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罗特人 编辑
尼罗特人(Nilotes),非洲民族集团之一。亦称“尼罗人”。约有1500万人(1978),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上游及其支流的广阔地区,往南直达维多利亚湖,包括苏丹南部(570万)和乌干达北部(340万),以及肯尼亚(430万)、扎伊尔(36万)、坦桑尼亚(45万)、埃塞俄比亚(30万)和埃及(22万)等国。
中文名:尼罗特人
外文名:Nilotes
人口总数:1500万人(1978年)
分布区域:尼罗河上游及其支流
分布国家:苏丹、乌干达等
语种:尼罗特语
属尼格罗人种尼罗特类型。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厚,鼻翼宽,上腭凸出,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80米左右。语言均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自成尼罗特语支。按照语言特点,尼罗特人可分为两大支系:一是丁卡人、努埃尔人、卢奥人等;二是巴里人、洛图科人、马赛人等。尼罗特人大多信原始宗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尼罗特人居住地属热带草原,密集的雨量和长期的干旱相交替。他们主要经营农牧混合经济,辅以捕鱼、狩猎和采集。尼罗特人以牛奶和谷物为主要食物。普遍养牛,并把牛看作财富的标志。
尼罗特人普遍保存氏族部落结构。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许多地区还处在原始公社制末期,有的虽已建立统一国家,但是社会结构松散。丁卡人和努埃尔人按父系续谱,有比较严密的政治机构。希卢克人曾建立王国。巴里人、洛图科人等也按父系续谱,大多分为较小的政治群体,有按年龄结群的习俗,掌管土地的长老和求雨的巫师起领导作用。近代以来,尼罗河上游及其支流的广大地区成为欧洲奴隶贩子掳掠奴隶的地方,从此,尼罗特人面临亡种灭族的厄运,社会经济遭受极大破坏。19世纪末,尼罗特人居住地区被帝国主义国家强行瓜分,破坏了尼罗特人之间的统一和团结,造成尼罗特人分散在许多国家的局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