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澜港 编辑
清澜港(Qinglan Port),是中国海南省文昌市港口,位于海南岛东岸北部,北部是八门湾,有文教河、文昌河从湾东西两侧流入,是中国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南“四方五港”重要港口之一,是一个集商、渔、军、公务的综合性港口,素有“琼州之肘腋”“文昌之咽喉”的美称。
清澜港在清末民初仅有西岸一个简易的水泥结构码头。1966年,海南港务局拨款兴建一个300吨级的钢筋水泥结构货运码头。1975年,在东岸建造一个客货综合码头。1983年,扩建。1986年,兴建新港2个岸式码头(钢筋水泥结构)。1993年,兴建一个轮渡码头;1996年,兴建东郊文笔塔轮渡码头。2009年,清澜新港码头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
截至2019年2月,清澜港占地面积为1.424平方千米,其中,清澜新港首期建设用地615.198亩,码头岸线长942米,已建5个5000吨级码头,包括油气码头1个,通用码头2个,旅游码头1个,火箭发射场设备运载码头1.5万吨1个;拥有渔业码头1座、5000吨级泊位1个和500吨级泊位2个,开通航线8条。
中文名:清澜港
外文名:Qinglan Port
所属地区:中国海南省文昌市
口岸代码:CNQLN(GB/T 7407-2015)
占地面积:1.42 km²
货物吞吐量:313万吨(2019年)
主营货类:矿产、天然气等
明洪武元年(1368年),形成自然的渔商小港,时称“陈家港市”;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安知乡青蓝都(今“清澜”的谐音)建造青蓝守御所;至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建青蓝所城于陈家市偏西方,即今清澜旧墟。
清康熙元年(1662年),青蓝所城被大水冲塌,修葺后改为青蓝巡司驻署。
民国元年(1912年),文昌籍华侨仕商拟出筑港计划,七月报请省督批准立案,十月开办,其建设项目包括疏浚该港航道、填筑基堤、建仓库、道路和购置船只等,总投资额计划为100万元港银;后清澜商埠建设工程被迫中途停建,孙中山先生曾将清澜港的建设写进《建国方略》,但终未建成。
1953年,清澜港开始建港。
1954年,清澜港设立港务管理机构。
1966年,清澜港兴建一个300吨级的钢筋水泥结构货运码头、仓库3座、堆场4个。
20世纪70年代,清澜港进行小规模改造;1975年,清澜港在东岸建造一个客货综合码头,俗称东郊码头。
1983年,清澜港港口扩建,加长至57米,宽43米。
1985年,清澜港列入“七五”计划进行扩建。
1986年底,清澜港兴建新港2个岸式码头(钢筋水泥结构),其中一个为5000吨级泊位,一个为500吨级2个泊位。
1989年7月,清澜港岸式码头竣工交付使用。
199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清澜港对外开放。
1993年,清澜港兴建轮渡码头。
1994年,清澜港下放到文昌市政府管理。
1996年,清澜港兴建东郊文笔塔轮渡码头;同年,清澜港成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
2009年,清澜新港码头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
2023年6月,清澜港封关运作项目硬件建设完工 。
位置境域
清澜港位于海南岛东岸北部,地理位置为19°33'46"N,11049'19.5"E,距海口港96海里,距湛江港137海里,东北距铜鼓咀14海里。港内北部是八门湾,有文教河、文昌河从湾东西两侧流入;港域狭长,南北长约5海里,宽约0.2至0.3海里。
气候条件
气温降水
港区风光
清澜港高温多雨;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8℃,多年平均气温23.9℃,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最低月平均气温17.5℃。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全年有131.5天,多出现在5至9月,每月均有20天以上。
清澜港年平均降水量1785毫米,5至10月为雨季,冬季雨量较少,雨季往往伴随台风,降水量占全年80%,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降水日为150天,日最大降水量197.6毫米,持续降水情况不多,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8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33天。
风雾情况
清澜港每年4至6月盛行东南风,风力不大;冬季多东北风,风力达6级;5至10月为台风季节,其中8—10月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盛行季节,受其影响年平均2至3次,风力达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1.8次。台风侵袭时多为东北风,并伴随大雨、暴风和暴雨。冬、春两季有雾出现,多在清晨上午9时出现,偶尔也在傍晚或下午出现,年平均雾日约1个月左右。通常能见度在5海里以上;有雾和降水时,能见度下降至2海里以下,甚至更低。
其他特征
清澜港冬,春两季有雾出现,多在清晨上午9时出现,偶尔也在傍晚或下午出现,年平均雾日约1个月左右。年平均雷暴日68.5天,主要集中在4至9月,其中5至6月最多,常发生在中午和下午。
水文特征
潮汐
清澜港属不正规日潮。平均潮高1.03米,平均低潮高0.58米,平均高潮高1.47米,最高潮高3.15米,最低潮高―0.28米,平均潮差0.89米,最大潮差2.55米。
潮流
清澜港潮流顺水道方向流动,拦江沙附近涨潮为北偏西流,流速0.5节,落潮流向南,流速1.3节;码头附近涨潮流向西北,流速1.3节,落潮流向南,流速2.5节;8至10月雨季期间,港内流速湍急。
海浪
清澜港航道略为弯曲狭长,涌浪不易侵入,港内一般浪级为0至1级。南到东南风时,航道拦江沙上浪大,约为4级。热带气旋经过的前后,港口外受其影响有大浪大涌,影响船舶进出港,易发生触底事故。
地质地貌
据钻探资料,清澜港土层分布依次为淤泥、砂砾、粘土页岩。清澜港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航道泊位
清澜港航道设计为5000吨级航道,截至2007年仅完成第一期3000吨级航道疏浚,航道长为4806米,其中外航道长1760米、宽54米;内航道长3046米、宽60米,3000吨级航道设计水深为5.4米,但由于泥沙回淤较大,实际水深不足5.0米。航道底质为泥沙或沙。
截至2020年6月,清澜港口岸拥有1个5000吨级成品油码头、2个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1个15000吨级通用码头兼航天码头(结构)和1个15000吨级旅游泊位,进出航道宽度为68米宽的5000吨级单向航道。
助航标志
从海南岛东北面开往清澜港的船只,沿途可见抱虎角灯桩、北士岛灯塔、铜鼓咀灯塔和清澜港口灯塔,进入清澜港主航道时,可借清澜港导标指引入港。港内北部为八门湾,由文昌河与文教河汇集,两条河口分别设有灯桩。
清澜港口门设灯塔1座,航道左岸设有简易导标1组(夜间不发光),另设有灯浮标10座。从1号灯浮至5号灯浮航道航向为345°8',5号至7号灯浮进出航道航向为007°51’至187°51',7号至9号灯浮进出港航道航向为336°33’至156°33',9号至10号灯浮进出港航道航向为314°50’至134°50'。
装卸设备
截至2009年,清澜港新港码头有25吨吊车1台,16吨吊车3台。
仓库堆场
截至2009年,清澜港有有仓库1座,面积1700平方米,堆场面积8000平方米;清澜油库有汽油油罐2个,共8000立方米;柴油油罐3个,共9600立方米;液化气罐2个大型的和11个小型的,大型的共2000立方米,小型的共2350立方米;建有4个1000立方米油罐。
修造设备
文昌市造船厂可修造50吨以下木质船舶。
主营业务
截至2019年2月,清澜港主要经营矿产、天然气、海产品、航天发射、文昌鸡以及椰子产品进出口等。
航班航线
截至2019年2月,清澜港开通航线8条,主要通往内地、香港、台湾、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
客运流量
1994年以前,清澜港年吞吐量仅在1万吨左右,1995年升到4.7万吨,1997年,吞吐量升到6.6万吨,比1996年同期增长17.4%。
2017年,清澜港货物吞吐量为2083627吨,比2016年同期增长320%。
2018年,清澜新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54万吨,比2017年同期增长4.9%。
2019年,清澜港货物吞吐量为313万吨,同比增长21.8%。
作为海南省东北部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清澜港是三沙市重要的后勤补给港口基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服务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重要运输港口岸。清澜港港口建成后,将具有现代化装卸储存功能、换装功能、旅游服务等功能,是文昌市乃至海南省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文昌市人民政府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