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志韦 编辑
陆志韦(1894年2月5日-1970年11月21日),原名陆保琦,出生于浙江湖州乌程县(今吴兴县)南浔镇。语言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音韵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生前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陆志韦于192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任东南大学心理系主任;1927年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193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深造;1934年起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 ;1952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0年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陆志韦毕生从事汉语音韵、语法和心理学的研究。
中文名:陆志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894年2月5日
逝世日期:1970年11月21日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汉语的构词法》
主要成就: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原名:陆保琦
1894年2月5日,陆志韦出生于浙江湖州乌程县(今吴兴县)南浔镇。
1907年,入读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1910年年—1913年,就读于东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1916年,赴美国留学深造,入读于范德比尔特大学。
1917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生理学部心理学系。
192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任东南大学心理系主任。
1927年,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
193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深造。
1934年起,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
1952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0年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陆志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陆志韦长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以及比奈测验等心理学工作。
陆志韦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到音韵学与语法学。20世纪30年代,他致力于评判、修正和补充高氏的中古音学说,参考汉语方言及异国译音,采用现代数理语言学方法,根据统计学上的概率关系,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广韵》声类进行详细论述和证明。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诗经》,进而研究上古音系。另研究古代官话语音等。
陆志韦还致力于汉语词汇、语法之研究,提出之“同形替代法”定义了“单音词”,然后进行归类,计分名词、变化词、形容词、指代词、助名词、副词、作用词、虚字、杂词九类词及其附类等。利用自创之“扩展法”在多音结构中区分词与词组,使中国的语法研究摆脱单凭“意义”“语感”“直觉”等传统做法,使语法研究更具科学性。
学术论著
1946年—1948年,陆志韦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官话语音史的论文9篇,如“释中原音韵”“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等,其主要著作有《古音说略》《汉语的浊声母》《诗韵谱》《说文解字读若音订》《古官话语音史论文九篇》《汉语的并立四字格》等。
学术论文 | ||
刊发时间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1936年 | 汉语和欧洲语用动词的比较 | 《燕京学报》 |
1937年 | 中国字和中国教育 | 《教育学报》 |
1939年 | 证广韵五十一声类 | 《燕京学报》 |
1940年 | 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 | 《燕京学报》 |
1946年 | 说文解字读若音订 | 《燕京学报》 |
1947年 | 记蓝茂韵略易通 | 《燕京学报》 |
1948年 | 记五方元音 | 《燕京学报》 |
1949年 | 关于拼音文字的方案的意见 | 《人民日报》 |
1951年 | 《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补正 | 《燕京学报》 |
1953年 | 外国语人地名译音统一问题 | 《中国语文》 |
1955年 | 对于单音词的一种错误见解 | 《中国语文》 |
1956年 | 构词学的对象和手续 | 《中国语文》 |
1958年 | 关乎简体字和拼音方案 | 《文字改革》 |
1962年 | 试论杜甫律诗的格律 | 《文学评论》 |
1963年 | 古反切是怎样构造的 | 《中国语文》 |
学术专著 | ||
出版时间 | 专著名称 | 出版社 |
1951年 |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 人民出版社 |
1956年 | 《关于北京话语音系统的一些问题》 | 科学出版社 |
1956年 |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 | 科学出版社 |
1957年 | 《汉语的构词法》 | 科学出版社 |
1985年 | 《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 | 中华书局 |
1988年 | 《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资料 |
人才培养
学系建设
1920年,陆志韦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与陈鹤琴、廖世承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心理学系。
讲授课程
陆志韦讲授的课程有“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大纲”“心理学之生理基本”等。
授课方法
陆志韦对语言学的研究生讲课,提出问题,开出论著索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之途径,学生提出问题,他也不是立即正面回答,而是不断向学生反问很多问题,在反问中引导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
陆志韦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俞敏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57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科学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21年8月 | 中华心理学会研究股主任 |
1929年 | 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后任通信研究员) |
1937年1月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主席 |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 |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委员会委员 | |
国家争取留美学生回国委员会副主任 |
“陆志韦学识渊博,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上造诣很深,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是中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学者和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评)
“陆志韦是公认为的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创建东南大学和燕京大学的两个心理学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南大学校友总会评)
“陆志韦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学识渊博、锐意创新、注重实证,为中国的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陆志韦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擅、博古通今,且具诗人气质的学者,其学术背景、治学理念乃至行文风格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评)
“陆志韦学识广泛,兴趣广博,他不仅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既能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又能不断创新,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文体革新的推动者,新诗的开路先锋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