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村话民歌 编辑

海南省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传统音乐

海南村话民歌海南村话民歌

海南村话民歌,又称“哥隆民歌”,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海南村话民歌是说村话方言的人群采用村话方言所唱的民歌,村话民歌题材可以分为爱情、教育、述史、怀念和仪式五大类,其具有多种演唱方式,主要有长调、短调、秋千调、童谣、洛阳腔及哭嫁歌等。歌词以七言四句居多,讲究对仗与韵律,多采用“比”和“兴”的手法。村话民歌的起伏不大,腔调大多平直且低沉,甚至有一些凄婉。

2017年3月20日,海南村话民歌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第五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Ⅱ-1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海南村话民歌

批准时间:2017年3月20日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编号:Ⅱ-13

申报地区:海南省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历史渊源

编辑

海南村人是生活在海南省昌化江下游两岸、说村话方言的人群,也被称为“哥隆人”。其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据传说村人起源于西汉时派出一支中原军队征讨海南岛昌化江下游流域的骆越人;其二,族谱溯源称海南村人祖先大多是宋、明时期从福建、江西、甘肃、河南、广东、江西等地迁入,也就是从大陆迁入海南岛昌化江下游的汉族人后代;其三,经对村人的遗传基因做了详细的追溯和比对,发现海南村人父系和母系的主要基因成分源自云贵高原的仡佬族,有可能是“夜郎”的后人。

村话也称为村语,学者欧阳觉亚在1998年出版的《村语研究》中首次使用“村语”作为村话(哥隆话)的正规称谓。村语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语言,根据现代语言学者的研究,村话可能是大陆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后,放弃原来的语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非汉语,村语中含有汉语词汇,其中还掺杂、糅合了粤语方言、客家话和海南话,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了多来源成分、多历史层次的近现代村语。

海南村话民歌通过对述史类题材村话民歌的研究,可以推断其流传的大概年代。有学者根据作品推断村话民歌出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南宋末年或明朝初年。

基本特征

编辑

主要题材

根据调查,过去村人在婚嫁、丧葬、盖房时遵循固定的仪式,在仪式活动中,由当地的道公演唱民俗仪式类民歌。因此,可以将海南村话民歌分为爱情、教育、述史、怀念和仪式五大类。

爱情题材:爱情题材是村话民歌中较重要的题材,所占比例大。该类题材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情对唱和情歌两类。村人自古以来的婚姻观念相对比较开放,包办婚姻并不多见,大多数村人都是通过自由恋爱寻找佳偶,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情感、寻找意中人。流传较广的有《坐着静静不由来》《读书郎》《送别》等。例如,在《交情对唱》中,男女直白地表述自己的爱情,这是村人直率的性格使然。

教育题材:村人从古至今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尤其重视为人处世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村话民歌的一大特色。村人在教育上的投入不遗余力,因此村人中读书人较多,海南省较早的进士符确就是村人。村人讲究耕读持家,先祖希望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能知书识礼。因此,他们把生了男孩称作“得墨”,墨指墨条,代指男孩;把生了女孩称作“得砚”,砚指砚台,代指女孩。墨和砚相得益彰,好似琴瑟和鸣、砚墨相合,寓指孩子长大后夫妻关系融洽、婚姻幸福。这种雅致的称谓,既高雅又不失浪漫情调。该类题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十劝歌》《劝子读书歌》等。例如,《十劝歌》教育儿女做人要做君子,知礼仪、秉忠信,传礼乐家风。

叙史题材:村人对自己族群的文化历史比较重视,他们喜欢通过民歌讲述历史,村庄史、家族史通过村话民歌世代相传。村话民歌可以用来记事,村里的石头、村外的墓碑、河流、树木都会出现在民歌中,村人把自己的故事与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使其更加生动。例如,村话民歌述史歌《高高是天低低地》中包括南宋秦桧陷害岳飞的历史故事。

怀念题材:该类题材民歌用来怀念父母、先人或亡夫、亡妻,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一般用村话民歌中的哭丧调演唱,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悼母歌》《失偶哀叹歌》等。

仪式题材:村人在婚嫁、丧葬、盖房等民俗活动中,一般由道公演唱仪式性的村话民歌。例如,村人盖房必须经过看向、看日、下柱石、扶梁、查地基、抛梁、贴对联七个程序。其中,扶梁程序由当地的道公扮演贵人先扶东梁,后扶西梁,并在扶梁过程中演唱村话民歌中的仪式歌曲,整个扶梁仪式严肃、庄重、虔诚。

语言特征

村语与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语用词简练,如普通话“吃饭了没有”,在村语中是“吃饭去无”;二是村语中较多话是倒过来说的,采用倒装句较多。如普通话“何老师”,村语是“老师何”。

据调查,村话民歌的歌词大多为七言。情歌对歌一般是七言四句问答形式,类似唐诗中的七言绝句。独唱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赋、比、兴以及对仗手法。歌词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四句体,这是村话民歌较为常见的曲体。一般一首民歌由四句构成,唱词四句为一段,以七字句为主。曲调上将两个并列或对称的上下句叠置,一般在第三句做较大的变化处理,形成起、承、转、合的结构。例如,《春到木叶发新芽》其歌词大意为:枝叶抽新芽的季节到了,一切都充满生机。大雁飞过,喜欢在这美景中停下来歇歇脚。就像小鸟喜欢在同一枝头戏耍一样,少年人还是喜欢在女儿坊中一起玩耍。有时在村话民歌中会出现一些三言的情况,如《月亮光光照四方》。另外,村话民歌中还有四言、五言的民歌,但是数量较少,如《美女青娥》。

演唱特点

演唱形式

表演现场

村话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三种主要形式。独唱可分为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对唱可分为交情对唱、秋千对唱、夫妻对唱等,不仅有两人之间的对唱,还可以是众人对唱,这需要演唱者经常练习,从而达到对唱的一致性;齐唱是村话民歌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演唱形式,参与人数一般为双数,可以是两人、四人、六人、八人不等。在齐唱过程中,歌手之间通过提示交流、相互提醒,在旋律、歌词、气息、情感等方面达到一致。

另外,有一类村话民歌的演唱中出现了角色扮演。由几位固定的歌手扮演不同角色,不需要舞台布景与化妆,仅用歌曲向听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带有“剧”的色彩。在村话民歌《高文举之歌》中,有9名歌手先后出场演唱,设置了高文举、黄桃秀、黄公、父亲、担水的、穷人、媒婆等角色。

用真声演唱

在村话民歌的演唱中,多使用真嗓演唱,声音共鸣较弱且不加修饰,虽然音色欠讲究,但对歌词音韵、吐字、感情投入等方面要求较高。在逗趣、幽默的场合演唱时,歌手会突出有笑点的词语,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在演唱悲歌时,歌手会融合自身情感与经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打动听众。有时歌手因投入太深而泣不成声,听众即使完全听不懂歌词,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演唱的即兴性

村话民歌演唱的即兴性比较强,演唱者大多是自编自唱,几乎每一个演唱者既是歌手也是创作者。他们目之所及一人一物一景,即兴唱出便是一首歌。

歌曲无伴奏

据走访调查,村话民歌有没乐器伴奏,其歌唱属于纯人声无伴奏的形式。但是,由于观众觉得单调,致使村话民歌往往只在村话流传的地方传播,难以流传得更广。于是后人为其加上扬琴、唢呐等民族乐器的配乐。

演唱地点

村话民歌的演出场所一般在村人居住的村落中,演唱村话民歌一直以来都是村人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老一辈村人将情歌演唱的专门场所称为“女儿坊”,是姑娘们晚上聚集在一起等候男子来交往的地方,也是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一般设在村里某户人家的空屋、闲院内。

音阶调式

村话民歌大多采用五声、六声(加清角)音阶,宫、商、徵调式运用较多。另外,村话民歌中调式交替较为普遍,多是宫调式与商调式的调式交替。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海南村话民歌是村话的一种反应,她不仅是村话人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他们记录和传承文化历史的方式。村话民歌可以说是一部口头百科全书,它讲究巧妙的押韵,在语言运用上比较生动,它与村人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集民族传统音乐、文学、文字语言等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状况

据调查,政府各部门所持有的村话民歌资料数量甚少,从事村话民歌收集、整理、表演的大部分都是民间村话民歌协会的老年人,艰难地维系着村话民歌的生存。村话民歌也只是口口相传,没有歌谱,也没能翻译成普通话,在流传上受到了较多限制。此外,如今对村话民歌的研究缺乏广度与深度,相关村话民歌相关的历史文化、音乐理论、文学造诣等领域的学术文献研究几乎为空白。

保护措施

2009年10月,在海南省政协主席钟文的支持下,作家吉君臣开始在民间收集村话民歌,并精选了200首经典之作,编著成《海南东方-昌江村话民歌精选集》。此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语言学副研究员符昌忠连续出版《海南村话》等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欧阳觉亚发表《海南岛村话系属问题》等文章,探讨村话的产生、村话人的来源,让村话及村话民歌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2014年,海南村话民歌协会成立。其后,随着海南村话民歌在各大文艺晚会演出、把村话民歌刻录成光盘、向村民们免费赠送收藏等使得海南村话民歌的流传越来越广。

2018年11月21日至23日,由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举办的为期3天的村话民歌传承人培训班在县城石碌梨香大酒店举行,该县30多名村话民歌爱好者参加。培训班邀请了东方市和昌江县的民间老师进行授课,授课老师结合理论和现场教唱的授课方式,为学员们讲解了村话民歌的基本调式和演唱,以及如何掌握即兴演唱与对歌的方法等内容。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演出

2014年12月,昌化江北岸村话民歌协会在昌江县文体中心举行乡土村话民歌演唱会。演唱会上表演了《歌村来唱宙传扬》《春到叶木长新芽》《小小合伴几年来》等歌曲。

2016年8月,昌江昌化镇旧县村委会,邀请了昌化江北岸村话民歌协会与大风糖厂舞蹈队,在该村举办了“村歌唤醒哥隆人——旧县村2016年村话民歌演唱会”,演唱会上村话民歌协会的成员给村民们表演的《旧县村好民传扬》《栽一盆花上院墙》《哈人旧县好比较》《慢慢走近万丽园》《歌颂昌江》等村话民歌。

下一篇 黎族打柴舞

上一篇 海南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