大载客数可达1488人,满足大载客量、快启快停、快速乘降、编组灵活的城际铁路运营要求;能够适应站站停、大站停和一站直达式等多种运营模式;具有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等特点,并具备与干线铁路互联互通以及承担城市群区域内大客流的运输能力。
● 历史车型
使用时间 |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1966年以前 | 胜利6型 | ||
1966年至70年代中期 | 东方红1型、东风型 | ||
70年代至1994年底 | 东风3型、ND2型、东风4B型、东风9型 | ||
1994年底至1998年 | 东风4B型、东风9型、东风11型 | ||
1998年至2004年 | 东风4B型、东风11型 | 韶山8型、DDJ1型、先锋号、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2004年至2006年 | 韶山8型、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备注:韶山8型电力机车至今仍牵引广九直通车 | |||
参考资料 |
运行系统
曾作为广深铁路城际列车的蓝箭号电力动车组
运营历程
20世纪80年代的广深铁路
1966年8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中国第一代空调软座客车开始在广深铁路上担当91/92次列车,非广交会召开期间只供外宾及华侨乘坐。
截至1979年,每日往返广深两地的旅客列车只有三对,全程耗时最快2小时5分钟,最慢4小时45分钟。
80年代起,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广深铁路年旅客接发量约2000万人次,来往两地的客车数量不断增加。
1983年,广深铁路开行每站停、全程运行需6小时的543/544次慢车为沿途村民服务。
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成立后,广深列车的车次分为特快81~90次;初期有备用的97~100次;1991年新增71~78次、普快101~116次、221~228次以及两趟慢车501/502次和543/544次,特快列车2小时可跑完全程。同时,原铁道部允许广深铁路实行特殊运价,使其成为中国首条实现浮动运价体制的国铁线路。
1993年,广深列车冠以“深”字头,年发送旅客达2600万人次。
1994年,广深铁路完成既有线准高速改造;同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开行中国首列准高速客车,第一次采用25Z型客车和DF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最高速度每小时160千米,全程行车时间缩短至1小时5分钟;启用代表准高速列车的“Z(准)”字头车次,特快车次由“深”字头改为“S”字头以便识别。
1998年,广深铁路电气化完工,同年8月28日起使用从瑞典引进的X2000摆式列车,并采用了“G(高)”字头车次,最快运行时间为55分钟。
2001年1月8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最高速度每小时200千米,广深城际列车数量增至每天54对。
出售和谐号动车组车票的自动售票机
2009年3月23日起,广深铁路推出快通卡,完善铁路"公交化"运营模式。旅客持卡进出站时各刷一次,所乘区段的票价就可自动扣除。
广深城际列车的CRH1A和谐号动车组
2016年9月26日,广深铁路平湖站重新开通,来往深圳站及广州东站、广州站的直达列车数量维持在每天2对。
2018年2月2日起,广深铁路推出刷手机进站服务; 同年7月1日起,广深铁路开行广州东站至厦门北站的动车组列车。
2019年1月21日起,广深铁路开启支付宝扫码乘车。 12月1日起,广深城际铁路实现微信支付扫码乘车。
2024年11月6日零时起,广深城际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本次调图,结合广深城际旅客出行实际,优化了列车开行方案,更好地满足广深两地及沿线旅客朋友的出行需求。调整后,满图状态下,深圳站预计开行广深城际列车,较当前增加13列,其中,往返广州东站122列、往返广州白云站45列。
客运流量
1979年,广深铁路日发送旅客仅1500人次左右。
1993年,广深铁路年发送旅客已达2600万人次。
2008年,广深铁路年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2012年,春运期间广深铁路客流量达282万人次。
2014年,广深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3600万人次。
2017年,广深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3400万人次。
重点工程
穿越深圳市区的广深铁路
技术难题
四线并行的广深铁路
科研成果
广深铁路因在国内率先采用一些新技术,被视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实验基地和当时展示中国铁路发展的“窗口”。广深铁路准高速电气化改造工程中有80多项科技成果被授予1999年度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时速200千米电气化新技术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表彰
广深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城际铁路,也是中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商业运营试点线路;轨道线路沿着广九铁路途经华南中心广州、世界工厂东莞和经济特区深圳,连接广州和深圳市区并贯穿东莞北部和东部地区,形成联络珠江三角洲广佛都市圈与东岸城市群的快速通道,让三座现代化城市融入1小时生活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