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脱石 编辑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是由颗粒极细的含水铝硅酸盐构成的层状矿物,也称胶岭石、微晶高岭石。它是由火山凝结岩等火成岩在碱性环境中蚀变而成的膨润土的主要组成部分。
蒙脱石颗粒细小,约0.2~1微米,具胶体分散特性,通常都呈块状或土状集合体产出。蒙脱石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片状的晶体,颜色或白灰,或浅蓝或浅红色。当温度达到100~200℃时,蒙脱石会逐渐失水。失水后的蒙脱石还可以重新吸收水分子或其他极性分子。当它们吸收水分后还可以膨胀并超过原体积的几倍。蒙脱石的用途多种多样,人们将它的特性运用到化学反应中以产生吸附作用和净化作用。它还可以作为造纸、橡胶、化妆品的填充剂,石油脱色和石油裂化催化剂的原料等,还可作为地质钻探用泥浆,冶金用粘合剂及医药等等方面(主要制造蒙脱石散)。
蒙脱石的水含量因环境湿度而变化极大,其成分一般为(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单斜晶系,晶体片状或絮状、毛毡状。薄片中为负突起。平行消光,正延性。二轴负晶。是碱性介质中形成的外生矿物,火山灰及凝灰岩的风化分解产物,是构成斑脱岩、膨润土和漂白土的主要成分。通常为土状块体。白色,有时微带红色或绿色。光泽暗淡。硬度1。密度约为2。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其体积膨胀而增大几倍至十几倍,具很强的吸附力和阳离子交换性能。因含有此种矿物的黏土是一种高造浆率的优质配浆黏土,常用作石油工业钻井液的降失水剂和增黏剂,也用于炼油、纺织、橡胶、陶瓷等工业。
蒙脱石
白色,有时为浅灰、粉红、浅绿色。鳞片状者解理完全。硬度2~2.5。相对密度2~2.7。甚柔软。有滑感。加水膨胀,体积能增加几倍,并变成糊状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热分析:在80~250°C之间出现第一个吸热谷,脱去层间水和吸附水。一般钠蒙脱石脱水温度较低,且为单吸热谷,钙蒙脱石脱水温度较高,并出现复合谷。第二个吸热谷出现于600~700°C之间,脱结构水。第三个吸热谷在800~935°C,晶格完全破坏。其后,紧接着一放热峰,有新相尖晶石和石英生成。
一般说蒙脱石外观形态多是说膨润土原矿,膨润土原矿常呈土状隐晶质块状,电镜下为细小鳞片状,一般说蒙脱石的微观形态多是说蒙脱石的晶体结构。
蒙脱石
蒙脱石的结构图
蒙脱石的晶体结构图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蒙脱石数据如下:
蒙脱石数据图
原理
试样用氯化铵煮沸改性,经水洗涤后,再加氯化钾溶液作用,将交换的铵离子置换出来,然后加入甲醛,被置换出的铵离子和甲酸作用生成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其吸铵量。
分析步骤
称取1.000 g(准确至0. 001 g)试样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 mol/L氧化铵溶液(4.1.7)50 ml和少许纸浆,在电热板上煮沸并保温30 min.取下,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煮沸的1.0 mol/L氯化铵溶液(4.1.7)洗涤,直至流出的溶液中无钙、镁离子为止(检查方法,在小烧杯中加几毫升氛-氯化铵缓冲溶液(4. 1. 10)和1滴酸性铬蓝K指示剂,承接一些滤液,如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已洗净)。再改用温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硝酸银溶液(4.1.11)检查),用水将漏斗尾部冲洗一下,防止少量氯化铵沾污。漏斗改用清洁的250 ml烧杯承接,分三次加入煮沸的1.0 mol/L氯化钾溶液(4. 1.8)80 ml。待漏斗中溶液流完后,在烧杯中加入甲醛溶液(4.1. 9)15 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 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 1.12)滴定至红色,再在烧杯中接取一次1. 0 mol/L氯化钾溶液(4.1.8),如溶液红色30s不褪色,表示终点已到,如红色褪去,则应重复滴定至稳定的红色为止。以三次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总体积计算结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