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隧道 编辑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境内公路隧道

海湾隧道海湾隧道

海湾隧道,又名汕头海湾隧道(Shantou Bay Tunnel ),工程名为“苏埃通道” ,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境内,穿越汕头苏埃海湾,建成时为中国国内最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也是中国国内首条兼具城市道路与一级公路功能的水下盾构隧道 。

海湾隧道于2015年2月2日开工建设 ;于2020年8月7日全线贯通 ;于2022年9月28日建成通车 。

海湾隧道位于汕头海湾大桥和汕头礐石大桥之间,线路全长6680米,其中隧道长5300米,为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设计速度60千米/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海湾隧道

外文名:Shantou Bay Tunnel

开工时间:2015年2月2日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长度:5300 m(线路全长6680米)

建设单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机构:汕头海湾隧道管控中心

投用时间:2022年9月28日

车道规模:双向六车道

设计速度:60 km/h

建设历程

编辑

2008年5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对汕头海湾隧道进行了第一次可行性研究 。

2009年8月,汕头海湾隧道的可行性报告通过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评审 。

2011年5月,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批复立项 。

2014年2月,汕头海湾隧道完成初步设计招标;4月至10月,汕头海湾隧道完成相关技术的研究论证;7月1日,汕头海湾隧道完成总体设计;8月15日,汕头海湾隧道完成初测、初勘外业验收;11月5日,汕头海湾隧道通过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初步设计评审 。12月25日,汕头海湾隧道取得广东省发改委关于工程投资规模调整的批复 。

2015年1月5日,汕头海湾隧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批复 ;2月2日,汕头海湾隧道开工建设 。

2017年3月22日,汕头海湾隧道北岸工程开工 ;12月26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机成功始发 。

2019年4月14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机掘进突破1000米 ;9月7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机掘进突破2000米,西线盾构机掘进1100余米 ;12月底,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掘进2290米,暗埋段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

2020年5月16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贯通 ;7月18日,汕头海湾隧道南岸风塔封顶 ;8月7日,汕头海湾隧道全线贯通 ;10月24日,汕头海湾隧道北岸龙湖沟段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

2022年4月27日,汕头海湾隧道主线主体结构封顶 ;9月28日,海湾隧道建成通车 ,并举行通车仪式 。

海湾隧道

隧道位置

编辑

海湾隧道连接中国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与濠江区,起点位于天山南路与金砂东路交叉口,依次下穿天山南路、中山东路、华侨公园,然后穿越苏埃海湾,在汕头市跳水馆西侧约200米处上岸,线路终点位于虎头山隧道口,与安海路相接 。

隧道设计

编辑

隧道结构

海湾隧道由海底隧道、南滨南路立交及北岸接线工程组成。隧道主体设计为两个圆形管道,每个管道单向内部结构共分三层,上层是排气通风通道,中层是三车道的行车通道,下层是检修和逃生通道 。隧道南北岸各设一座风塔,与隧道通风系统一起运行,将新鲜空气送入隧道内,并将隧道内汽车废气排出隧道 。隧道内路面为沥青路面 。

海湾隧道内部结构示意图海湾隧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海湾隧道北岸于中山东路设置一进一出匝道(A、B 匝道);于中山东路与长平东路之间的天山南路设一进一出平行匝道(C、D 匝道);于长平东路北侧设置隧道主线出入口,接入金砂东路 。

隧道参数

海湾隧道线路全长6680米,其中隧道段长5300米,盾构段东、西双线各3047.5米 。隧洞直径为15.01米 ,外径为14.5米,内径为13.3米 。隧道北岸风塔高60.5米 ;南岸风塔高64.8米,其中地面以下高度为5米,地面以上高度为59.8米,直径10.7米,塔臂厚0.5米 。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一级公路

车道规模

双向六车道

设计速度

60千米/时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抗震设防烈度

8度,按9度地震采用抗震措施

参考资料:

设备设施

海湾隧道内有排水、照明、消防、通风、监控等各类机电设施 。

给排水设施

海湾隧道出入口均设置雨水泵房,全线共5座雨水泵房、4座废水泵房、2座消防泵房。为了应对汛期降水,隧道内设置了“洞口堵截、低点抽排”的排水体系,采用50年一遇的排涝设计标准。海湾隧道南北岸的洞口各设置有4台110千瓦的潜污泵,全部开启每小时可抽排超过2000立方米的水。在隧道内另外设置了排水沟,及时把路面的水汇集至海中废水泵房,通过潜污泵机械排出隧道。

照明设施

海湾隧道灯光照明全部采用LED隧道灯,隧道东、西线共安装照明灯具3092套,平均每7米就有一盏灯,而且亮度可调节。照明灯具共有两路电保障,当外来供电停电时,隧道自身安装的应急电源装置可满足90分钟的隧道应急照明。

消防设施

海湾隧道行车道层每隔40米设置一处火灾报警综合盘,用于手动火灾报警及声光警报;每40米设置一套消火栓箱和一个灭火器箱,提供消防灭火水源和灭火设施。隧道行车道层每5米设置一个连接泡沫水喷雾箱的灭火喷头,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火灾地点进行自动喷淋灭火。双线主隧道行车道层共有106个电动排烟风口,60米一处,作为火灾时排烟通道。在隧道海底盾构段行车方向的左侧,每隔80米就有一个长方形黑盖,作为逃生通道口。隧道内敷设有感温光缆和火灾探测器,可第一时间自动检测火灾源,并将火灾信号反馈至监控中心。

指示标志

海湾隧道行车道层设置62套信息发布系统,分别为可变信息标志、可变限速标志、车道指示器,分布在隧道出入口及隧道中线,作用为指引车辆安全行驶。隧道每隔40米设置一个消防指示标志,每个疏散楼梯处设有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在楼梯口对面张贴指示标识就近指向通向地面的楼梯洞口 。

海湾隧道疏散指示标志海湾隧道疏散指示标志

通讯设施

海湾隧道内除了三网手机信号覆盖外,还设有紧急电话,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求救人员只要按一下绿色按钮,就可以直接和隧道管控中心的中控室取得联系。隧道内的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子系统,用于发生紧急事件时,利用隧道内的316个扬声器或68台室内型和14台室外型紧急电话分机实现现场和监控中心人员的实时通话,扬声器还具有分区广播功能。

监控设施

海湾隧道设置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对机电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及下发指令,从而实现对隧道运行情况的整体监控,更加高效的指挥现场调度,确保隧道内行车安全 。

建设成果

编辑

建设难题

技术难题

海湾隧道具有“大、高、硬、浅、险等五大施工技术难点:

1.

“大”是指采用的泥水盾构机直径达15.03米,属于超大直径;2.

“高”是指海湾隧道处于高地震烈度区,达到8度;3.

“硬”是指岸上段孤石和海中基岩段,岩石的强度高;4.

“浅”是指盾构机上方覆盖层厚度薄,没有达到通常要求的盾构机直径一倍以上;5.

“险”是指海湾隧道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尤其是海湾隧道处于软硬不均地层,特别是三段长达182米基岩突出段 。

汕头海湾隧道建设难题汕头海湾隧道建设难题

海湾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成功解决了高地震烈度区抗震、长大海底隧道通风与救援、海域环境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选型及掘进等多项世界难题:

1.

首创8度地震区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三位一体综合抗震技术:汕头地处8度地震区,对隧道抗震设防要求高。海湾隧道设计单位提出了“消能减震节点+柔性隔震层+抗震设防措施”三位一体的隧道综合抗震技术,提高了海湾隧道的抗震韧性,保证了隧道结构的地震安全性:①消能减震节点。设置于地层突变处及盾构井处的消能减震节点。利用其核心部件——SMA记忆合金棒,将地震荷载下环缝张开量和变形量集中到预设的柔性减震节点位置,从而减少地震工况下其他相邻普通接头处的环缝张开量,并利用记忆合金耗能+自复位特性,实现减震目的;②盾构柔性隔震层。通过同步注浆,在盾构结构外侧设置橡胶砂等柔性隔震材料,形成了具备明显隔震功能的柔性隔震层;③多重抗震设施措施并举。包括设置抗震普通段/加强段,布置不同性能纵向螺栓,纵缝设置凹凸榫槽,取消盾构段联络通道,局部设置震陷桩及抗震支架等6大抗震措施并举,实现抗震目的;2.

首创特长海底隧道消防救援环线:海湾隧道盾构段疏散通道位于行车道下层,通过疏散楼梯与盾构行车道层连接。隧道盾构段两端设工作井,盾构左线与右线的疏散通道通过两端工作井连接,形成逃生救援环线,配合后配套段中间廊道的救援坡道和车行横通道,与明挖段及地面联通。海湾隧道设计首创的特长海底盾构隧道救援环线,实现了消防救援车辆直接从地面经车道层、车行横通道进入盾构段进行救援与疏散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隧道救援的可靠性,保证了隧道救援的效率,确保了海湾隧道运营安全。3.

攻克了极软极硬复杂地层盾构选型及掘进关键技术:为应对项目复杂地层条件,海湾隧道设计施工技术团队与中铁装备共同开展盾构机设计制造专项攻关。大胆应用了具备超高承压能力系统集成设计、常压换刀技术、伸缩摆动式主驱动技术、双气路压力控制技术等4大创新点的国产盾构机。结合优化隧道纵坡、附加抗浮措施等设计手段,本项目攻克了孤石群地层掘进、长距离浅覆土高水压掘进、海中高强度基岩凸起、淤泥地层带压进仓等多项世界级难题,创建了“可感、可知、可掘、可稳”的复杂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选型及掘进关键技术体系,创造了国产高技术装备铸造超级工程的新纪录;4.

攻克了超大直径盾构水下到达设计关键技术:隧道接收井覆土14.4米,接收井距离汕头海湾仅31米,常规盾构接收方式风险高、难度大。为保证盾构接收安全,海湾隧道设计团队提出采用水下到达方式接收。设计团队从接收稳定性分析入手,创造性的提出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水下到达的5大控制技术——玻璃纤维筋的应用、端墙封堵、接收基座设计、洞门封堵、端头加固设计,确保了盾构的顺利接收,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5.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全过程BIM应用:海湾隧道引入了全过程的BIM应用。包含场地模拟BIM应用、盾构环片设计BIM应用、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三维可视化交底BIM应用和PM项目管理平台BIM应用5大应用点,建立了5类93种Civil3D装配部件,显著提升了海湾隧道设计准确性和项目管理效率,验证了施工方案合理性,优化了施工工序 。

建设中的海湾隧道建设中的海湾隧道

施工工艺

海湾隧道南岸、北岸岸上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海域段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施工,东、西线从南岸围堰端头井先后始发,北岸华侨公园接收井吊出 。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9月28日,海湾隧道在建设过程中获得了14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科技发明、获得5项省部级奖励等多项成果 。

运营情况

编辑

票制票价

2022年9月28日起,海湾隧道免费通行 。

通行事项

2022年9月28日起,通行海湾隧道须注意:

1.

海湾隧道内大部分路段车道为实线分隔,车辆不得随意压线,更不可以越线超车;2.

海湾隧道内限速60千米/时,全线禁止超速行驶;3.

海湾隧道内部没有紧急停车通道,全线严禁无故停车;4.

海湾隧道禁止货车(皮卡车除外)、摩托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5.

海湾隧道内的疏散通道仅用于重大交通事故或消防事故等紧急险情情况下的人员紧急撤离,日常普通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无需使用。司机和乘客不得随意开启,如因“猎奇心理”使用紧急疏散通道等设施,当事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

由于隧道内部没有紧急停车区域或车道,如果车辆在隧道内部因为故障或事故抛锚停车,应该立刻报警或拨打隧道应急电话,打开车辆双闪灯,并在车辆后方放置警示标志,根据隧道广播指引,在安全位置等待救援人员到现场进行牵引救援。如果发生车辆追尾、刮擦等轻微事故,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刻拍照取证后,尽快将车辆驶离隧道,到隧道外部安全区域进行后续协商处理 ;

交通流量

2022年9月28日,海湾隧道开通首日,车流量约4万辆次 ;截至10月28日,海湾隧道总车流量达到1033497车次 。

文化特色

编辑

隧道装饰板

海湾隧道内行车道边墙采用上下主色为白色,中间腰线为蓝色的装修风格,使隧道在色彩与线条方面形成流畅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装饰板贯通整条隧道,沿着道路前进方向与侧墙装饰板色彩并行,蓝白相间,营造出海洋的特色,同时起到道路引导作用,增强隧道的导向性与舒适性,确保行车的安全 。

海湾隧道内景

隧道风塔

海湾隧道南北两岸风塔分别有两个不同的设计主题。南岸风塔的主题是“海丝”门户,采用比较现代的形构手法,通过对玻璃形体的扭转、变形,表达了海绵与丝绸的波纹和柔美的意向。北岸风塔主题是“刻”画历史,融合汕头传统民居建筑特征,提取了汕头侨乡民居中西合璧的柱子风格,形成一种带有柱身竖向凹槽的莲花柱形式 。同时,风塔建筑特色以LED灯为媒介,形成楼体灯光屏动态效果,可呈现艺术图案、文字、视频等画面,展现出塔体在夜晚缤纷多彩、绚丽夺目的姿态。南北两岸风塔遥相呼应,以山、海、城为依托,闪耀汕头内海湾,通过海湾隧道形成了历史记忆和未来希望的对接,打造汕头内海湾夜景新地标 。

海湾隧道南岸风塔夜景海湾隧道南岸风塔夜景

建设规划

编辑

截至2023年7月,海湾隧道A、B匝道(A匝道:隧道通往中山东路;B匝道:中山东路通往隧道)建设方案因涉及用地问题仍处于论证阶段。待方案论证完成报汕头市政府审批后,将启动海湾隧道A、B匝道建设工作 。

价值意义

编辑

海湾隧道不仅连接起福州—昆明公路、汕头—汾水关高速公路、汕头—梅州高速公路、深圳—汕头高速公路东段、沈阳—海口高速公路主干道等交通路网,也让汕头内海湾南北岸人才、技术、物流、资金、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流通更加便利。作为一项重大交通民生工程,海湾隧道的开通运行将进一步拉伸城市路网骨架,提升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助力汕头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人民网 评)

海湾隧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汕头市区南北两岸、实现汕头内海湾全天候交通联系的重大交通工程,为海内外潮汕人通行汕头内海湾两岸提供便利 。(中新网 评)

海湾隧道建设中形成的高烈度地区隧道建造体系,对未来中国隧道建设、世界隧道建设将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对中国未来开工建设的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渤海海峡隧道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 评)

海湾隧道建成通车将使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通畅,密切海湾两岸联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时任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范怀礼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