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胜各族自治县 编辑
龙胜各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 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截至2022年10月,龙胜各族自治县下辖6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龙胜镇。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13.97万人。
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清乾隆六年(1741年)以寨名、司名置龙胜厅,龙胜之名因龙胜寨而得名。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龙胜各族自治县脱贫摘帽。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11月19~20日龙胜各族自治县举行70周年县庆活动。
2023年龙胜各族自治县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7481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
中文名:龙胜各族自治县
外文名:Multinational Autonomous County of Longsheng
行政区划代码:450328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面积:2538 km²
下辖地区:6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龙胜镇
电话区号:0773
邮政编码:541700
气候条件: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17.17 万(2022年)
著名景点:龙脊梯田、龙胜温泉、龙胜南山牧场、花坪
车牌代码:桂C
地区生产总值:74.81 亿元(2023年)
龙脊梯田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地,在两汉、三国时期属荆州武陵郡郡镡成县地。
晋至隋,属始安郡地(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宋、元、明三代,龙胜仍属义宁县地。明代于义宁县城西北30里司坪置巡检司(桑江口),治理义宁县西北(今龙胜境)庶政,明末,桑江口巡检“裁汰”。
龙胜大寨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
1951年8月19日,龙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区划沿革
1951年7月起,临桂县的庙坪乡划归龙胜县,1962年8月后,又将庙坪公社划回临桂县。
1953年12月26日起,“官衙”更名为“和平”、“正威”更名为“瓢里”。
1959年6月7日起,兴安县的中禄、大新、小寨、燕满田、江柳五个大队划归龙胜县。同年6月2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矮岭大队划归龙胜县。
1961年5月3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江口、银矿、珠波、皮帽四个大队划归龙胜县。
1962年5月4日起,三门公社篦梳大队划归三江县。
龙胜县城
1987年9月15日,从马堤乡的16个村中,划出甘甲、洋湾、布弄、中洞、新寨、里木、从林、大湾等8个村,成立伟江乡。9月17日,从瓢里乡的23个村中,划出金坪、乐江、江口、石京、石甲、凉坪、光明、独镜、地灵、大雄、宝赠、同乐、西腰等13个村,成立乐江乡。全县共设10个乡、1个镇。
2014年1月,和平乡更名为龙脊镇,平等乡改为平等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辖龙胜镇、三门镇、瓢里镇、平等镇、龙脊镇、乐江镇、泗水乡、马堤乡、江底乡和伟江乡共6镇4乡,119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1806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区,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千米,公路里程531千米。与桂林直线距离63千米,公路里程87千米。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
龙胜各族自治县
地形地貌
龙胜梯田
龙胜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最低处石门塘,海拔163米。全县为高山区,高差极大,山峰连绵,河谷幽深。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21座。
龙胜全境为山地,平均海拔700—800米,最高点福平包为海拔1916米,是广西第二高峰。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自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延绵而去,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崇山万迭,山高坡陡。
气候
龙胜江心洲公园
水文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水系发达,溪河遍布,大小溪流达480余条,总长1535千米,年径流量262.61亿立方米,集雨面积3867.65平方千米。干流桑江自东向西,其本流分南流水系和北流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河流滩多,落差大,水力理论蕴藏量为48.83万千瓦,可以开发21.02万千瓦,已开发7837千瓦,1987年发电量1622万度。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浔江上游,有大小河流80多条,从东、南、北面汇入桑江,然后向西流入三江县,桑江、和平河、平等河、三门河为主要河流。
2023年全县户籍人口17.17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497万人,乡村人口13.5276万人 ,少数民族14.08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龙胜各族自治县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侗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其中,根据龙胜县人民政府于2021年6月公布的人口资料,全县常住人口为139483人,其中汉族占20.83%,壮族18.65%,苗族15.64%,侗族26.25%,瑶族18.42% 。
民族分布
县长:蒙新宇
综述
龙胜南门风雨桥
龙胜温泉
龙胜温泉
花坪
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区交界处,总面积15133.3公顷,其前身为桂林地区广福林区,1960年被广西区批准为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花坪自然保护区是珠江源头,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57年5月6日,花坪最早发现“植物熊猫”--银杉。花坪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银杉数量最多的地区。
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植被完好,无污染,绿化率高达76.4%,全境像一个大的森林公园。龙胜的茶油、椪柑、南山梨(苗乡梨)、茶叶、猕猴桃、香菇、木耳、罗汉果、辣椒、苡米等土特产久负盛名,均系无公害天然绿色产品。
1.龙胜椪柑龙胜各族自治县椪柑是柑桔中的上乘品种,多次获广西优质果品奖,并获中国农业产品博览会银质奖,以外观美、保鲜期长等优点而著称,年产量2万吨以上,鲜果收获期为11月份,保鲜供货期12月至次年3月份。
2.南山苹果梨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选育推广的特优水果,产于海拔800~1500米高山地带,由于这里早晚温差大,果子肉嫩无渣,特别脆甜,为梨中的珍品。南山梨8月份成熟,年可供货150吨。
3.茶油是中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油而不腻,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是广西主要的茶油产地之一,年可供茶油1500吨以上。生产期1~3月份。由于耐贮存,全年可以供货。
4.龙脊茶叶主要产于龙胜龙脊旅游区云雾山中,是中国28大名茶之一,是清代的贡品茶。该茶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以清醇芳馨着称,年产量5吨,全年可供货。
5.香菇香菇有“植物性食品顶峰”和“素中之荤”的美称,除食用外还可入药。香菇营养价值较高。年产鲜菇450吨,干菇30吨以上。以春冬为旺产期。
6.龙脊辣椒种植于500~800米高海拔区,主要产于著名的龙脊梯田景区一带云雾山中,辣椒皮厚籽多,辣香味纯,为独特的饮食佐料佳品。年产鲜货150~200吨,干货25吨,鲜货产期为11月份。
7.竹笋又称龙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鲜竹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是食品学家极力推荐的一种保健食用山菜。龙胜盛产各种竹类,其中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已建成1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年产鲜笋1.5万吨。
8.蕨菜又称凤爪菜、吉祥菜,“山野大素”之一。是一种味道鲜美的纯天然山菜。经科学认定,蕨菜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粗纤维、铁、钙和多种维生素,其含量是一般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
9.苡米又名六谷米,是制作清凉饮料之佳品,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糖份,有去湿补脾、健胃、利尿、消热等功效。是龙胜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可供货60吨。
10.八珍杨梅、红薯果脯(蜜饯系列)采用龙胜山区盛产的野生杨梅和品质优良的本地红薯,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产品色泽晶亮,年产鲜杨梅果脯10吨,干果脯5吨,红薯果脯20吨。
11.龙绿牌脱水蕨菜、脱水竹笋、脱水南山萝卜年产量100~150吨。
2019年8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1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0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1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7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7月1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