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贾 编辑
阿布贾(Abuja),别译阿布扎。是尼日利亚首都。位于中部尼日尔河支流古拉河畔,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夸拉州4州的交界处。联邦首都区面积7315平方千米。原为国家锡矿开采地、中部公路网中心和农畜产品集散地。为加强联邦政府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并解决原首都拉各斯规模过大所带来的问题,1976年决定迁都于此,并划定联邦首都区范围。1991年建成。人口约600万。 联邦首都区地处中央高原,一般海拔688米,地理位置适中,地形开阔。热带草原气候,凉爽宜人,水源丰富。市区规划为新月形,位于首都区东北部瓜瓜平原上。
阿布贾市中心为国家政府机关和商业区,建有总统府、国会大厦和立法、司法部门等高层建筑。市中心以南为主要居民区,市南端规划为工业区。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63名。
中文名:阿布贾
外文名:Abuja(阿布扎)
别名:联邦首都区
行政区类别:联邦区
所属地区:尼日利亚
地理位置:中部尼日尔河支流古拉拉河畔
面积:7315 km²
气候条件: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数量:约 600 万
方言:英语、豪萨语
海拔:688 m
阿布贾
国徽
尼日利亚的首都,又称联邦首都区(Federal Capital Territory)。1976年建立。位于中部尼日尔河支流古拉拉河畔,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界处,距离原首都拉各斯(lagos)约500公里,是全国的地理中心。阿布贾市区占地250平方公里(联邦首都区面积800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人口: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2.06亿(2018年)。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的大部族有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约鲁巴族和东部的伊博族。尼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国家政要: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2015年4月当选,同年5月宣誓就职。
中国主席胡锦涛访问
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享有“黑非文化摇篮”的美誉。根据考古发现显示,在尼日利亚这片土地上,公元前90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生活了。
尼日利亚曾经被称为“非洲音乐的心脏”,在尼日利亚流行着多种民间及流行音乐。尼日利亚人依靠其非凡的音乐天赋,借助自己特有的演奏乐器,为世界奏响了他们的声音。全世界有很多种音乐形式都是从尼日利亚音乐演变而来的。
新闻和出版事业较发达。全国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电台和电视台有几十个。联邦和各州政府设有主管宣传事务的新闻部。主要报纸有《笨拙报》(英文)、《每日时报》(英文)、《卫报》(英文)、《新尼日利亚人报》(英文和豪萨文)、《民族和睦报》(英文)、《先锋报》(英文)。尼日利亚通讯社(简称NAN)是1978年10月成立的官方通讯社,泛非通讯社西非地区总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讯社承担。尼日利亚联邦广播公司(简称FRCN)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尼日利亚联邦无线广播公司,1978年6月改为现名。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简称NTA)成立于1962年,由联邦政府新闻与文化部领导,有工作人员5000多人。全国划为6个电视区。有45个电视台,其中13个为私人有线电视和卫星转播站。
城市之门
联邦首都区地处中央高原, 一般海拔688米,地理位置适中,地形开阔。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凉爽宜人,水源丰富。市区规划为新月形,位于首都区东北部瓜 瓜平原上。市中心为国家政府机关和商业区,建有总统府、国会大厦和立法、司法部门等高层建筑。市中心以南为主要居民区,市南端规划为工业区。
阿布贾市区整体规划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负责设计,整体形状是新月形,代表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附图:“城市之门”是进入阿布贾见到的第一个建筑和市区的大清真寺。
尼日利亚是非洲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日利亚享有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帝国。14至16世纪,桑海帝国盛极一时。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1947年英国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成立联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亚联邦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长期由军人执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接管政权,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接任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确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在1999年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并于5月29日就职。
现行宪法于1999年5月5日公布,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该宪法以尼1979年宪法为基础修订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为最高行政长官,领导内阁治理国家;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总统、国民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阿布贾
八十年代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经济增速减慢。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限制举借新债,大力扶持农业,加强石油、天然气、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0%。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现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政府以各种不同形式给尼日利亚经济发展以大力支持,援建了多项路桥等基础设施。随着两国贸易的加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迅速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货运代理企业,各种衣类,电子产品和轻工业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尼日利亚,而当地的油气、矿产品等则通过海路、航空等大量出口到中国,从此中尼两国间的货运量与日聚增。
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
与中国关系: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在经贸、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2005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2005年4月,奥巴桑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尼日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在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发表了题为《为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演讲,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200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亚拉杜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